收紧房企的绞绳在银监会

收紧房企的绞绳在银监会
2016年07月29日 09:28 杨国英观察

文/杨国英 (微信公众号:杨国英观察)

证监会还是有政治敏感性的!

26日,中央政治局罕见强调“抑制资产泡沫”,仅间隔一天,28日人民网就“及时”报道:证监会不允许房地产企业通过再融资对流动资金进行补充,募集资金只能用于房地产建设而不能用于拿地和偿还银行贷款。

证监会这一招是昏招!虽然,在有些人看来,证监会对房企再融资的收紧,可以间接抑制地价和房价。但是,持有这种想法的,显然是一厢情愿,事实不会有任何效果。

先批一下证监会,再来讨论为什么不会有任何效果。

证监会这一招,明显有行政过度干预之嫌。如果说,之前证监会严禁跨界定增,还有道理的话,什么生产水泥的跨界定增去做游戏,什么生产服装的跨界定增去VR,这些忽悠性质太明显,及时禁止是有道理的。但是,证监会收紧房企的再融资、募集资金不能用于拿地和偿还银行贷款,这就有点乱弹琴了,房企再融资不能用于拿地,还能去做什么,这是房地产企业的主业嘛,何错之有呢?

证监会这一招,能不能间接抑制地价和房价呢?

不可能!今年上半年的地价,主要是非上市的央企(或央企下属公司)炒上去的,上市房企基本没怎么去争夺地王。再者,目前部分一线、二线大城市的房地产库存并不多,应该让这些房企再融资去多拿地、多盖房,这才对嘛!房子的供应量上去了,房价才有维稳、乃至小幅回调的可能。否则的话,像现在这样,大城市房子的供应量上不去,又在搞什么限购、限价,最后都变成关系户轻松谋利的工具了。

证监会不管用,抑制地价和房价,银监会相比更管用!

1、 这一轮地价、房价主要是央企炒上去的,所以,对央企(以及下属子公司)的贷款要收紧,对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有必要相对减少贷款投放,事实上,除非未来2—3年内,货币政策继续加大放水力度,否则,这一轮疯狂抢夺地王的央企,将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2、 针对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银监会必须严令专款专用,不能以产业链布局、或者产业转型升级的名义,去申请贷款,然后却转身去搞房地产、或高价拿地王。

3、 必须防范房地产资管计划的风险,尤其是银行资金不得作为优先级资金,参与房地产资管计划的募集,最近几年,房地产资管计划已经成为中小房企的主要融资来源。

4、 停止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推进商品房从预售向现售转变,商品房预售制度不仅存在普遍性的“货不对板”,而且天然地给开发商提供了资金杠杆,在预售制度下,开发商拿地后房价涨了,开发商大赚特赚,开发商拿地后房价跌了,开发商很容易会甩包袱(烂尾楼),将风险留给银行、购房者、以及工程配套企业。

5、 必将控制新增贷款中的住房按揭贷款占比,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创下历史新高,但是1/3(2.36万亿)流向了住房按揭贷款,这是极不正常的,银监会必须控制一下,控制在1/5左右才是比较正常的。否则,像今年上半年一样,去除掉新增的住房按揭贷款,再去除掉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新增贷款,民企在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贷款,可能都不足2万亿,民企用于实体经济的新增贷款,则更是少之又少。

抓好资本市场资金的流向,银监会要比证监会更管用,在我国社会融资的构成中,银行贷款依然是绝对的大头,占到社会总融资比重的76%。而对于房地产领域的融资,银行贷款则更是占到总融资比重的95%以上,股票市场的融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当然,从根源上抓好地价和房价,银监会也同样起不到多大作用,这一块关健还在财政部门,20多年了(从1994年房改算起),直到现在,卖地收入依然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绝对大头。

这难道不应该好好反思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