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与学区房,中产阶级最后的续命稻草

衡水中学与学区房,中产阶级最后的续命稻草
2017年04月15日 00:15 硕士博士圈

本文转自:冰川思想库

恐怕,中产阶级们心里所想的只会是:高考固然残酷,但比高考更为残酷的是,连衡水这样的学校,都已经关闭了面向底层百姓的大门。

衡水中学浙江平湖分校近日揭牌,引发社会各界议论。据媒体报道,这是一所民办学校,招生面向全国,不限户籍,首届规模初设90人,但目前已有超过200人报名。

尽管不少教育界人士将衡水模式在浙江的落地斥为“素质教育的倒退”,也尽管学费高达35000元/每年(不含住宿费),但我相信,最终的结果只能是:

平湖分校顺利成长为一所有6000名在校学生的“超级中学”。 

▲网传的衡水中学高一年级作息时间表

衡水可怕吗?可怕。衡水会给孩子们带来灾难般的记忆吗?会。把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家长会心痛吗?会。

但是焦虑的中产阶层们,最终还是会怀着买学区房一样的热情,踏破衡水平湖分校的门槛,托关系花大钱,把孩子送进去,只为给孩子争取到一个进入名牌大学的座次。

信任感的转向

有不少天真的中产家长曾几何时一直相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为经济发展了,最终也能落实一点更有“素质”的教育。

他们经历过一穷二白的底层青年时代,通过自身的能力与努力,当上机关干部、企业领导之后,希望能给予子女创造足够大的空间,使其逃脱激烈残酷的竞争,安稳地延续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但现实发展不如料想般的美妙。

从小让孩子好吃好喝,再学个琴棋书画,希望在其身上培养出贵族气质,但事实却是,优渥的生活环境非但没养成公主,却惯出一身公主病。

▲被送去培训班学书画的孩子们

给予孩子充分且不加约束的自由,希望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人格,但是缺乏管教和引导的自由,带来的却是散漫、放任、自私与懦弱。

先花几万十几万,把子女送进贵族学校,后花几十万几百万,再把子女送出国,进入世界top100的大学,没想到孩子到了国外之后尽混华人圈。英语没学好,技能也没学多少,回国归来,工资依旧六七千起,但当初留学卖的房却涨了几百万。

有太多误以为自己是天朝精英的孩子们,走出校园后连遭棒喝,发现除了父母在老家留的两套房以外,什么都没有。

▲某校精英社团

以上这些例子都非瞎扯,而是我过去几年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案例,他们指向的结论似乎都是:

国外教育/西式教育/素质教育是失败的,在中国孩子身上完全行不通。

也正因为自己所迷信或者所采用的“西式教育”没有带来理想中的成果,他们又开始对国内教育/中式教育/衡水模式恢复了信任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

把孩子送到哪里都一样,关键还是要看孩子自己,中西教育各有差异,不能用西方那套否认中方那套。

制造一个真空的教育环境

这批中产们的信任感转向起源于一种完全“正确”的意识,即:名校文凭、公司职务、人脉网络,没有一点是可以世袭的,要让孩子成功唯有培养坚毅的品格。

可问题是:怎么培养呢?

外号“虎妈”的美籍华人蔡美儿指明了方向。蔡美儿与丈夫两人都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终身教授。他们自然是众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但令人着迷的是,她通过“中式教育”的手段把自己的女儿带进了常春藤。

▲蔡美儿和两个女儿

她的女儿有两样东西不能玩,这个不能玩和那个不能玩;她的女儿有两样东西必须得第一,这个得第一和那个得第一;除了钢琴和小提琴之外,不能碰其它乐器,不能玩电脑游戏,不能自己选择课外活动……

许多人都预测她的两个女儿将来精神会不正常,但结果却是,女儿不仅都上了名校,还非常爱自己的父母。

小女儿还说:“我的童年是快乐的,我从来不害怕我的妈妈。相反我总是害怕让我的爸爸失望。而往往因为他们对我过高的期望,让我做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大大提高了我的自信心。”

有些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心理学术语,指的是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当被害人陷入这种情感时,非但不会感到受害,反而会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我不去评价虎妈的对错或好坏,但我想指出的是:蔡美儿通过创造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把女儿的目标减少为仅仅是进入常春藤,并且用目标来确立女儿行为范围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说得更直接点,是成功的。

对于这种“成功”的迷恋,或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衡水中学的发展进程。

如虎妈一样,衡水中学则创造了一种相对真空的校园环境。在这里,孩子被剥夺了部分情感,被投入到冷酷无情中的训练中去,他们需要去关心的就只有“高考”这一目标。

让一切涅槃重生

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衡水中学是这样帮助学生准备高考的:

把高考描述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通过血脉喷张的激情教育来给学生洗脑。非人性的高压管理,对于任何违禁举动,都予以严厉的处罚。崇尚言必行,行必果的执行文化,让学生在题海中“涅槃重生”。

这是一个人为制造的残酷环境。

你可以说衡水中学是考试工厂甚至集中营。这些都没问题。我们也可以大力去批判这种现象,说其扼杀人性。这些也没问题。

但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当中国父母所尝试的“西式教育”失败时,他们在心理上,抓住了“衡水中学”这一救命稻草。

我们也无法否认的是,有些孩子在这里学会了如何“竭尽全力”地去做一件事,也培养了更强烈的“进取心”和“斗争品质”。而这些恰恰都是成功的前提,标准甚至是象征。

至于,他们过去尝试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西式教育”或“素质教育”,以及这些孩子在衡水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竭尽全力”“有进取心”等精神有多久的持续力,以及这些精神到底是在有自我意识下成长起来的,还是在追求荣誉的幻想中所滋生出来的,都是不重要的。

▲每年都会举行的高考誓师大会

恐怕,中产阶级们心里所想的只会是:高考固然残酷,但比高考更为残酷的是,连衡水这样的学校,都已经关闭了面向底层百姓的大门。

中产阶级的家长和孩子们,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吧!至于这更稻草能续命多久,不要想,也不要问!

精彩人物

张黎刚、贾国龙、臧健和、产业经济学课程报名、

何伯权、戴威、熊晓鸽、北京龙泉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