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什么看什么”到“看什么给什么”,暗藏玄机

从“给什么看什么”到“看什么给什么”,暗藏玄机
2017年10月05日 22:20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作者 | 苏文

10月5日,人民日报发文称: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大量平台都在利用算法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平台却打着定制服务,精准推送的幌子,让算法变成了打擦边球的工具。对此,人民日报强调,算法隐藏着设计者的立场,算法不是王法,算法决定内容更不是王道。

据悉,这并非人民日报第一次发文评论算法。早在今年9月18至20日,人民网就推出三评“算法推荐”系列评论。而在当时,一度视算法为制胜法宝的今日头条则站在风口浪尖上,饱受主流媒体的质疑。

那么算法究竟是怎样的?为何屡受主流媒体的质疑?用户、平台方在接下来又应当怎么做?是被算法、流量和点击量绑架,只展示读者想看的那部分世界?还是坚持快速、准确、专业、权威用优质的内容塑造风格?

所谓算法,就是为你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新闻”

通常我们所说的算法即推荐算法,就是根据用户的性别,年龄,自定义,访问信息类别,需求倾向等特征来给用户推荐特定的信息内容。以今日头条为例,如果用户喜欢军事题材,那么今日头条就会陆续为用户呈现战争或者军事类的电影、纪录片等内容。如果用户喜欢娱乐八卦,那么今日头条就会向用户提供跟明星艺人等相关的内容。

今日头条在应用算法来获取用户行为时,总结如下:

1. 定制化频道,获取用户感兴趣的分类;

2. 首页每条信息流右下方的【×】按钮,可选择不感兴趣或者理由进行精准屏蔽;

3. 进入资讯详情页面,文章末尾可选择点赞or不喜欢;

4. 评论、转发、分享、收藏行为记录;

5. 还有可能根据你停留在某一页面的时间来反映内容是否贴近用户需求。

正是这样一种方式,使得用户和平台方获得了双赢。一方面,用户可以自动过滤掉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平台方也获得了巨大的流量红利。而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对于平台方的好感和信任度也获得了极大程度的增长。

而且据相关媒体报道,随着算法的升级迭代,未来很有可能根据用户接收信息时的面部表情、心跳速度等生理现象推断用户接收这些信息时的喜好或者厌恶程度,系统据此形成符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定制资讯推荐的周期将越来越短,而这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体验。

算法可以解决内容消费,但解决不了内容质量

毫无疑问,聪明的算法使得内容生产者站在了用户的角度进行创作,也极大程度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沉迷算法也给用户和平台方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负面作用,如平台方的内容越来越单一,内容创造者越来越主观偏激,进而也导致整个媒体生态格局越来越小。

从今年7月人民日报发文《新闻莫被算法“绑架”》,到如今三评“算法”,不难看出官媒对今日头条等信息客户端的态度。

人民网在一评算法推荐《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中指出,在技术红利的背后,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如何消除缺少阳光照射的灰色地带?人民网支招,任何时候,内容推送不能少了“总编辑”,再好的传播渠道也要有“看门人”。

人民网在二评算法推荐《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中,直指眼下一些热点网络事件中暴露出的价值观分化问题,并且言辞激烈地痛批“算法”,称不能接借技术深奥之名糊弄网民和群众。

紧接着,人民网再度发力,以《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为题,指出今日头条等智能信息平台带来的最大问题,可能还不是侵权,而是走向创新的反面,甚至可能从根本上破坏创新的源动力。

正如人民网文章所言,当内容产出一切以用户喜好为标准,内容若要有市场就“就只能一味迎合、取悦”用户,进而“失去了独立思考、深度观察的能力,进而削弱整个社会的创造力”。

平台方应当如何走向正轨?

对于传媒业而言,大概没有一个时代更强调技术的作用,各大资讯平台更是全面发力算法,都希望能从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里分一杯羹,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一点资讯等资讯平台。可见在算法面前,内容为王的声音越来越小。

但在遭遇罕见的“三评”之后,今日头条并非无动于衷。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人民网在第一篇评论文章中点了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的名,但在后来的两篇评论文章中则只提到今日头条。

对此,今日头条表示,在今天,算法分发已经是包括搜索引擎、浏览器、资讯客户端甚至音乐软件在内的互联网产品的标配。自己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人与信息的交流。再聪明的人工智能,也只是一个需要不断升级的工具,而人是不可替代的。这是一个不断磨合和优化的过程。今后将更加正视机器学习技术目前整体发展的不足,勉力改进。今日头条,是伴随着机器学习技术在信息分发领域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还在成长,还需要经历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诚如人民日报所言,技术往往是一把冷冰冰的双刃剑,在价值和利益的天平上,所谓的算法则成为了利益的砝码。新闻客户端利用算法实现最大推送量,获得最高点击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屡见不鲜。对此,人民网强调,互联网企业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担负起与媒体角色相对应的社会责任。要坚信技术再怎么变,传播渠道再怎么变,内容为王的地位没有变也不会变。

如今,网络已然成为我们赖以栖居的精神家园,人们对主流价值的期待也日渐彰显。但在算法主导的时代,把关人的角色虽然至关重要,而用户也应当客观看待算法的存在,尽可能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