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万象更新背后 盛京银行的战略转型路

东北经济万象更新背后 盛京银行的战略转型路
2017年08月22日 21:50 金融行业网

众所周知,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一直被称作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有着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其经营状况,也往往会受经济的影响,出现较大的波动。

而近年来,在国民经济“L型”走势、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双重冲击之下,更是一度出现“银行将死”的论调。

不过,也应该看到,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同样有很多银行通过理念转变、业务创新与技术变革率先突围,不仅自己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而且主动成为实体产业的发动机,助力区域经济或触底反弹,或再度腾飞。

盛京银行:东三省经济的一抹亮色

受制于产业结构失衡、人才流失严重等诸多因素,东三省经济发展出现滑坡。再加上较为复杂的投资环境,导致许多企业“谈东北而色变”。

在如此状况下,如何顺利实现“东北振兴”,成为一个国家性难题。

不过,所谓“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问题暴露出来的同时,同样有一些机构,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例如,总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盛京银行(2066.HK),在2016年全省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下,依旧取得了营业收入 161.14 亿元,同比增长 13.6%;净利润 68.78 亿元,同比增长 10.5%。

2017年上半年,辽宁经济实现触底反弹,转负为正,与此同时,盛京银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该行刚刚公布的2017年中期业绩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盛京银行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3.70%,达人民币9,387.1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较年初增加6.8%,达人民币4,434.57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达人民币2,707.09亿元,较年初增加18.3%;不良贷款率1.53%,较2016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

对任何企业而言,资金链即生命线。

不断增长的贷款及反向降低的不良率,这意味着,盛京银行不仅自身走出了一波亮眼的“独立行情”,而且始终能够为真正优秀的企业,提供着有力的“血液”支持,为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脱虚向实,做出了真正的贡献。

早在2008年时,盛京银行就曾为沈阳两家大型装备制造业重组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共计8.8亿元的授信支持,2016年7月,又为之提供了13亿元的授信,保证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而目前,该企业已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除此之外,为了响应振兴东北经济的号召,对于铁路、机场、港口基建项目,以及诸多获得国家、省级认可的优质企业,盛京银行都积极服务,为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并且,作为一家在港股上市的城商行,除了支持本地企业外,亦在全国多地有所作为。

例如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同样是其重要方向。

在天津,盛京银行为某集科研、生产、经营、创投能力与一身的国有控股半导体企业提供了1.5亿元授信,为某中国领先的专业性环保企业提供了3亿元授信,有效帮助了它们的发展。

“战略+战术”,转型不可纸上谈兵

无论地区经济状况如何,盛京银行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的努力。

其一,战略上的未雨绸缪。

长期以来,“存贷差”都是我国银行的主要盈利途径,但在利率市场化以及百姓理财工具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独木已然难支,拓宽盈利渠道,成为银行的重要诉求。

为此,盛京银行及早开展了业务创新,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首先,理财业务稳步增长。其通过在一级债券市场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与证券、基金、资管公司在优质固定收益类、纯债集合类产品的投资,不断拓宽着标准化资产投资的渠道,实现了理财产品规模、收益的双提升,进而实现了自身、用户、资金使用方的多方共赢。

其次,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积极开展公募基金投资和委外投资业务的同时,推出三款红玫瑰系列活期同业理财产品,扩大了中间业务规模,丰富了资金来源、降低了融资成本。

再者,盛京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在2017年上半年亦取得了突破,成功发行了首笔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成为东三省首家办理相关业务的城商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投后管理更加一直是盛京银行关注的重点,这也就为“增长”提供了“质量”上的保证。

其二,战术上的务实。

纸上谈兵的赵括相信人尽皆知,好的战略,执行落地才是关键。

因此,在线上渠道方面,通过上线新版手机银行、远程视频银行,扩大与银联、微信、支付宝在二维码、商户支付、代收代付等领域的合作,方便了产品的使用。

客户方面,盛京银行则启动了消费者保护“拓展年”和“服务提升年”工程,在做到自身业务有责任、有担当的同时,帮助消费者提高金融水平。

这一举措,在金融问题层出不穷、金融陷阱防不胜防的当下,真正触及了用户的痛点,因此,相关工作也获得了中国银行业协会、辽宁银监局等机构的高度认可。

普惠金融,用专业填补市场空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场景的不断延伸,以及消费观念的迭代更新,普通百姓的金融需求不断增强,传统的信用卡等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几何增长的市场需求。

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半路出家”的金融机构,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或本就怀揣诈骗的目的而来,或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导致一时间,金融市场乱象丛生。

而面对如此背景,一组数据值得让人深思。

根据网贷之家相关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2000家左右互金平台发生状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系平台无一出现问题。同时,根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银行系平台满意度为85%,远远高于行业水平。

对于这一现象,一位银行业人士分析,金融的本质还是风险管理,一方面,银行有着严密的组织制度,基本能够杜绝“自融、跑路”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银行有着丰富的尽职调查模型与经验,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信用风险。

因此,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诉求,银行进军普惠金融,都是大势所趋。

至于盛京银行,同样在2016年2月,即发起设立了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旗下产品涵盖了除房贷、车贷外,几乎所有消费领域,涉及医疗、旅游、教育、婚宴、培训等等,且贷款额度高达20万元,与传统业务相比,实现了错位发展,满足了更多层次客户消费需求。

当然,谈及“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同样由来已久,不可回避。

受制于企业规模、抗风险能力差、信用评估依据少等因素,小微企业往往难以拿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发展缓慢,甚至会出现冒着风险向高利贷求助的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有大批潜力十足的好“苗子”被扼杀。

而为了给予这些企业帮助,盛京银行推出了“税贷通”、“商链贷”、“政府采购贷”等诸多创新型产品,通过“银税互动”、供应链评估、政府信用背书诸多方式,拓宽了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维度,在保证贷款质量的情况下,真正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小微企业成长作出了贡献。

经济潮起潮落,行业数年变迁,复盘盛京银行发展轨迹与业务体系,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银行机构早已不是昔日被动依赖“存贷差”的吴下阿蒙,坚守风险管理的核心能力,积极吸收新的理念、技术,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道路上,它们的作用与优势,才刚刚展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