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知道,蔡成功要知道这些道理

金融小知道,蔡成功要知道这些道理
2017年04月15日 20:40 金融行业内参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SuningWealthInsights)授权发布

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了,笔者在被多人安利连刷数集后,成功入坑。

剧情围绕大风厂的资金问题展开,大风厂是一家经国企改制而来的民营服装厂,每年向当地城商行贷款,基本是借新贷还旧贷。由于新贷款批下来需要时间,大风厂就向山水集团借了5000万过桥贷款,用于偿还原先银行的贷款,并以大风集团的股权作为质押。然而,京州城市银行副行长、达康书记老婆欧阳菁后来没有续批新贷款,大风厂无法偿还5000万过桥贷款,被迫将股权转让给山水集团,因而引发后续大风厂厂长蔡成功被打、被抓、举报欧阳菁等一系列事件。

过桥贷款,这一在现实中被广泛开展的业务,并不为大众熟知,属于金融体系的灰色地带。《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的演绎了过桥贷款的特征和风险,在此不妨重温一下。

什么是过桥贷款?

所谓过桥贷款,并非什么专业名词,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即通过一笔短期资金来“搭一座桥”,以填补还旧借新的空档。

从资本市场的现状来看,过桥贷款是一种典型的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企业间借贷的合法性是比较模糊的,从判例来看,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往往被判定为无效。

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除以下特殊情形外,通常的企业间借贷受到法律保护。

(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5)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过桥贷款的特征与风险是什么?

过桥贷款期限短、收益高。在剧中,大风厂向山水集团所借的过桥资金,期限仅为六天,利率为日息千分之四,年化利率高达146%。这一数字并非艺术夸张。现实中,很多超短期过桥贷款的利率的确非常高。另外,大风厂除了支付利息外,厂长蔡成功还要向银行行贿。现实中,通常是银行牵线,帮助借款企业联系过桥资金,借款企业除了支付过桥利息外,还要给银行一些中间费,企业承担的过桥资金成本接近高利贷。

在剧中,蔡成功是在银行贷款尚未审批通过时向山水集团借的过桥资金。而在现实生活中,通常的情况是银行确定了续贷意向后,借款企业没有现金来偿还旧的贷款,银行帮助其联系过桥资金。站在过桥贷款的出资方角度来看,过桥贷款看上去是一块收益高而风险低的大肥肉。企业要出借过桥资金,不仅账上得趴着充足的现金,还要有关系和背景。

虽然当前的金融市场上存在一些空手套白狼的套利机会,但对于过桥贷款,与其说它是空手套白狼,不如说是火中取栗。

一方面,过桥贷款存在较大的流程风险。从出资企业到借款企业之间的利益链条往往牵涉到诸多相关者,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借款人无法偿还过桥贷款。

另一方面,过桥贷款的出资方很难甄别借款者到底是经营出现问题还是仅仅是短期资金周转问题。对于经营良好的企业来说,如果只是因为经营周期与贷款期限不匹配,贷款到期时资金尚未回笼,那么过桥贷款的风险的确不高。然而,对于经营出现问题、没有能力偿还旧贷款的借款企业而言,过桥贷款虽然可以使其暂缓一口气,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其经营状况,相反,高昂的过桥资金成本会加重其财务负担。

在资金利益链上的“资金掮客”们很可能会乘人之危,对借款企业敲骨吸髓,最终导致借款企业破产,银行无法收回贷款。

该如何规避企业“还旧借新”的资金风险?

一旦有资金链出现问题的企业被曝出使用过桥资金的情况,不少人会将矛头指向银行,指责银行粉饰资产质量的动机催生了过桥贷款,为了降低表面的不良贷款率,纵容甚至推荐没有继续承债能力的企业去用过桥资金还旧借新。

然而,笔者认为,并非银行粉饰资产质量的动机催生了过桥贷款,而是银行还旧借新的贷款机制,以及配合该机制运转的过桥贷款措施,给银行粉饰资产质量和员工寻租留下了空子。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个别银行员工明知企业无法继续承债,但因为收了好处而允许其用过桥资金还贷后再续贷。银行对这种现象监控不严,有可能是出于暂时防止出现呆账、坏账的考虑。但银行默许甚至建议借款企业用过桥贷款弥补还旧借新的空档,初衷是帮助经营良好的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不是为了故意给本不该续贷的企业得以喘息的机会,但有时候难免被人钻了空子。

为了堵住这个空子,有必要弄清银行为什么采用还旧借新的贷款机制。

银行要求企业还旧借新,其实可以理解成一种风控手段。假设银行直接发放两年期贷款给企业,在贷款过程中判断企业的偿还能力是比较困难的。一种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在中期通过收回本息来验证企业的现金流足够偿还本息,如果中期可以收回,那么企业最终能偿还本息的把握会更大。因此,银行即使知道企业的资金需求是长期的,也倾向于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到期收回贷款后再续贷。只要银行的贷后管理水平没有突破,就仍然会采取这种“中期回收”的方式来控制风险。

早在2014年银监会就颁布了《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业内简称“续贷”新规。新规指出,对信用记录良好、经营正常的小微企业可进行贷款展期,可发放新贷款偿还老贷款,避免小微企业去市场上找更贵的资金借新还旧。

问题在于,银行调研企业经营状况的成本有多高,是否比企业还旧借新更易操作?现实的情况是,“续贷”新规没有使银行贷后审查的成本降下来,企业仍然要通过先还清贷款来证明其继续承债的能力。若企业无法先行偿还贷款而只能选择展期,则仍然会成为不良征信记录。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个当下时髦的名词——大数据。如果银行能实时掌握企业的经营数据,就不必要求企业还旧借新,完全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选择贷款展期或收回不续贷,以及在放贷、贷后跟踪、回款等贷款的诸多流程上采取更灵活的措施。比如有的贷款可以分期偿还,有的可以到期一次偿还,有的可以提前偿还,这都可以依据跟踪了解到的企业经营状况来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此类数据上拥有明显优势的不是银行,而是电商。平台电商能实时掌握平台上各商家的经营数据,因而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贷款方式。自营电商能实时掌握供应商的经营数据,它们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方式会比传统银行更加灵活。正是因为看到了自身在金融领域的巨大潜力,各电商都在布局金融业务。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平台电商,还是自营电商,其贷款流程上的创新空间都很大。

版权声明:“金融行业内参”所推送文章,使用图片,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值班编辑:谷峰  jinrongbanker】,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谢谢!投诉反馈邮箱:3166069863@qq.com 

未来,房地产市场将转向这些城市!

受益于降息降准、减税、放松限购限贷等政策刺激,2016年不仅一二线、而且部分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火爆去库存超预期。三四线分化明显,受益于一二线挤出效应的城市销售火爆,人口继续向大都市圈及部分核心二线、三线、四线核心城市迁移,地产销量火爆的三四线城市是哪些?关注金融晨读(ID:jinrongchd),解密哪些三四线城市迎来大契机!

金融晨读

jinrongchd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