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期”能成为“发财致富”秘笈吗?

“新周期”能成为“发财致富”秘笈吗?
2017年08月09日 06:18 盘和林

盘和林

“新周期”一开始,果然充满了争议。近期,伴随着黑色、有色商品价格的大涨,消费金融周期股拔地而起,走出了结构性牛市。一向“喜怒形于色”的任泽平坐不住了。他认为,以“新周期”为代表的经济多头已大获全胜,并注定载入史册。但在另一边,刘煜辉、李迅雷等则不客气地指出:“别高兴太早!中国经济从来没有新周期,只有债务杠杆!”

有人说:“发财致富看周期”,这不无道理。因为在经济上升期,配置房地产、字画、古玩、股票等任何类型的资产,都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反之,若是处于经济下行期,什么资产都会出现显著价格下降,正所谓“不与趋势为敌”。

“新周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质上是一种财富焦虑,当前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资产配置迷茫期。那么,任泽平的“新周期”之说,究竟是公众“发财致富”的秘笈?或是一条铺满鲜花的财富陷阱之路呢?

任何一国的经济增长都不是直线上升的,必然经历重复发生的扩张期与收缩期相互交替的发展过程,这种普遍的周期性波动至今仍然存在,经济周期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都要面临的现实。

我国当然也不另外。有研究认为,中国经济波动的第一个周期始于1954年,到2009年为止一共出现了10个周期,改革开发后有5个周期,不过,这里的周期以“基钦周期”(又被成为库存投资周期)为主。

严格意义来讲,“新周期”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经济周期概念。经济周期的理论很多,常见的概念通常是以周期的长短来对经济周期进行划分命名的:基钦周期是2-4年的短波周期;朱格拉周期是7-11年的中波周期;库兹涅茨周期是15-25年,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40-60年的长波周期。

这些早期划分的经济周期名词到现在仍比较高频率被提及,不过,近几十年以来,各国的经济波动并未呈现出这些周期性,现代经济更倾向于把经济波动看成随机因素干扰经济的结果。主要原因是现代经济融入了金融创新、新经济都复杂原因,一切变得极具不确定性。这更是增加了预测经济周期的难度。

我们现在看到的经济周期理论都是“事后诸葛亮”,全部是经济学者基于历史经济数据分析才得出的结论。对经济周期的先知先觉实在太重要了,以至于每一个经济研究者,特别是证券分析师等都对经济周期预测感兴趣,但残酷的现实是,鲜有事前能够精准预测的,因而,经济周期预测也被视为经济学的“达˙芬奇密码”。

任泽平对“新周期”并没有完整的定义,但从其公开的言论看,黑色、有色工业品出现持续上涨,并带动了一批周期股出现上涨是其最重要的佐证,有点像“库存投资周期”。但是,这个周期对“发财致富”的帮助意义不大,因为这个周期趋势并不强,很容易受到市场信心、政策等因素的干扰。任泽平将“新周期”称之为“教科书级”“史诗般”显然是言过其实了。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任泽平的“新周期”并没有清晰的时间边界,对普通的投资者“发财致富”指导意义并不强,有点类似于算命“人总是要死的”一个道理,基本上等于没有说。任泽平所谓的“新周期”的趋势性很弱,市场中变幻莫测的各种因素随时能够改变它的走向,有可能普通投资者刚刚在“新周期”的号角下踏入“发财致富”之路,但这个“新周期”就已经结束了。实际上,股神巴菲特投资就不怎么考量经济周期,而是寻找超越周期的投资价值。

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其特殊性,既有一般宏观经济的特点,又有非常强烈的“政策性周期”,在我国房市、股市等预测上,无论是多么理性、资深的经济学家、经济分析师,再严密的大数据推演、理论与现实分析,都抵不过一张A4纸文件。因此,关注政策性周期远比“新周期”有价值,李若当下的房市、股市,几乎高度依赖调控的决心。

本质上看,任泽平的“新周期”是基于统计数据的一种分析判断,有其内在逻辑,但也容易出现“盲人摸象”。研究表明,基于统计分析的经济周期预测很容易出现“幻觉”。正是因为如此,普通投资者切莫将“新周期”视为“发财致富”秘笈,当作一家之见或者投资分析中的一个考量因素就好了。(作者系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和眼看经济,以财经视角解读社会热点、公共政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