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P2P要有牌照才能活?

扎心了,P2P要有牌照才能活?
2017年04月27日 09:56 菜鸟理财

在古装剧特别是宫斗剧中,常常有这样的剧情:某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按律当斩,就在这时候,大奸臣掏出皇帝赐给的免死金牌,大笑三声扬长而去。

虽然免死金牌只是戏说,但在如今的金融行业,金融牌照某种程度上也被业内人士看作是免死金牌,一些含金量高的牌照,比如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行情价都是10亿元起。

金融牌照这么值钱,说白了是因为金融牌照非常难拿到,反过来说,拿不到牌照就玩不了相应的金融业务。所以,牌照制一直被看作是非常严格的监管制度。

对于监管不断收紧的P2P行业来说,最近传出牌照制监管的消息无疑是雪上加霜。

到底是备案制还是牌照制?

最近,参与银监会网贷管理办法等新规制定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透露,尽管目前P2P定位于网络信息中介,但P2P下一步的发展可能会发放许可,是类似银行的新型牌照,未来的政策空间很大。

消息一出,行业哗然。在此之前,对于P2P行业监管的主流观点都是备案制。在2015年底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地说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网贷机构进行备案管理。

但是,如今来自参与制定网贷管理办法核心人士的否定,无疑动摇了行业长久以来备案管理的根基。

那么备案制和牌照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来说,备案制就是注册制,就是监管部门只核查平台提交的申请文件是否完整,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对于申请文件内容的真实性通常不做实质性审查。可以理解为,风险主要由平台承担。

而牌照制则是审批制,除了要满足相应的监管要求,但在操作中具体条件的解释和适用上,监管部门有一定的裁量权。可以理解为,风险不仅由平台承担,更要由监管部门承担。

在牌照制监管模式中,由于监管部门本身具有裁量权,可自由拿捏决定平台能不能通过监管,再加上监管部门背负相应的风险责任,通常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为了降低风险,监管往往会主动限制能拿到牌照的平台数量,一些背景实力一般的小平台很难拿到牌照。

这其实有点像如今股市的审批制度。多少家企业排队等上市,即使符合上市的硬性要求,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能过会,即通过证监会审批。

所以,牌照制显然是比备案制严厉很多的监管制度。不过,从目前来看,备案制和牌照制还没有定论,据说监管内部也一直都有争议,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对P2P的定位之争。

对P2P定位的纠结

按照上述2015年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说法,P2P定位是信息中介。

在当时银监会对征求意见稿的解读中,明确说明:将网贷机构定性为信息中介,而非存款类机构,对于非存款类金融活动的监管,明确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机构实施先照后备案,并分类管理的规定,属于事后备案,减少事前行政审批,着眼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利于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简单理解就是:P2P是信息中介,不是类金融机构,所以按照以往监管惯例,用备案制就可以了。

但是,据上文杨东的透露,虽然定位是信息中介,但是可能会采取牌照制。

所谓金融牌照,是指批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经营许可证。目前,只要是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就必须先取得与之对应的金融机构许可证。

这样一看,杨东的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了:如果是信息中介应该就是备案制,为什么又要说牌照呢?如果要实行牌照制,按以往惯例是针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按照菜导的理解,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监管的思路变了,虽然表面上认为P2P还是信息中介,但实际上对于P2P本质定位更接近类金融机构。

对于国内P2P定位信息中介,菜导一直持保留态度。为什么呢?由于征信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投资者教育缺失,国内P2P并没有市场环境来做一个纯粹的信息中介。

实际上,也是如此。P2P平台都在忙着给自己各种増信各种担保,商业模式也都是赚利差,而不是赚服务费。本质上讲,P2P发挥的是信用中介的功能。

反过来说,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真要有一个纯粹的信息中介,不担风险不兜底,会有人去投吗?所以,市场上基本上没有纯粹定位信息中介的P2P。

这就是,监管与市场对P2P认识的错位。很显然,如今监管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在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当下,更会倾向更加严厉的监管制度。

牌照制会有什么影响?

更严厉的监管,是否更有利于P2P行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投资者?

从监管方式来看,如果真是采取牌照制,平台注册资本、银行存管、限额投资等铁定是要实打实达到监管要求的。

这样一来,不能达到监管的平台就将彻底被淘汰,因为没有合规就无法拿到牌照,无法拿到牌照就没有合法性,没有合法性就只能退出市场。

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牌照的发放,监管部门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而且要承担风险责任,那么一定会限制牌照的数量。

这就意味着:一是大量中小平台极难拿到牌照,小而美的平台前景堪忧;二是P2P平台数量急剧减少,进而形成垄断局面,几家大平台可能成为仅剩可以投资的选择,随之而来的包括收益下降、服务体验下降等问题。

在监管上,这种效应叫做“严进宽出”,就像大家考大学一样,好大学的门槛很高,但是进去之后要求很低,最终导致学生质量下滑。

就像现在的股市,上市门槛很高,但是上市了就万事大吉,一个壳股也值几十亿。一旦P2P也是如此,那么最终伤害的是市场和投资者。

所以,对于牌照制监管,大家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监管并非越严厉越好,过犹不及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

不过,最后还透露了一句话:未来的政策空间很大。希望监管层能从P2P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让监管政策成为P2P健康发展的推动力而不是阻碍力。

互动:原创不容易,希望大家看完文章后多多留言评论,给菜导支持。对于P2P是否牌照制,牌照制后有何影响,你怎么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