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春节最“空”的城市或有巨大隐忧

部分春节最“空”的城市或有巨大隐忧
2017年02月07日 12:07 盘和林

(本文发表于2月7日《中国商报》,原文标题:对春节“空城现象”切莫等闲视之)

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空城率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别是东莞、佛山、广州、深圳、长沙、上海、苏州、北京、武汉、郑州。其中东莞有近七成(69.26%)的人返乡离开,当选春节期间最“空”的城市。而佛山、广州、深圳也有超过六成的人返乡过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成为空城率最高的区域。北上广深都有超过一半的人过节返乡,依次分别为广州(61.36%)、深圳(60.76%)、上海(56.76%)和北京(52.01%)。

每到春节,广州、东莞等未来工集中的城市出现“空城”现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这些城市凭借着丰富的就业机会、优渥的薪资、便利的公共设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到这里打拼,这些城市享受着全国的“人口红利”。

经济学认为,每一次经济“繁荣”的背后都是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开始。庞大的外来工人数,无疑为东莞、佛山、苏州等地带来了经济繁荣。笔者认为,从短期来春节过后“空城”将很快回复原状。但从长远来看,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外,类似东莞、佛山、苏州等依靠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大量农民工的产业城市,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空城”问题切莫等闲视之,或存在“假如有一天这些人不再回来”等巨大隐忧,由此所带来长期的经济社会问题亟需未雨绸缪。

今年十大“空城”、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空城率最高等等所谓“大数据”,其实并无无特别之处。因为这些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和薪酬都具有竞争力,江西、湖南、河南、安徽、山东等省份外出打工人群流向了这些城市,一到过年这些人回去过年罢了。这已经是一个年复一年、“涛声依旧”的老话题。除了在春节、国庆长假等特定时间段,对这些城市的居民生活上造成一定不便之外,并没有引发多少经济周期波动,因为外来务工人员春节过后又如“候鸟般”迅速回到各自城市。

 

当然,十大“空城”发布也不是全然没有启示意义,至少需要引起榜单中部分城市的警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可以预期的时间范围内,不会人口削减问题,而且这些城市已经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不再是以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工人为主。但东莞、佛山、苏州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一些没上“空城”榜单的类似城市,之所以外来人口庞大,主要是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人)、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外来人口“同质化”“低端化”严重。但他们几乎构成了这些城市的主要消费等力量,金字塔尖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带来购房、买车等消费力,普通外来工也带来宾馆、餐饮、房租等消费。

而这些城市的产业尚未完成转型升级,产业兴衰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甚至可以说,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上升、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刚性约束等问题,一天天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逼到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这意味着少数城市未来吸纳外来务工人员的能力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例如去年东莞、深圳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就被迫关门或迁移。如果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不起来、新兴产业一下子接不上的话,这些城市的“空城指数”或许就不只是在春节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发生了。时间一长,这些城市必将失去经济活力,并伴生一些治安等社会问题。美国汽车产业城市底特律就因为产业工人减少,出现1栋房子1美元都卖不出去的情况。

此外,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长时间后地区之间的产业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趋同化现象,广西、湖南、江西、四川、湖北等省份近年来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外出务工大省因为“故乡”“便捷性”等因素,也会留住外出人员的脚步,实际上,东莞等地正在面临着“假如有一天这些人不再回来”的现实问题,例如愈发加剧的“招工难”就是前兆。

城市经济学认为,人口减少的城市会面临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严重的可以导致城市的衰退。毫不夸张地说,未来城市竞争某种意义上就是人口规模的竞争。因而,“空城指数”较高的城市要未雨绸缪,亟需在“如何留住人”上面做足文章,例如产业工人的培训、市民化待遇等,防止“用脚投票”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和眼看经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