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茅忠群:企业革新之法藏于“儒家之道”

方太茅忠群:企业革新之法藏于“儒家之道”
2016年11月30日 12:54 中欧视角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企业如果能补上儒家文化等经典传统文化这堂课,企业的管理水平或许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不仅如此,如果能让所有员工按照传统文化去修身养性,这比企业赚多少利润更有意义。”——茅忠群(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氏家族第二代掌门人)

早在2008年,茅忠群(EMBA2000)就开始在方太导入儒家文化,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确立了“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总方针,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进行有益探索。

像他一样,中欧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培养了一大批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完美结合的企业家,茅忠群、黄怒波(EMBA1996)的名字一一在列。今天的校友分享,为你带来方太茅忠群的“儒家之道”。

革新的法宝其实就潜藏于传承中国数千年文化的儒家之道中,将其有机融合在现代管理学中是一种升华也是精神上的盛宴。

——茅忠群

西风东渐已30余载,但近来却是东风日盛。中国企业不仅在经济上崛起,在管理中也试图结合本土文化走出一条新路。方太在此路上已尝试近10年,摸索出相对完善的中西合璧管理体系。这时我们回到原点去分析其寻找此路的初衷,为的是时时反思如何创造性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而不要走到模仿的老路上。

破解难题

当方太学了十年的西方管理之后,董事长茅忠群突然面临一个管理版的“李约瑟难题”,尽管西方管理对现代劳动密集型的大工业生产做出了诸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依然未能管住人性?

知乎上也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西方科学这么发达,而人们还那么虔诚的信仰宗教?”且不说宗教唯心唯物,毕竟它在社会的运转体系中起到了精神支柱的作用。在其中,天主教将傲慢、妒忌、暴怒等列入会遭到永劫的七种重罪,俗称“七宗罪”。在佛教中也有相对应的十戒,可见对人性原罪的认知,先祖们早有共识。

这个“李约瑟难题”久久困惑着茅忠群。直到他有机会去日本考察,看到日本将西方管理与本土文化结合后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日本式管理,诞生了精益生产、5S管理法等影响世界的方法。他突然意识到,不是只有美式管理才是最好的。日式管理法背后的文化是“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与中国的儒家思想渊源颇深。

茅忠群有如菩提树下开悟。作为理科生的茅忠群首先做的是补上中国传统文化的课,于是报名北大国学班。但他与别人求得清心寡欲不同的是,他始终在苦思冥想,究竟该从何处取那一箪食、一瓢饮,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西方管理之中,形成“中西合璧”之势?

在此过程中,他渐悟到,西方商学只教管理之术,不教文化信仰的原因是,社会宗教体系已经代替了商学院对文化和信仰的教育,因此无需重复。而在中国,儒家文化衰败,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韩国、日本得到了很高的尊崇,并且儒教与佛教一样盛行。在儒家文化熏陶中长大的人懂得孝亲至善,强调德能配位,这些都是君子之本,“本立而道生”。

立儒之本

其实关于如何将儒家文化引入企业管理,孔子早已在《论语》中明示,但这些字句有如《易经》,需要经过王国维的三重境界方能得其门而入。

自己学了四五年之后,2008年,茅忠群开始在企业逐步尝试推行,边实践、边总结、边摸索。儒家思想千头万绪,需要的是关键的纲领性思想,其核心为四条。

第一条,中西合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不走极端,提倡中庸之道。此中庸之道即为中西合璧,只要是世界上优秀的文化,都要为我所用。扩展开即是“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具体的管理模式拿过来时,不是全盘吸收,而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框架指导下进行改造。

第二条,人格领导。管理之术成功的基础是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茅忠群遇到的困境是,教习领导力的著作也是浩浩荡荡,但对成年人而言,诸多习惯已然养成,在领导力培训之后人们还是老样子,关键还是停留在术的层面。中国传统文化给领导者就一招,人格领导。当用德行来管理,一个有人格的领导者就像北极星,只要坐在那里,其他的星星就会围着你。

第三条,管理之法。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是对管理的启示?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前半句话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法家用政令和刑法来管理,见效快,但老百姓只知道这个东西是法律禁止的,但是他不知道干这个事情到底是可耻的还是正当的,这会带来巨大的管理成本。而儒家采用道德跟理智来管理自己之时,结果就是“有耻且格”,即老百姓明白什么事情是可耻的,行为就能符合规矩。

第四条,经营之道。做企业的根本是经营。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那么对企业而言,“以用户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是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

掌握这四条总纲再去实施儒家管理,便会事半功倍。在落地实践中,茅忠群最忌全员学习流于形式,其落地实践之法谓之两要(阴阳,以顾客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五法(五行,教育熏化、关爱感化、礼制固化、专业强化、领导垂范),形象些说,亦类似于京剧的“唱念做打”之功。练功之意在于利其器,工匠精神、以顾客为中心的创新莫不是儒家思想在具体实践中的体现。

思化于行

念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茅忠群考虑的是学与思,思与行动如何转化。每天早上8:15是员工的“读经一刻”,各种经典都读。方太用的是上班时间,而不是业余时间让员工学习交流。这表明两种态度,一,这是工作的一部分;二,企业首先不自私,拿出带薪工时让员工学习。

茅忠群强调的是,教育和培训不是同一个概念。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打动人心,他要求员工读经后小组交流分享,而不是应付式的写读书笔记。不是所有的人都擅长写,一旦员工讨厌某种学习方法,学习就会打扣。同理,对于不走心的培训,不通过大脑去理解的培训越做越会招人反感。

重要的是,茅忠群不信奉速生之道,育人是个渐变的过程。在日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吾师”的交流中,人们可以渐渐辨明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走上视思明,色思温,听思聪的“九思之境”。

唱功。方太在2013年提出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精髓即是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在平凡的岗位扎根,为此还推出每年一度的“工匠文化节”。这个节包括一系列的活动,有全员参与的工匠技能比武。举行传统的拜师礼,向先圣行拜师礼,将技术传承转化为品德技术的双重传承。方太员工还自创《工匠之歌》,形象描述各个制造环节。比如“钉枪舞动,工具交递,用一钉一铆扎根一线”(装配);“叉车穿梭中,我们用专业承载毅力”(配送)等等。

做功。戏曲中,做功强调的是手、眼、身、步。举手投足,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工匠的培养亦是如此,方太推出的云魔方吸油烟机采用无缝的工业设计,需要纯手工来进行焊接,难度非常高。企业专门为这个工艺进行讨论,最后的决定是,既然这样的设计是最漂亮的,也最能够体现方太高端定位就不能变。工匠们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

方太倡导工匠精神,并设有“工匠”岗位,条件是员工从事于工匠类的备选岗位扎根超过五年,在技能比武中取得前三,每天工作内容重复性高,但仍可以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并不断优化革新。这就是方太对工匠的定义,极致和一丝不苟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打功。“打”在戏曲中对演员的要求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高难度技巧。方太“打功”的最高境界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的创新。2010年央视新闻报道,厨房油烟加剧家庭主妇肺癌风险,这个问题引发了方太的讨论。

创新的最大源泉是什么?那是仁爱之心,是良知。过去方太跟不少企业类似,以开发某些符合行业标准的产品为指标,但是这则报道促使公司改变方法,定下目标,“不跑烟,做世界上吸油烟效果最好的油烟机”。三年后,在这个理念下诞生的新产品两个月就打入中国新产品畅销榜。2014年再接再厉,把欧式机又做了改良,成为行业标准。方太感谢这次对创新目标的重新定义,一举解决了十多年没有重大创新的问题。这是儒家文化从普及到真正反应到经营管理中,以顾客为中心落地实践的最佳范例。

儒家思想在推行之后,方太员工的幸福感大大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也相应提升。儒家思想从无到有的推广中,茅忠群用的是“有决心、有办法、有文化”,在儒家的道义中便是“智勇仁信”,这四个毛笔字正悬挂在其办公室内。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谢绚丽,本文原载于《商学院》2016年10月刊,略有删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