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前看苏宁之变:从拒绝跟风到创造节拍

“双11”前看苏宁之变:从拒绝跟风到创造节拍
2017年10月17日 22:05 杨国英观察

文|杨国英

拥抱趋势但拒绝跟风,是深入骨髓的苏宁气质。

10月16日,苏宁易购O2O购物节媒体发布会启幕,在这场定题为“不止所见 嗨购11天”的“双11”发布会中,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再次强调,“苏宁从来不是玩概念、玩噱头的拥趸。”

双11既然不玩概念和噱头,当然要有干货。什么才是O2O购物节的精髓所在?侯恩龙的回答是,将在11月1日设立“独一无二日”:包括独一无二的单品、 独一无二的物种、独一无二的服务。实际上,这届双11苏宁的创新元素之多可谓前所未有,单单是发布会本身,就拿出了国米周边的爆款定制礼品,而“独一无二日”,看起来则更像是苏宁为本届双11设置的引爆点,它和双11期间更多的黑科技、新物种等创新,则是苏宁为双11创造的新节拍。

稳重的苏宁越来越会玩,这不是跟风,而是随趋势而变的结果。消费风向在变,总的来说,商家和平台肩负的是让消费者嗨起来的重任,对平台来说,具体核心的任务则是消费场景和运营思维的换新。得用户之心者得未来,就苏宁而言,对6大产业资源的提早布局、及时打通,是为了让消费者玩得开;把深厚的线下运营经验发挥出来,把创新上的摸索做得更扎实,则是为了让消费者玩得好。这届苏宁双11之所以看起来有了更多比肩甚至超越同行的独创性,原因不外如此。

事实上,在零售业大变革的背景下,本届“双11”前夕的苏宁,比以往更像一面镜子,关于零售业的历史和未来、创新和未来的关联,它映照的景象所富含的信息量,远比同行更多。

关于历史和未来。身负多次转型的经历,苏宁从传统零售时代走到今天,对于零售行业的一个重要启示在于,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历史经验和未来趋势。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从传统零售到纯电商时代再到当下的O2O融合,这种变迁说明,过时的不是线下零售,而是线下零售的形态和思维,当前线下商业要做的是围绕数据内核进行存量优化和调整。

就苏宁而言,我们同样需要承认,传统零售时代的王者身份,未必就一定是转型的包袱——对于线上下线的融合,苏宁的摸索早已展开,而苏宁之变,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内核从无到有,换句话说,当前的苏宁已经越来越像一个6大产业贯通的数据冰山的生态,而电商部分只是更容易被外界看到的数据冰山的山尖,它未来的高度,将取决于全产业、全渠道数据平台更有厚度的承托。

关于创新和未来。最富有成效的创新,是着眼于现实或长远问题的创新,而技术创新的节奏乃至方向,常常需要靠运营创新来支撑和指明。就零售业来说,当前纯电商进入线下零售主要还停留在摸索阶段,真正的商业化突破尚需时日,而苏宁对O2O的探索是明显走在前面的——早在今年的苏宁818发烧购物节,线下门店录得107%的增长,苏宁O2O就已经被业界广泛关注;从多种店面类型的布局、存量调整、新开店速度看苏宁O2O的速度,苏宁也显然比同行跑的更快。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苏宁具有深厚的线下基础和运营经验,对技术创新和运营创新的匹配也更为到位。

线上线下融合,需要运营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苏宁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试验田更为广阔,创新也更为务实。比如,物流是零售业技术创新最容易突破的一个板块,而在《人民日报》最近对中国物流业的报道中,苏宁云仓被树为行业典范,其仓储规模、日出货量、自动化水平均打破了亚洲物流行业记录,可见,苏宁将技术的商业化发挥到了极致。再如,苏宁无人店从苏宁体育Biu店开始,充分利用了国米的IP效应,从技术维度看,也是以可复制和实现盈利为目标的。本届双11,苏宁在发布会上宣布将有更多的黑科技,11月起,首批“旺宝”机器人也将开始服务苏宁互联网门店……技术创新对于零售业变革的重要性尽人皆知,而苏宁的率先发力则说明,只有与扎实的运营创新协同起来,科技创新才能落地生根、早一天照见商业的未来。

这未必是苏宁最好的时刻,但可能是苏宁对未来最有信心的时刻。从拒绝跟风到创造节拍,需要的是坚持抬头看路、坚定拥抱趋势,转型的前景未必从一开始就是明朗的,业绩和创新的压力不会缺席,但商业变革的规律历来如此,而常胜者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坚定,只是因为目光落在更远的地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