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业绩频变脸 怪IPO提速还是实力真不行?

次新股业绩频变脸 怪IPO提速还是实力真不行?
2017年06月26日 16:30 爱炒股

最近上证指数顽强地在3100点上方抵抗,市场正式进入半年报窗口期,中报行情战将打响。而这其中,次新股业绩“变脸”令市场堪忧。

134只次新股中报预告 

2股预亏11股跌超30% 

       WIND数据显示,134只次新股中报预告出炉,高斯贝尔、上海天洋、东方中科、捷荣技术、道道全等11只次新股预计净利润下限跌幅超30%,其中,上海天洋预报中报净利润同比下滑68%-75%。

       有2只个股半年报预亏:科蓝软件预计上半年亏损金额在3000万至3300万之间,力盛赛车预计上半年亏损297万元至495万元。

       其余132只个股,从预告净利润下限来看,有37股净利润同比下滑,占比28.03%。

       回过头看一季度数据,2016年至今上市的453只新股和次新股中,有34家公司今年一季报出现亏损,占比约7.51%;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公司为107家,占比达23.62%。在今年一季度经济复苏背景下,如此高的次新股业绩首亏和首减比例,为历年罕见。

次新股业绩变脸 股价被腰斩

       二级市场上,新股上市后业绩快速变脸,成了今年次新股跌跌不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本轮次新股调整(4月12日以来)过程中,能科股份、超讯通信、亚振家居位居跌幅榜前三名,跌幅分别达60.29%、55.16%、52.59%;跌幅超过40%的次新股有8只;跌幅超过30%的个股有38只……许多业绩变脸次新股股价被腰斩。

3只业绩下滑个股

机构持股比例超10%  

      Wind数据显示,在预计半年报净利润下限同比下滑的个股当中,高科石化机构持股比例达26.18%,排名第一;通宇通讯机构合计持股21%;路畅科技为13.31%,紧随其后。

       对照2016年报和最新机构持股占比情况来看,高科石化机构持股比例合计占比从3.77%上升到最新的26.18%;通宇通讯由18.58%提升至最新的21%;路畅科技则从9.74%提升至最新的13.31%。在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出炉之前,上述3只次新股机构合计持股比例攀升,但业绩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虽然整体上看,业绩变脸的次新股占比不到三成,但一些次新股的风险依然值得重点警惕。而机构持股大幅度增加的次新股,也不能过于盲目轻信。

次新股大跌令新股涨停板个股锐减

       次新股大跌,新股也受连累。WIND数据显示,2017年,截至6月14日,沪深两市共有226只新股上市交易,剔除尚未开板的8只新股,目前,2017年发行上市的218只新股,平均涨停板的数量约9个,而2016年新股上市后平均涨停板个数为13.77个。       少数2017年上市公司目前的股价已跌破上市首日的收盘价,处在破发的边缘,如太平鸟、新凤鸣、上海环境、赛托生物等。

两市10只百元股 次新股占了8只

       截至6月25日收盘,两市百元股有10只。这些百元股中,除贵州茅台、长春高新是老股票,其余全是次新股。       从行业看,除贵州茅台是传统产业之外,其余百元股都属于当前市场估值较高的行业,如网络游戏、互联网服务、软件服务、生物制药等。       深圳新里程资管公司董事长赖戌播说,百元股通常有两个特征:一是绩优,二是流动性差。百元股更多是发行制度造成的。目前的发行制度对筹资额有限制。300亿元估值的公司,只能筹资几个亿。发行公众股有一个比例下限即10%,而新股上市只有公众股能流通,这就造成了上市初期公司的流通比例只有10%-30%不等,股价容易被炒高。其实上市公司未必愿意股价这样高,所以上市半年或一年后,多数会通过高比例转送降低股价,市值不变,但能提高交易活跃度。稳健的投资机构一般不愿意碰百元股,通常待其高送转之后看情况再决定。

业绩“变脸”

是IPO提速“惹的祸”?

      去年以来,IPO提速,次新股阵营大幅扩容。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恰与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同步。于是,就有人质疑:这会不会是IPO提速“惹的祸”?       网红经济学家韩志国认为,新一任证监会主席上任以来,以每周10只的速度狂发新股,给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为未来留下重大隐患。从2015年到现在,核发的新股已达682只,市场需要休养生息。       财经评论人贺宛男表示,新股一上市就变脸亏损,发行太快、数量太多,或是IPO业绩地雷大增的一个原因。

IPO过度装扮业绩是变脸的一大因素

       深圳新里程董事长赖戌播分析认为,次新股业绩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宏观经济不是特别好,企业业绩下滑是客观反应;二是IPO排队上市一般得三五年,部分企业的确存在上市前“冲业绩”,上市后继续增长乏力的情况。       华泰证券认为,次新股有较为明显的业绩周期和股价表现周期,A股由于上市门槛较高,拟上市公司为了增加上市概率,上市当年的业绩往往较为靓丽,未来业绩很可能被透支,因而业绩在上市之后经常出现下滑,但随着透支的业绩被消化,公司的业绩和股价在第四年往往有较为强势的表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盈利下降的次新股公司中,除了少数上市前进行利润“包装”外,大多还是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或行业整体状况不佳所致。特别是新上市公司以中小市值居多,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弱。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A股公司普遍存在上市前业绩增长好,上市后就变脸的现象,这恐怕与上市规则有关,即拟上市公司需要有连续盈利的要求,盈利水平越高,发行定价也能水涨船高。什么样的发行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趋利行为。       有业内人士认为,IPO过度装扮业绩,上市后业绩变脸次新股频现,保荐人和相关中介或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即使是因为行业因素、季节性因素或其他不可抗原因造成了业绩下滑,保荐人也应该事先考虑到相应的风险。

监管层:处罚和把关双管齐下

       6月23日,证监会通报,对3宗中介机构违法违规案作出行政处罚。三个案子与登云股份IPO文件及年报造假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有关。据披露,登云股份在中小板IPO申请文件中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不仅是IPO文件,登云股份在上市后披露的2013年年报、2014年年报也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2015年第一季度报告少确认主营业务成本421.24万元,导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由亏转盈。而相关中介机构——新时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君信律师事务所收到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同时,监管层已采取措施堵死靠粉饰业绩来“闯关”IPO之路。

       近日,证监会再次明确严把审核质量关,遏制问题苗头和“带病申报”情形,净化审核环境,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严厉打击利润操纵、欺诈发行、包装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

       截至5月19日,今年证监会共审结IPO企业257家,IPO审结通过率约为73.15%。其中,已核准的IPO企业188家;未通过发审会(被否决)的IPO企业24家;终止审查的IPO企业45家。IPO审结未通过率约为26.85%。其中1至4月35家终止审查(申请撤回)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存疑、业绩下滑、股权或战略调整等;18家未通过发审会IPO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会计基础的规范性存疑、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持续盈利能力存疑、关联交易及关联关系存疑等。虽然各家公司闯关IPO被否的理由不同,但是业绩真实性以及业绩可持续性成为发审委主要关注话题。

       下一步,证监会将在严防企业造假的同时,密切关注企业通过短期缩减人员、降低工资、减少费用、放宽信用政策、促进销售等方式粉饰业绩的情况,一经发现,将综合运用专项问核、现场检查、采取监管措施、移送稽查等方式严肃处理。       这些都意味着从严监管取得一定成效,今后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的发生率有望大大降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