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退市制度是个伪命题!

很遗憾,退市制度是个伪命题!
2017年08月05日 22:13 布娜新

作者:布娜新

简介:学者、财经专栏作家、独立评论人

个人公众号:bunaxin117

退市股可以重生?之所以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因为这个命题在当下是令人困惑的。

证监会2014年10月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退市意见”)规定,强制退市的股票进入老三板交易,在交易所规定的间隔期届满后,可以向交易所提出重新上市申请。

在这个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很多老三板退市股再次看到了希望,依靠自身业绩满足重新上市的条件当然不可能,但是通过“被借壳”或者会计上称作的“反向收购”来满足重新上市的条件是最便捷的,已经有不少退市股纷纷采用了这种做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创智5”。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即便是“创智5”,在深交所受理其重新上市的申请后回答反馈意见之际,也黯然中止了重新上市进程(公司目前公告仍在积极反馈意见中)。也就是说,政策允许老三板退市股可以重新上市,但在实践中,尚无成功案例。

两难困境

如果上述这个命题不成立,那么监管层以及市场就颇有些尴尬,明明退市意见是允许的。而之所以退市意见允许,也是证监会出于对投资者的责任。退市公司有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全部由投资者承担。如果退市损失都由投资者承担,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而批准上市的是证监会。

如果这个命题成立,那么退市股依然具有壳价值,退市制度就形同虚设。老三板会成为另一个资本运作的“狩猎场”。

现实的情况是,尽管第一个吃螃蟹的创智5对于“重新上市”前途未卜,老三板公司仍纷纷开始了“重大事项”的资本运作,更有甚者,公开征集重组方,要求拟注入的资产的净利润最近两年盈利且2015年净利润5000万以上。这个硬性指标着实不低。

因此,大家看到了老三板股票走势的狂热,看到了老三板的投资者门槛从原来的零变成了现在的50万。

6月28日,深交所、上交所同时发文,提高了投资者参与退市整理期股票买入交易的门槛,“个人投资者买入退市整理股票的,应当具备两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经历,且以本人名义开立的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资产在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日均(不含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证券和资金)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

“退市难”不奇怪

证监会面临这样的“两难困境”绝不是第一次了。尽管所有人都知道,A股若希望健康发展,就必须向大自然学习,内部要优胜劣汰。可A股没有完善的做空制度来淘汰垃圾股,那么只能依靠人为指定的退市制度。而退市制度的表现自然也是不佳的。

来自媒体的数据:自2001年退市制度建立起,沪深两市总计退市公司仅有90余家,年均退市率约0.35%,而成熟资本市场年退市率一般在6%以上。

“退市难”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原因无外乎有:一是上市成本高,壳资源稀缺导致壳价格高居不下;二是地方政府为了自身政绩考虑,也会使出浑身解数帮助辖区内上市公司不退市;三是A股投资者的散户属性使得监管层对待退市公司异常谨慎;四是法制建设缓慢,投资者保护制度、集体诉讼制度等在我国都是比较滞后的。

就连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坦言:“退市制度的实施,理论上大家都赞成,一具体到企业、地方和投资者个人,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除了监管部门和交易所要积极审慎操作,也需要方方面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也许有人会建议,那不如A股大力发展做空制度得了。先不提做空制度会给散户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但就做空标的而言,A股那么多国企,真被做空了,国资委、地方政府能坐得住么?

面临两难的证监会

因此,退市制度出现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下巨大的部分还隐藏在海面之下。

回想我国股市设立之初,证券市场主要是为国企服务的。再后来,为了解决“大小非”的流通问题,出现了著名的“股权分置改革”。前些年,上市企业是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体现。现如今,A股的问题积重难返,国务院又将着眼点放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上。

上述为大家捋的,是一条相当粗糙的时间线。

笔者想说的是,问题的出现都是有着因果关系的,也许当时有效的举措会给未来埋下巨大隐患。现在A股的问题已经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而证监会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作为一个部级单位,证监会被迫窄化视野,实在不是它的初衷。一个“名利场”,牵涉的利益方有多少,改革的阻力就有多大。为什么去年呼声颇高的“注册制”在证券法修订中夭折?做个简单的推演,如果真实行注册制了,上市成本是低了,但是没有“做空制度”的保驾护航,财务造假成本也低了,到那时,证监会岂不是更加手忙脚乱?

因此,股民如果实在不爽想找出气筒,证监会责无旁贷。但明白人知道,证监会只是执行方,真正的责任方不是它。是我们自己的国情、众多利益方将证券市场塑造成了大家以为的样子。

都知道注册制好,一旦实行注册制,壳资源自然不值钱,市场的关注点只会集中在上市的资产质量。但是,现阶段条件不成熟。注册制能在中国成立需要牢固的地基,比如做空制度,比如完善的法律.....这些地基尚未建成,更不要提注册制这栋大厦了。

按照这个逻辑,审核制还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虽然证监会通过IPO提速让它自我迭代。但是,只要审核制存在,壳价值就一定稀缺,而稀缺必然带来壳价格的高涨。希望真正意义的新老划断时代早点来临,让“不死鸟”这个历史产物尽快消失。

作者:布娜新

简介:学者、财经专栏作家、独立评论人

个人公众号:bunaxin117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