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兵临城下,“金控时代”呼唤混业监管

恒大兵临城下,“金控时代”呼唤混业监管
2016年08月09日 15:30 杨国英观察

文/杨国英 (微信公众号:杨国英观察)

恒大兵临城下,在闷声买下了4.68%的万科A之后,最新公告,恒大已经增持万科A至5%,正式触及举牌临界点。

万科频遭抢筹,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万科自身的原因,即万科的资产质量、业绩表现极好,但股价长期被管理层压制,也有宏观经济的原因,即通胀预期之下,资本对避险资产的青睐,更有公司转型的原因,即像恒大这种实业公司在完成资本的积累之后,有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型的需求——从金融监管的角度讲,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原因在于,随着“金控时代”的到来,中国的金融业只有走向混业监管,才能规范各路资金通过金控公司进行跨界流动带来的风险。

恒大介入万科时的价格足够便宜。根据恒大的公告进行推算,恒大买入万科的均价约为17.62元。即便对于二级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来说,这个价格也不算很贵,而对于恒大来说,若能进入董事会,或者以重要股东的身份要求在未来几年提高分红,所能得到的收益更有保证。由于管理层的低分红政策,万科的股价之前被长期压制,但在宝能系介入之后,今年以来的分红则明显提高,这对于股价是有利的支撑。从万科的资产质量来看,2015年年报显示,万科的账面现金为531.8亿,净负债率则仅为19.3%,此外,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质优价廉,未来仍有较大的甚至空间,这些都必然是恒大所看中的。

在通胀预期升温、国内资产荒的背景下,大量资金选择涌入楼市,恒大抢筹万科只是顺应了这一趋势。恒大在今年介入的房地产上市公司,除了万科,还有廊坊发展和嘉凯城,可谓对楼市下了重注。楼市自去年股灾之后崛起,呼应着央行的多轮降息和降准,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达到史上最高,此外,楼市“去库存”、对民间资本外流的限制,都对楼市构成了“重大利好”。目前,通胀预期更是在短期乃至中期内都难以解除,在这种情况下,中小投资者尚且躁动不已,何况各路资本和产业大亨。

万科被抢筹还反映了一点,即实力雄厚的传统企业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型的大趋势。近几年,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已经不是新名词,复星集团、平安集团、安邦保险都是国内有代表性的金控集团。对于一些已经完成资本积累、实力强大的传统企业来说,向金控公司转型是一种趋势,就万科股权之争而言,无论是前期介入的宝能系,还是最近介入的恒大,都有向金控公司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可能性,买入万科这种优质、稀缺的投资标的,与这种转型的方向是一致的。这种趋势在A股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比如,近期卢志强大举买入民生银行,背后或许就隐含了泛海控股由房地产企业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型的意图。

必须注意的是,传统企业向金控公司转型,涉及到金融混业监管的重要命题。去年的股灾引发了对于推进混业监管的呼吁,万科股权之争则再度引爆了这一话题,至今,监管部门对于宝能系介入万科的资金来源及合规性仍没有明确说法,而目前有媒体爆出,恒大收购万科的91.1亿元并非恒大的自有资金,而是通过中融信托成立信托计划募集得来。显然,当传统企业向金控公司转型,资金在银行、保险、股市等市场间的跨界融通越来越频繁,渠道越来越多样,金融混业趋势凸显,“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就显得过于滞后、亟需改变。

总的来说,万科被抢筹,首先应该定义为合理的价值发现或价值重估。然而除此之外,留给监管部门的思考应该更多,其中既包括对资产泡沫的有效抑制,更包括在金融控股公司崛起、“金控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尽快推进对金融业的混业监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