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资金外流,需疏堵结合

应对资金外流,需疏堵结合
2016年11月01日 10:19 杨国英观察

文/杨国英 (微信公众号:杨国英观察)

资金外流或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据传,中国银联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了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储蓄分红型香港保险的保费,尽管银联国际在之前已经“辟谣”,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但银联国际同时也重申,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

内地人在港买保险,银联卡是主要支付方式之一,作为内地居民“绕开外汇管制”对外投资的一条重要渠道,今年以来也持续受到追捧,并因此热议不断。就银联方面而言,由于从属于资本项目范畴,上述行为确实涉嫌违规,只不过在金融开放的大趋势下,银联此前并未对其全面叫停。

在香港保险的几大险种中,被银联叫停的储蓄分红型保险,尤其被大资金所青睐,由此可见,银联在当下重申规定,根源或在于近期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持续升温。尤其是人民币加入SD R后,无论是从政策风向来看,还是从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表现来看,人民币贬值似有加速之势。由于这种预期掺杂了非理性情绪,若不加科学引导,的确会带来并加强“预期自我实现”的效应。这种预期可能造成并加速资本外流,打破之前人民币的渐进式贬值节奏,的确值得重视。

从维护国内金融稳定的层面讲,银联的做法确有可取之处,况且,从属于资本项目下的购买香港保险行为,本身就是国内政策没有放开的。不过,考虑到资金外出的通道繁多,尤其是一些失范的地下钱庄可能因为透明渠道的被堵而更加不容易监管,这决定了维护金融稳定需要疏堵结合,其中包括进一步明确政策取向,以此稳定市场预期,以及开拓更多的投资渠道,满足内地居民日益增长的资产配置需求。

须知,仅仅拿内地客户购买香港保险来说,银联只是一种较为便捷的通道,而不是唯一通道。事实上,对于有意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人来说,包括现金、支票、V ISA、M aster等在内的支付方式,都是常常被用的,而越是大客户,办法也往往越多,只不过程序或简或繁而已。此外,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监管政策持续收紧的情况下,为规避监管要求,更多花样翻新的违规操作也可能“脱颖而出”。

也需要看到,香港保险受到追捧,有其内在原因。和内地的保险公司相比,由于香港保险公司的历史更为悠久,运作更为规范,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更广,因此保费更低,分红收益却更好;此外,香港保险的开放度、包容性也更好,内地人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购买,保单可以被银行认定为合格的抵押品,抵押后不仅可以进行外汇借贷,甚至可以实现外币变现。这种“便利性”是其他投资渠道所不能比拟的,同时也说明,内地保险公司的业务能力、外向开放度,乃至保险业的监管政策的科学性仍有提升空间。

更需要正视的是,从积极进行财富管理的意义上讲,由于人民币贬值预期,以及国内资产荒导致的投资收益率整体下滑,国内的理财市场已经很难满足部分国人的资产配置需求,而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则持续升温,对这种需求,需要科学引导和疏解。而事实上,对于这部分中小资金来说,投资途径是很少的,比如,今年以来的居民换汇需求高涨,但换汇之后基本不能进行海外投资,收益只能来自购汇和人民币贬值后结汇之间的价差,在人民币渐进式贬值的节奏下,这样的“投资”收益短期内基本上是非常有限的。对此,一方面要明确汇率政策的取向,减少居民的恐慌性购汇,另一方面,类似沪港通、深港通之类的对外投资渠道要适当增多,这样也便于将居民的资产配置置于规范的监管之中,以规避监管盲区带来的风险。

当下,一定的管制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确是必要的。而与此同时,内地居民热衷购买香港保险也反映了高涨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这要求金融维稳工作在堵漏的同时,也要注意稳定市场预期、疏解合理的投资需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