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大杀器来袭!住建部国土部联手,房价将彻底逆转

楼市大杀器来袭!住建部国土部联手,房价将彻底逆转
2017年04月07日 21:20 金融行业网

一、楼市最大杀器来袭!中央可不仅只是说说而已

大事件!大信号!为了调房价,中央也是拼了。

4月6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了由住建部和中国国土资源部共同签发的《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建房[2017]80号)。这是自近期北京开启全国楼市调控升级后住建部第一次出台全国楼市调控的统领性文件。

文件有点长,简单解读如下:

1、通知要求保证住宅用地供应平稳有序。各地要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对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2、不管是区域性总价,还是土地单价,或是楼面价,一律不得出现新高,属于严重扰乱市场预期。

3、各地要建立购地资金审查制度,确保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合规自有资金购地。经国土资源部门和有关金融部门审查资金来源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土地竞买资格,并在一定时间内禁止参加土地招拍挂。

4、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建房不仅要开启快速审批通道,对拖延上市,捂盘一定要严处。

5、根据通知,2017年6月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地州盟所在地和百万人口以上的县(县级市)应编制完成住宅用地供应中期(2017-2021年)规划和三年(2017-2019年)滚动计划,并向社会公布。并且实施情况每半年就要向中央汇报,数据弄虚作假,一律严办。

6、保障房方面,将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2017年要确保完成600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

7、通知要求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对工作不力、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未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将对有关地方主管部门和责任人约谈问责。对虚假编造、采用技术性手段调整相关统计数据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次,中央可不仅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掌掌生风、招招见血,有目标、有措施、有问责!

二、浮现四大杀招

第一招:督战地方供地。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五类”(显著增加、增加、持平、适当减少、减少直至暂停)调控目标,加强对本地区市县住宅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监督指导。2017年6月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地州盟所在地和百万人口以上的县(县级市)应编制完成住宅用地供应中期(2017-2021年)规划和三年(2017-2019年)滚动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并且强化约谈问责。对工作不力、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未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将对有关地方主管部门和责任人约谈问责。对虚假编造、采用技术性手段调整相关统计数据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二招:严审拿地资金。各地要建立购地资金审查制度,确保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合规自有资金购地。经国土资源部门和有关金融部门审查资金来源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土地竞买资格,并在一定时间内禁止参加土地招拍挂。

第三招:严查囤地捂盘。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开工、竣工,加快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和上市节奏,尽快形成市场有效供应。对具备预售条件拖延上市、变相捂盘的项目,要严肃查处。

第四招:增加租赁房源。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工业厂房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后改造成租赁住房,按年缴纳土地收益。在租赁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超大和特大城市,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租赁住房试点。

三、不会有地王、不会有暴涨!中国房地产准备过3-5年的冬天吧!

这份文件再次告诉所有人:不会有地王、不会有暴涨;房价调控力度只会越来越大。通知明确,“坚决防止出现区域性总价、土地或楼面单价新高”。

1、显然,所有省会、热点城市的购房者,均不用太过着急了!房价是必须要稳住的,这是政治任务。

2、政治觉悟不高的,中央也已经出好了解决方案,你的城市供求关系如何?梳理好之后未来5年的土地供应计划要公布出来,基本上,这个城市未来5年的房价趋势就清楚了。

3、地王不充许出现,媒体也不能用热点事件制造恐慌了。

4、未来,租房保障被提上了日程,城市里的中低收入人群也可以得到居住的保障。

5、中小房企,这一次,难关真的是不好过的,资金严查!地不好拿!

6、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准备好过3-5年的冬天吧!持有现金、做好储备,安全比激进更为重要!

7、中央的政策目的很明确,就是控制上涨,而不是制造下跌,所以期待房价大跌的,也不要指望!不要耽误本次调控之下的购房时机!

四、房价高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地方政府卖地有收入!

高房价是压倒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高房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前段时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城市政府总是有意无意把房价往高推,为什么这么搞?卖地有收入。

城市政府,有意无意把房价往高推,为什么这么搞呢,卖地有收入。但是我想,如果地价过高以后,成为生产运营各方面最大的成本,整个城市运营成本上去以后,你是没有竞争力,城市相当一部分产业可能会衰落。

在发展高层论坛上野村控股株式会社会长古贺信行这样评论:

中国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地价上涨,在当前的土地制度之下,地方政府从低价收进来土地,高价卖给开发商,这中间的差额是地方政府非常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所以地方政府是非常乐于来维持高地价。这样的恶性循环就加剧了价格的上涨。

五、中央变相收走地方政府土地大权?限制地方政府干涉地价的能力

这份文件看似只有几千字,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相当于中央将地方政府调节地价的权利直接没收了。

中央为什么要对地方政府收权?还不是因为这边中央限购限得热火朝天,那边地方政府高地价卖得不亦乐乎。 

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300个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减少了3%,但土地出让金却同比增加了51%,成交楼面均价同比上涨了55%。

地价涨幅甚至超过了去年二线的楼价,面粉都涨了,天天限面包的价格有什么用呢?既然地方政府不能上令下达,那就只能中央亲自抓地价和土地供应的问题。

上面这个政策,核心要点就是以房地产库存消化周期分档次,从而确定房地产供给,周期短的要扩大供地,周期长的要停止供地。

通过供求关系来解决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是真正的对症下药。期盼多年的增大房地产供给终于来了。

按上述最新规定,有哪些热点城市需要“显著增加供地,要加快供地节奏”的呢?

热点城市房价有可能就此全面横盘——住建部和国土资源部昨天发布的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通知中,首次明确土地供应调控的定量指标: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在6个月以下的,要“显著增加供地、加快供地节奏”;在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机构统计显示,需要增加供地的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热点城市。

那么,有哪些城市是要“显著增加供地、加快供地节奏”的?上海易居研究院称,去库存周期即存销比,其调查结果显示:

2月,新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为5.8个月,比1月份增加了0.4个月。2月新房存销比低于6个月的有重庆、广州、南京、武汉、杭州和上海。

而过去6个月,南京、杭州、合肥、南昌、郑州、惠州6个城市平均去库存周期都在6个月以下,北京、上海、广州的平均去库存周期在6-12个月,深圳的平均去库存周期在12-18个月。

以下是70个城市最新的存销比数据,以及对应的土地供应举措:

六、楼市的拐点是真的到了

如果直到今天,你还在怀疑高层降房价的决心,那你的思想一定有问题。当政府真的铁了心限制房价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

大家最担心的只堵不疏的问题已经解决。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次,中央可不仅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掌掌生风、招招见血,有目标、有措施、有问责!当中央一手抓着土地供应,一手抓着限购条款之后,相信这轮疯涨的房价已经结束。

这次,楼市的拐点是真的到了。

来源:金融行业网综合央视财经(cctvyscj)、央视新闻(cctvnewscenter)、房金所(chinafangjinsuo)、中金在线(cnfol-com)、每日经济新闻(nbdnews)、财经三分钟(ID:qgq1818)杨瑞、牛爷财经、凤凰房产(houseifeng)、上海证券报(shzqbwx)、米宅米宅(mizhaimizhai)米公子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关于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电话:021-61551834;微信:hjwh123】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