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半年流失2.5万人:你适合继续留在银行工作?

四大行半年流失2.5万人:你适合继续留在银行工作?
2017年09月05日 22:20 金融行业网

导读:美联储缩表节奏屡屡上演“狼来了”的故事,一举一动让外汇市场剧烈波动。但中国商业银行的缩表瘦身进程却已经写在了上市银行的半年报中。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四大行员工总数较去年底减少了超过2.5万人,近半在A股上市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出现减少。

今年上半年,在A股上市的25家银行总资产突破145万亿,但资产增速却仅为4%,这一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在金融去杠杆、银行监管加强的背景下,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脚步可能会越来越慢。

银行净息差仍然在收窄。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新低。上半年,在A股上市的25家银行有12家利息净收入出现下滑;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压力尤甚。

当下,银行正快速分化。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成本收入比罕见排在上市银行首位,成为收入比最低的上市银行。

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银行员工该怎么办?你适不适合继续留在银行工作?

一、 银行扩张规模放缓:上半年资产增速仅4% 

据财报,今年上半年,25家A股上市银行总资产为145.07万亿,与2016年底相比,上涨4.14%;而在上年同期这一数字为7.49%。事实上,部分银行的规模甚至开始收缩,比如中信银行。截至今年6月底,中信银行总资产为5.65万亿,与上年底相比下跌4.72%。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财报绘制的25家A股上市银行总资产走势:

中国银监会也证实了这一趋势。据中国银监会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境内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83.85万亿,与上年底相比,增幅为4.49%;而在上年同期,这一数字为8.77%;资产增速已腰斩。

银行扩张脚步的放缓,与监管加强有关。今年以来,银监会先后下发《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份监管文件。

此前几年,银行资产规模曾快速膨胀。以四大行为例,2010年,四大行的总资产为45.06万亿;2015年,这一数字已大幅飙升至75.16万亿。短短五年时间,四大行的总资产就增长了66.79%。此外,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产扩张更为迅猛。据统计,2010年—2015年,城商行资产增速未曾低于30%,2011年增速更是高达50%以上。

资产规模的快速膨胀,曾推动了银行利润的大幅增长。在2009—2012年间,银行利润增速曾高达双位数。但在今年上半年,25家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为7573.15亿,同比增速仅为4.91%。

二、银行瘦身:工行收缩网点,四大行员工减少超2.5万 

在银行资产规模扩张放缓之际,银行员工数也在减少。截至今年6月底,工商银行员工数为454073人,与去年底的461749人相比,减少了7676人。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四大行员工数都在下滑。截至今年6月底,四大行员工总数为160.4万,与上年底相比,减少了2.57万人。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财报绘制的四大行员工总数走势:

不只是四大行,交通银行的员工数也由上年底的92556减少到91213人,减少了1343人。同期,招商银行员工也由70461人减少到70325人。

不仅员工数在减少,银行网点也在收缩。截至今年6月底,工行物理网点数为16270家,与上半年底相比减少了159家;同期,其自助银行数量也下降了1784家。此外,建行营业机构数上半年也减少了25家。

三、银行获取低成本存款难度加大,近半银行利息净收入下滑 

资产规模扩张放缓,除了与强监管有关外,还与银行获取低成本存款难度加大有关。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天弘余额宝资产净值为1.43万亿,与去年底相比,短短半年时间,就增加了6000亿。根据最新的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规模达14.5万亿,与今年1月相比,大幅增加1.67万亿,增幅达13%。

非银机构大量吸纳资金,使得银行活期存款出现减少。据央行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个人活期存款余额为23.81万亿,与上月相比减少了约4000亿,这是今年以来,第三次出现个人活期存款的明显减少。

银行净息差延续了此前的跌势,维持在最近7年的低位。据中国银监会数据,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05%,虽较今年一季度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自2010年以来的历史低位。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中国银监会数据绘制的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逐季走势:

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25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为13353.01亿,同比涨幅仅为0.9%。事实上,有12家上市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出现下滑;这其中大部分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

 工商银行成本收入比排首位,大行投资价值显现?

在资产扩张受限,息差收窄的压力下,部分银行将目光转向非利息收入。比如,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非利息净收入达到61.88亿元,同比增加51.37%;非息收入占比也达到40.2%。

但在金融业监管加强的背景下,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能实现非息收入的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25家上市银行中,10家银行的非息收入出现下滑。其中南京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了33.56%。

事实上,当下银行重新回到了比拼核心业务的竞争能力上,尤其是获取低成本资金的能力上。四大行因拥有庞大的零售网点,获取存款能力较强;农商行经营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县域和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受利率市场化和理财产品发展的冲击相对较小。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主要分布在省会和其它大型城市,受到非银机构和四大行的双重挤压,压力正越来越大。

成本收入比是衡量银行效益的重要指标,此前,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多排在上市银行前列。但在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成本收入比为21.01%,排在所有上市银行首位,成为成本收入比最低的上市银行。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财报绘制的2017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

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7%,较去年底下降了0.05个百分点。此外,工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在上升。在中国宏观经济好转的背景下,不良贷款对银行尤其是四大行的威胁正快速解除。

年初至今,工商银行股价已经上涨了约40%,大幅跑赢上证指数,复权股价已经创下历史新高。缩表瘦身之后,银行业似乎又到了大象起舞的时刻。

去年初,当四大行股价节节下挫,工行股息率远超5年期存款利率时,我们曾探讨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与其将钱存在银行,还不如干脆买工行这样的超级巨无霸。

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银行员工该怎么办?

五、你适不适合继续留在银行工作?

世界人工智能专家维威克·沃德瓦预言:到2036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淘汰”所有人类工作,智能化的世界正在悄无声息地到来。当你惊叹那些诸如LBS、RealSense实感、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支付宝“到位”,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的黑科技狂拽酷炫吊炸天的时候,各行业、各工种从业人员也将被机器所替代。

对于未来你会不会失业?我们暂且不论。但智能化对传统的银行业的人员架构和业务模式的冲击并非危言耸听。

比如区块链,一种暗藏在比特币背后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中银香港和汇丰正在试用区块链提供按揭服务,国际汇款也在尝试区块链的应用,甚至连央妈都在研究这项技术,还抛出要早日发行数字货币的雄心。正因为这项技术安全到几乎无法被摧毁,所以当它与银行联系到一起时,碰擦出了神奇的火花。

区块链成为国际汇款的信用中介

比如,许多上市银行大力推进网点智能化、轻型化。

2015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完成网点智能化改造3121家和2598家;建设银行启动了深圳等8 家分行物理渠道的转型创新试点,推进智慧网点、轻型网点建设;中信银行实施了“小型化、智能化、多业态”的网点发展战略;民生银行持牌开业的社区支行达1576家。

传统银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银行人,怎样才能保住你的“金饭碗”。

先来看一下目前银行主要在做的事:

银行主营业务脱离不了“销售”,而偏向市场端的对公对私岗位是银行价值创造的源头,财金君就围绕这三个方面所涉及的岗位展开分析。

首先,你适不适合继续留在银行工作

这是实现自我转型最重要的一个决策。根据你自己的性格、特长、价值观、以及对工作的诉求点来做慎重的决定。肯定有不少银行人时随时都有辞职的念头,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间,那财金君建议你们先做一个职业匹配度测试+个人商业模式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决定继续留在银行的小伙伴们,请继续往下看。

柜员:你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网点中各种多功能的自助机具和智能机器人会逐渐普及,这时候与其说柜员会面临失业,不如说她们将会从操作岗中解放出来。智能化的网点中柜员不再是毫无存在感的机械化操作工,柜员人数会精简但是一定是网点中的核心岗位。

智能机器人引导客户在自助区域取号填单,完成之后会生成二维码信息,将传导到后台远程授权机上,去除了中间繁琐的输入过程。同时,例如VTM(远程视频柜员机:自助办理存款证明、开通网银开卡挂失、兑换外币等等)智能化机器也会分担先前柜员的工作。你会不会觉得:柜员不就没活干,失业了么?其实不然。

柜员岗位原本考核的是技能的娴熟度、业务办理的速度和精准度,而现在需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业务咨询和产品营销上。操作的技能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服务营销意识的加强。耗时耗力的活计算机能统统解决,柜员就有了更多了精力钻研不同金融产品的特性,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对私、对公柜员、大堂经理的岗位职责不断地趋同化。

柜员需要转变的3个观念:

业务咨询不单单是业务上的答疑解惑,而是开发潜在客户和维系老客户的重要一环。

小额存取款等业务从银行花费的人力成本来看是亏钱的,与绩效挂钩的产品营销才是银行盈利所在。

从“超市的收银员”的角色转变为“KFC/McDonald's快餐店的服务员”,对于不同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套餐或单品。客户得到实惠同时搭配厚利产品。

理财经理:“客户思维”+“设计思维”+“产品思维”

身为对私客户经理的你,应当将“产品导向”的思维模式转变为“客户导向”。以前是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无差异化地传播,今后大行其道的将会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分析不同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精准地投放和推送理财产品。理财经理是直接与客户对接的第一人,应当主动参与客户的数据收集和挖掘—建立营销评价模型—设计非标准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客户反馈的过程中。

图一:客户财富状况分类

图二:客户行为特征分类

举上述分类是想说明私人理财经理需要建立自己的客户数据库,这是差异化服务的前提。而且不同客户人群的思维方式也大相径庭,学会投其所好,让客户觉得你和他on the same side,这样基于情感诉求的营销才成功。

当前传统银行的大资产的收益率仍在地位徘徊,就像我们面临的“L型”经济走势,理财经理要协助产品研发岗设计更多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使负债成本和投资收益达到平衡,缓解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压力。

待VR/AR技术成熟之后,尝试在金融产品销售中结合现实和虚拟呈现不同金融场景的运用,实现良好的客户体验。

类似虚拟购物的场景或许会运用到银行的金融产品销售中

客户经理:KYC(客户识别)+ CRM( 客户关系管理)+数字化资产配置

如果你现在或者未来想胜任这个岗位,财金君不得不先给你一个大赞!对公客户经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银行极为重要的角色。比如向企业机构拉来的存款、发放贷款、办理代发工资项目、同业存款、授信业务、ABS项目、保险债券、套利项目等等都是直接为银行创利的。银行业中常说的“20%的客户贡献80%的收入”,这些20%的优质大客户往往就是对公客户经理的企业客户。

银行每到季末或年末都会盘点一下储户在自家存放多少钱,有多少资金可以用来放贷,中收结算量完成了多少......考核指标完成的好证明自家经营水平高,就可以向央妈交出漂亮的成绩单。财金君认为即便科技再发达,大数据能捕捉到客户所有的行为特征、购买偏好,但是营销、公关、谈判这类软性技能还是得落在人的肩上。

银行历年来一直有存贷比的考核压力,客户经理到月底季末就会进行高息揽储,自从前两年银监会设定了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的标准后,财金君认为今后“冲时点”时间就不那么固定了,行庆日、纪念日、或者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五等等都有可能,考核参照的基数也有可能会是任何一个时间段,所以对于客户经理今后重中之重就是稳固核心客户群,充分了解客户的KYC管控之下,强化CRM的管理系统(辅助完成放贷前的尽职调查),利用线上的算法和技术与线下人才优势,将本行的产品合理的配置到客户资产组合中,人机结合的模式实现业务升级和业绩提升。

这里说的CRM的精准营销和数字化资产配置都需要涉及数据库、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知识,所以客户经理这个职位需要懂业务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如果说技术是精准营销的根基,那业务谈判、营销技能更是不可或缺的。

财金君身边有不少银行人都觉得“ 银行压力大、工资低、每天无偿加班不在少数、全靠责任感撑着! ”所以,在此也呼吁银行业亟需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不单单是金钱激励,还有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等,银行人只有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激发无限大的潜力和工作欲望!

来源:腾讯财经、面包财经、WIND资讯、中国经济网、财金阅读(goldread365)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