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指路:中国制造为何需要人工智能

李彦宏指路:中国制造为何需要人工智能
2016年08月25日 19:12 杨国英观察

文/杨国英 (微信公众号:杨国英观察)

“将来所有的制造业都属于人工智能产业”——在8月25日亚布力论坛的演讲中,李彦宏如此说到。李彦宏的这句话,为困顿中的中国制造业指出了一条开阔的道路。

实际上,目前遭遇增长瓶颈的不仅仅是中国经济所倚重的制造业,还包括互联网行业。李彦宏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如其所言,“我回国创立百度的时候只有不到1000万的互联网网民,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今天已经有7亿多互联网网民了……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几乎所有的人都换成了智能手机”。李彦宏认为,未来互联网行业和制造业将殊途同归,都需要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

在我看来,目前的现实世界已经开始呈现出智能化的雏形。一方面,相比过去的PC时代,移动互联网承担了更多的人类需求。在PC时代,互联网改变的是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方式,移动互联网则在直接地改变现实世界,通过滴滴、百度外卖、Airbnb等应用,互联网与生活的融合度更高了;另一方面,智能化的产品正在涌现,比如特斯拉已经上路、百度的小度机器人已经进入餐厅、亚马逊的Echo销售火爆,这些产品虽然不尽完美,但的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与当下简单的智能应用不同,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度逐渐提高,影响范围增大,较为复杂的制造业体系也将完全进入人工智能的“势力范围”。在这方面,李彦宏有一个鲜明的观点,他认为“当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物联网就会变成一个很大的市场,它会彻底地改变我们的制造业。”李彦宏实际上指出了一点,即物联网将会彻底改变制造业,而支撑物联网的将是人工智能。实际上,人工智能对制造业的改造,已经在造车行业得到突出显现,比如,电动汽车特斯拉(虽然不尽完善)和特斯拉的“超级工厂”都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智能化,目前,以百度为代表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车企,已经在汽车智能化方向上形成了两大阵营,而百度近期联合福特投资的无人车目标是在2021年投入商业运作。对此,我个人的看法非常乐观,对于不懂人工智能的人来说,其推理也可以非常简单——当互联网公司纷纷拿出造车项目,这本身就预示着传统的汽车工业极有可能被彻底颠覆。

在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百度的实力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很可能是被低估的,部分原因是,与李彦宏的工程师性格类似,百度是一家不怎么会高调表现自己的公司。事实上,国外科技界对百度的认可是超过国内的,比如,在权威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今年评出Top 50公司中,百度的排名位居第二,其在语音识别、人机交互和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和战略布局备受认可。该评选非常注重所选公司是否“能将新技术最有效地运用于商业”,而这的确是百度的特长,这其实更意味着,未来百度将有能力、也有意愿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进步。

身在互联网行业,掌管着一家有技术基因的著名互联网企业,李彦宏有对技术的前瞻并不奇怪,但他对中国制造业前瞻式的关注则难能可贵。李彦宏指出,“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我觉得在这方面需要非常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时利用最新技术来升级我们的产品和制造能力。”其实,立足互联网技术、关注国情民生,这一点可谓是百度的传统,纵观李彦宏历年的两会提案,其中,从著名的“中国大脑提案“到“无人车提案”,从聚焦“教育资源免费上网,推进教育均等化”到聚焦“盘活专网提速降费”,这些提案对于国家的产业创新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助益。

在亚布力论坛的演讲中,李彦宏的一个观察引人思考,他提到,“在硅谷我观察到,这些风险投资人基本已经不再投互联网的项目了,因为觉得互联网这块儿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转而去投一些非常单纯在做技术创新的公司。”可以设想,在未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不仅能够推动制造业的根本性变革,也会颠覆现有的互联网版图,一些当红的互联网公司将会平庸、没落,另一些则会强势崛起,这取决于一家公司能够顺应趋势,拥抱技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