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重组董事会,什么才是王石必须攀登的“珠峰”?

万科重组董事会,什么才是王石必须攀登的“珠峰”?
2017年03月16日 10:13 盘和林

现在,华润和宝能联手,不仅反对重组预案,更指公司内部人控制,剧情反转出乎意料。万科股权之争这部跨年度商业大剧跌宕起伏,独立董事等看点之多,让人应接不暇。虽然剧情如何落幕仍难预测,“男一号”王石是否真正从万科出局也不重要了。但从“阻击野蛮人”从今天,王石一系列公开言行,已经提前剧透王石时代已经落幕。“山高人为峰”,将“珠峰”踩在脚下的王石,精心包装的高大上形象,似乎倒在了“遵守最基本商业规则和商业伦理”这座小山丘上。

6月26日,身处风波中的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发出最新的一条朋友圈:当你曾经依靠、信任的央企华润毫无遮掩的公开和你阻击的恶意收购者联手,彻底否认万科管理层时,遮羞布全撕去了。实际上,万科股权之争,从一开始就在一层层地撕开王石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现代企业治理理念”、“企业公民理念”等遮羞布:公然指责姚振华信用不够,不配万科品牌;冒大不韪宣布万科不欢迎民营企业入主,被迫道歉;公开表态说,无论是宝能还是华润,表面都是看似凶猛的狮子,到最后都得听万科管理层的……从资本市场规则和现代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来看,王石显然没有遵守最基本的商业规则和商业伦理。

在著名企业家群体中,不信守最基本的商业规则和商业伦理的,王石并非首例。

对规则,企业家首先表现在不“信”上。与王石一样,我国企业家群体几乎有一个共性的特征,迷信“创始人”等控制权,而轻视股权等现代企业治理上的法定控制权。2012年,雷士创始人吴长江与阎炎的控制权之争,我曾经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吴长江之所以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忽视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些规则。比如控制权,我们很多民营企业迷信于个人对企业的控制力,而不注意股权制度上的设计,比如娃哈哈、马云、雷士。阎炎和施耐德的股份有40%多,不排除吴长江最终出局的可能性。”后来,吴长江引来的“白衣骑士”王冬雷最终将送进监狱。昔日“湖北首富”兰世立的“东星”股权纠纷案长达6年之久,从地方一直打到最高人民法院,至今尚无定论,从公开的报道看,这与他当年为了融资轻易签署了一份股权转让“阴阳合同”不无关系,十几亿的股权连个补充协议都没有,盲目相信自己的“控制力”。

对规则,企业家更表现在不“守”上。著名企业家宗庆后在与百富勤及达能的合资谈判中,达能与香港百富勤合计持股51%,娃哈哈集团持股39%,娃哈哈美食城公司持股10%,宗庆后是接受了这样的安排的。最后因品牌使用违规引发双方争议,虽然后来打民族牌、靠政商关系等“非规则”以外的手段,重新夺回了控制权,但业界对此几乎是一边倒的评价,宗庆后不遵守契约。阿里巴巴与雅虎的股权之争亦是如此,马云绕过董事会擅自转移公司资产,迫使签订城下之盟,其公众形象一直备受质疑。无需为尊者讳,宗庆后和马云的不“守”,让中国企业及企业家的形象蒙受了巨大的阴影。

现代社会付出了“野蛮生长”的代价后,逐渐建立了包括企业制度、产权制度、市场制度等一些列规则(伦理秩序属于非正式规则)。而这些规则是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不确定性、增加社会福利的最根本性保障。王石作为万科管理层的代表,谋求控制权可以理解,但必须遵守基本的商业规则和伦理,几近“骂街式”的言论和漠视股东利益的行为,必然不被现代社会价值所接受。

“遵守最基本商业规则和商业伦理”,因为简单而貌似一座小山丘,但在“理性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欲望驱使之下,却是人生一座难以攀登的“珠峰”。然而,“无信不立”,信守规则是企业家必须攀登的一座“珠峰”。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