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坏账?小心那些不良资产包装的理财产品!

银行坏账?小心那些不良资产包装的理财产品!
2017年01月12日 16:46 菜鸟理财

2016年11月,菜导曾发布文章《银行可以破产了,最多赔你50万,有的情况你一分钱也赔不了!》,里面提到农业银行发布了关于成立AMC的最新进展,意味着新一轮“债转股”已经启动。

而最新统计显示,若算上四大国有AMC、已开业的32家地方AMC、筹建中的地方AMC及银行系AMC等,全国AMC数量已近50家。

那么,这个AMC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和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菜导继续为大家普及金融知识,解读金融政策给我们每个人财富带来的影响。

坏账银行的前世今生

AMC,即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资产管理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没有金融机构许可证;另一类是专门处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银行业监督委员会颁发的金融机构许可证。

第二类专门处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AMC,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近50家AMC,主要作用就是处理银行坏账,因此也被叫做“坏账银行”。

其实,这个坏账银行也是外来货。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美国银行业爆发危机,约有1600多家银行、1300家储蓄和贷款机构陷入了困境。

为了化解危机,美国政府设立了重组信托公司处置这些储贷机构的不良资产。此后,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就成了各国化解金融风险,处置不良资产的通行做法。

从国内来说,坏账银行诞生于1999年。当时身处亚洲金融风暴的中国,为了防范金融危机,决定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剥离四大行和国开行1.4万亿不良资产。

这四大坏账银行分别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斗转星移,距离这4家国有坏账银行过去了17年,2016年中央再次发出信号:为了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国务院发布市场化债转股指导意见,银行系坏账银行开始扩容,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银行的AMC纷纷落子。

同时,银监会松绑地方AMC,地方系坏账银行也遍地开花。

坏账银行成为债转股主力军

上文已经提出,这一轮坏账银行扩容,主要是政策释放信号所致。

2016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2016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其配套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AMC、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多种类型实施机构参与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这里,再解释一下债转股:所谓债转股,就是坏账银行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坏账银行与企业间的股权、产权关系。

事实上,债转股只是坏账银行处置银行坏账的一种方式。但是国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坏账银行参与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这是因为,目前企业杠杆率高企,债务规模增长过快,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债务风险大,并存在沿债务链、担保链和产业链蔓延的风险隐患。

所以,要是猛去杠杆让坏账企业直接死掉,很容易发生大范围的债务风险,而债转股的方式则温和很多,而且还能救助一些发展潜力好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符合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要求。

所以,债转股就成为眼下坏账银行解决银行坏账的重要方式,坏账银行扩容主要是为了推动债转股政策的落地。

债转股真的能解决银行坏账吗?

那么,债转股真的是解决银行坏账的良药吗?

我们不妨看看1999年那一轮银行坏账债转股的处理情况。官方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底,四大国有坏账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21万亿,占接受总额的83.5%,现金回收约2110亿元,回收率约在20%左右。

简单解读上面几个数据:近10年时间,四大国有坏账银行累计处置的银行坏账1.21万亿,处理这些坏账回笼了2110亿元,这么算下来,大概还有1万亿的坏账,只是从商业银行挪到到坏账银行的口袋里。

所以,债转股并不是处置银行坏账的万能药。

短期来看,债转股减轻了银行坏账,优化了企业债务;但长期看,如果企业经营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债转股就会“消化不良”,坏账只是流转出去,并没有得到解决。

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是,上一轮经历过债转股的钢铁企业为数不少,但眼下其中很多钢铁企业再次陷入生存危机,甚至有一些已经沦为僵尸企业,而这些僵尸企业再次呼吁债转股。

所以说,对于短期资金周转困难而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而言,债转股以空间换时间,能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优化实体经济结构。

而对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里的高负债僵尸企业,债转股就容易演变为逃废债的盛宴,本质上与债务展期无疑,变成债务人的免费午餐!

尽管,监管政策再三强调对于长期亏损的“僵尸企业”不能实施债转股,但说实话,银行坏账债转股本身就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

如何区别哪些企业适合债转股,哪些企业不适合债转股,坏账银行还需要有更高超的智慧和更丰富的经验,而以上一轮债转股的效果来看,国内的坏账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心不良资产包装的理财产品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此轮债转股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债转股由各相关市场主体自主决策,风险自担,收益自享,如果形成损失,该谁负责谁负责,政府不承担损失的兜底责任,政府不提供免费的午餐;

二是债转股资金主要是市场化方式筹集。债转股所需资金由实施机构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方式和渠道筹集,鼓励实施机构依法依规面向社会投资者募集资金。

简单说就是:此轮债转股完全市场化,坏账银行可以利用各种市场化方式和渠道面向社会大众融资,也就是可以向我们每个人借钱融资,但是如果出了事,风险自担,不管是谁亏了钱,政府都不兜底。

一般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发债,包括以企业债、金融债为底层资产的信托、私募产品。而随着互联网金融兴起,目前既有不良资产处置项目触网兜售,也有专门处置不良资产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包装向公众兜售相应的理财产品。

无论是传统的信托、私募产品,还是通过P2P销售的产品,但凡是涉及不良资产处置项目,建议谨慎投资。

大家想想,特别是专业机构都搞不定的坏账资产,一般P2P平台就更难有能力鉴别和控制风险,更别说合理定价。

这些不良资产项目通过互联网流动,其风险也随之扩散,风险自担意味着最后谁买单谁负责,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弱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最优选择就是避开此类理财产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