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不是问题”!孙宏斌话音刚落就躺枪了!

“资金不是问题”!孙宏斌话音刚落就躺枪了!
2017年07月18日 20:50 金融行业网

导读:左手救乐视花150亿元,右手买万达花632亿元,半年花千亿买买买的孙宏斌成了今年曝光率最高的大佬。由于贾跃亭的缺席,在昨日的乐视网股东大会上,孙宏斌成为了唯一的主角。面对蜂拥而至的讨债者,孙宏斌自信地表示新乐视“资金不是问题”。不过,孙宏斌“不差钱”的话音刚落,今日关于融创的一系列负面消息发酵,截至午间休,融创中国股价蒸发66亿港元,乐于做白骑士拯救他人的孙宏斌如今也面临问题了。

【独家】金融机构排查融创资金风险

来源: 界面新闻 傅林林在宣布对万达文旅酒店项目的并购后,融创的激进作风和负债率已经让金融机构警惕起来了。

界面新闻从建行总行了解到,融创已经过会准备代销的产品已直接被喊停,此外,近期融创一个15亿元的信托项目放款也被紧急叫停。

“我们跟中信银行、农行信保基金、北京银行了解到,他们收到了通知,所以我们现在也停了。”一位金融机构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他口中的通知,指的是一份某商业银行内部系统下发的名为“关于海航系、万达系、复星系、融创系授信业务专项排查”的通知。通知要求该商业银行总行营业部、金融事业部等对上述几家企业在银行授信业务方面的风险披露进行核查。这与多日前网传的一份关于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核查万达、复星等企业海外债务的通知不是同一份。

融创一位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现在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监管方面,杠杆放太大,会在贷款方面掐你。”

对于融创来说,现在唯一能对冲风险的就是销售,下半年能否快速去化,是融创的生命线。今年的销售如果能达到3000亿,估计就能消化掉,融创的强销售能力在地产业界享有盛名。

在宣布收购万达资产后,融创股价一直向好,资本市场对于孙宏斌获取资源的能力、成本和前景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但连续收购、多点作战,也使得融创内部有了一些不同看法。

“今年把投的这几个消化完就行,再投估计得被监管盯上,会出事。我们也在劝老孙下半年收一收。不过,他要是真想做的事,谁都劝不住,乐视的事情,很多人都在劝他,很多事情有五六成把握,老孙就敢上了。”上述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7月17日,乐视网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贾跃亭远走美国之际,孙宏斌成为了股东会的主角。在股东会的前一晚,孙发布朋友圈称,“老贾手上还有好牌,我们应该支持老贾这种义无反顾的企业家精神,不盖棺不定论。”

在股东会上,孙宏斌仍旧向外界释放出对乐视的看好,乐视网、乐视影业和乐视大屏问题不大,但现在确实有困难,稳定之后再借钱。尽管门外供应商齐喊“乐视还钱”,孙宏斌仍旧表示钱不是最大的问题。

同时,此次股东会还审核通过了孙宏斌、梁军、张昭当选第三届非独立董事,任期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三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至此,乐视的董事会成员从之前的5位增加至8位,其中5位为非独立董事,3位为独立董事,融创在其中占据两席。

孙宏斌接替贾跃亭成为乐视新任董事长,似乎成为水到渠成之事。但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对于乐视,融创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同判断。

“我对乐视的意见是止损,别管了,因为影业可以自己转起来,乐视网最多就是股票跌一点,主要就是乐视致新。现在的麻烦就是其他业务的麻烦会找到我们,你都叫乐视,所以难免会受牵连。”融创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这位人士认为,如果孙宏斌来做贾跃亭的位置,会影响地产,因为地产要冲第一。“我是建议就算了,或者是再找人进来,你做二股东。先把万达吃掉就不错了。”

但孙宏斌是否会听取建议,是个很大的疑问。

7月17日,乐视股东会上的孙宏斌“看上去心情不错”。尽管这场乐视的临时股东会因为讨债者的围追堵截而草草结束,但孙仍笑称“会议开得像地下党”。孙宏斌在股东会上表示,融创仍旧不会降负债率,“账上还有现金,如果负债率降下来,企业就没法发展了。”

但对于想做地产行业第一的孙宏斌来说,最大的短板已经显露无疑,即没有自己的金融牌照,融资通道完全掣肘于金融机构。公开信息显示,不久之前,融创100亿元的公司债被上交所终止发行,承销商及管理者为中信建投和国泰君安。

根据融创2016年年报显示,融创中国有抵押的银行借款311.78亿元,其他借贷357.32亿元,优先票据27.58亿元,资产支持证券31.71亿元。也就是说,有抵押的借贷额达到了728.41亿元,在无抵押借贷中,银行借款7600万元,其他借贷36.11亿元,公司债券99.21亿元,非公开发行公司境内公司债券148.16亿元。

可以看出,银行与其他借贷是融创的主要融资通道,特别是银行贷款在近两年融创不间断收购中起了关键作用。

2015年3月,平安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首单地产并购基金项目落地,出账金额达30亿元人民币,就是用于融创集团行业整合并购。融创于2015年年初获得平安银行100亿元产业基金合作框架批复,本次出账项目为该批复项下的契约型基金。

融创的其他借贷中,信托是其主要方式,界面新闻查阅发现,截至2017年7月,融创共发行了9类信托产品,如果这些信托基金全部出售,将会为融创募集超过45亿元资金。

融资能力是房地产企业的根本,尤其是对于觊觎“第一集团”要做大规模的融创来说。此次收购万达文旅酒店项目后,融创的土地储备增长了50%,孙宏斌真正意义上的对手或许只有碧桂园与恒大。不过很显然,目前融创还未具备碧桂园的成本控制与去化能力,也还没有恒大人寿在资本市场上的“战绩”。

融创目前并未像其他房企一样开拓金融业务,孙宏斌虽然去年看过一些金融项目,但都因为价格问题而放弃。融创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其实融创也想拿金融牌照,但是没有成功,未来这会是一个方向。”

但在乐视这个泥沼中,孙宏斌多少有点“被绑架的感觉”。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指出,乐视最大的雷是面向C端的业务,例如易到。17日乐视股东会,讨债者和警察对峙,已经传递出强烈信号。孙宏斌是会尽快脱身还是一意孤行?

延伸阅读——融创百亿公司债被叫停 来源:经济参考报 钟源 北京报道

在香港上市的融创中国近来吸引了不少业界目光。先是花150亿元为乐视解了“燃眉之急”;然后又斥资600多亿元拿下万达76个酒店项目。不过在一路“买买买”的同时,融创也遇到了不少麻烦。近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中的两家均下调融创的企业信用评级。风险远非于此。记者从上交所网站获悉,融创100亿元公司债前不久已被上交所终止发行。一面是“一掷千金”的豪买,一面却是债券融资的“断流”。有分析人士表示,事实上,包括融创在内几乎所有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都遭到“封堵”,连此前被业界视为“救命稻草”的信托融资也面临严厉监管。

发债终止 风险飙升

记者从上交所官网获悉,融创计划发行的100亿元公司债已被上交所终止发行,承销商及管理者为中信建投和国泰君安。而在此之前,融创多次发债融资。去年9月底,融创曾发过一个购房尾款资产支持转向计划,涉及金额24.2亿元,承销商为长城证券;去年7月,发行40亿元公司债;更早前的2015年12月,曾发行过50亿元公司债,子公司天津融创置地曾发过50亿元公司债。

作为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的申万宏源证券7月1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发布《天津融创置地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15年公司债券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原名:天津融创置地有限公司)2015年8月17日成功发行的50亿元天津融创置地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15年公司债券(第一期),目前本次债券存在“控股股东所投资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股权冻结”、“收购大连万达商业13个文化旅游项目公司91%的权益和76家城市酒店100%的权益”的重大事项。

报告称,截至2016年12月31日,发行人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86.51亿元,货币资金科目余额为565.9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6.71%。本次收购事项涉及金额达到发行人2016年末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220.48%和货币资金科目的111.62%,投资金额较大,或将导致发行人资金压力增加。此外本次收购涉及文旅项目和酒店项目与发行人现有主营业务存在差异,未来相关业务的发展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报告还透露,2017年7月4日,乐视网发布公告称,截至2017年7月3日,乐视网控制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贾跃亭先生及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519133322股已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冻结,占公司总股本26.03%,冻结时间为自冻结之日起三年。本次遭冻结的乐视网股份占贾跃亭先生所持有乐视网股份的比例为99.06%,占乐视网总股本的比例为26.03%,或对乐视网未来控制权带来一定不确定性;此外本次冻结事项对于融创中国前期投资的乐视网、乐视影业及乐视致新的未来经营带来不确定性,进而对其相关资产和损益产生影响。

两大机构调低融创评级

面对如此境况,全球评级机构也看淡了融创中国的巨额交易。标普近日宣布,将融创“B+”长期企业信用评级和“cnBB-”大中华区信用体系长期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并将这家房地产开发商未偿还优先无抵押债券“B”长期债项评级和“cnB+”大中华区信用体系长期评级同时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标普的理由是,融创延续了2016年以来的激进扩张步伐。按估算,包括此次收购万达商业资产在内,融创2017年以来用于收购土地(通过公开竞价和并购)、投资非核心业务(包括投资乐视系公司和链家)的支出已达1200亿元。而这些支出已经超过其2017年1至6月包括合营企业销售额在内一共1089亿元的合同销售额。考虑到土地收购和业务扩张方面的巨额支出以及逐渐上升的建安支出,标普预计融创的经营性现金流将继续为负,因此它将依靠进一步举债来支持自己的扩张,并推高其杠杆水平。

7月12日,惠誉也宣布下调融创的企业评级至BB-。不过,同为评级机构的穆迪暂时没有对融创的评级进行改动,但穆迪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融创中国拟收购万达资产确实提升了财务风险。

事实上,过去两年中,“并购王”孙宏斌步履不停,并在原有整体收购的思路上,增加收购部分项目的方式,主要诉求皆为曲线拿地。据融创年报披露,其2016年就有多达16项收购,收购标的多为上海、苏州、郑州、深圳、杭州、成都的房地产公司,涉及资金595亿元。由于大规模资产并购,融创的净资产负债率升至121.5%。但在其2016年新增的5394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中,有68%都来自收购。根据最新公布数据,融创以7912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在全国房企中排第六。

对于融创收购万达文旅项目,各方观点不一。“万达当前面临还债压力,首要任务是甩掉重资产,融创的目的是储备土地资源,双方各取所需。至于交易形式与其他目的,都是双方共赢,皆大欢喜的事情。万达无疑是最大的赢家,而孙宏斌接手万达确实是前途未卜。”有业内人士坦言。

房企融资收紧 发债难度大

融创100亿元公司债被上交所终止发行,在业内人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实际上,自2016年10月份以来,房企公司债发行监管趋严后,这类发行融资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彼时,上交所、深交所先后下发《关于试行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券分类监管的函》,明确房地产企业的公司债券资金不得用于购置土地。

同时,上交所针对公司债将房地产业分类监管采取“基础范围+综合指标评价”的分类监管标准。达到准入门槛后,根据房地产企业的5项财务指标,将房地产企业划分为正常类、关注类和风险类。

房企发行债券规模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响房企流动性的压力。统计显示,房地产企业在2015年共发债6682亿元,是2014年3倍,而2016年发行量进一步飙涨至1.15万亿元,同比进一步扩张72%。但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大肆积草囤粮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证监会、上交所此时陆续发布针对房地产业公司债分类监管方案,境内发债明显受阻。2017年以来没有一家A股上市房企发公司债。1-5月房企发债融资额大幅降低,仅1375亿元,较2016年同期锐减76.8%。

“房企通过发行公司债融资的渠道被收紧已达半年,加之上半年销售额增速放缓,融资难、回款慢的双重资金压力同时袭来,熬不住的中型房企开始着急在海外找钱。然而,随着美元加息的落地,海外发债的成本也不再便宜。”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

不过,进入7月份,房企海外发债的规模有所“抬头”。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7月已经有超过5家房企发布了超过20亿美元的海外融资需求。其中包括,建业地产7月12日宣布发行2亿美元2018年到期票息6.00%优先票据;绿城中国间接全资子公司Wisdom Glory Group Limited(荣智集团有限公司)发行本金总额为4.5亿美元的优先永续票据;龙湖地产7月6日与高盛、海通国际、摩根士丹利、中银香港及汇丰银行就发行于2020年到期的4.5亿美元3.875%优先票据订立购买协议。另外,7月12日,宝龙地产也建议公司进行一项优先票据的国际发售,对象为专业投资者。

随着调控政策趋严导致房企信贷和发债融资渠道的收紧,传统的房地产信托似乎成了“漏网之鱼”。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68家信托公司共发行654只房地产信托产品,累计为房企融资2158.4亿元。从发行只数上看,1至6月份分别发行53只、58只、116只、105只、136只、141只,而从发行规模上则分别为182.0亿元、173.5亿元、301.9亿元、317.3亿元、574.6亿元、408.4亿元。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来,房地产信托发行出现爆发式增长。

“3月份一波的‘陡增’行情,主要因为国家去杠杆和防风险政策的推出,房企通过银行信贷和国内发债渠道逐步被‘堵死’。当时有不少企业,特别是有资格的大中型房企和地方平台公司跑海外发债募资。而近期监管层暂停发放房企海外发债批文,让信托和资管计划成了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应对资金紧张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对此,有机构人士坦言。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房地产业务一直以来都是信托产品违约的重灾区。有报告显示,信托行业纠纷案件所涉行业领域高度集中。从部分已披露的案件来看,房地产领域的纠纷规模占比高于60%。而截至2016年底,全行业房地产信托风险资产余额382亿元,占全部信托风险资产比例的32%;风险率2.32%,比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随着监管的深入和风险的加大,房地产信托融资也并非“长久之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关于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电话:021-61551834;微信:hjwh123】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