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成为全球性的数字城市

上海应成为全球性的数字城市
2017年01月03日 12:47 谢祖墀

作者:黄昱

一、数字化是最本质的变革

数字化是本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科技发展方向。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都有了长足发展,并深刻地改变了许多行业。

数字化对全球的投资和贸易产生巨大影响。企业通过采用数字化的策略改变未来经济模式。以贸易为例,全球有多达3.5亿商家会开始通过数字商务的方式出口产品和服务。这种转变将为全球贸易提供自经济衰退以来首个强劲的助推剂,并带来“投资和贸易的数字革命”。

受全球化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影响,数字化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井喷式的发展,以阿里带头的BAT企业所构建数字生态系统,对中国整个商业格局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数字化不仅仅让普通消费者受益,对中国企业乃至经济整体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企业的生产模式也在数字化变革中迭代、更新。

在中国,不少融合了数字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的企业,业务蒸蒸日上,在短时间之内,价值超过了历史悠久的传统企业。我们也看到由数字化变革正在构建并推动行业的生态系统。数字化并非暂时的现象,它正在或即将影响甚至颠覆整个行业,传统企业有必要对数字化行为进行由内到外的重新定位。

事实上,所谓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所有企业都要向数字化方向转型。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增加与生态系统内的所有合作伙伴间的亲密度,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这将会为传统产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在数字化迭代更新的的机遇下,一些传统行业即将被颠覆,传统行业急需更加灵敏快速地响应外界变化,很公司需要克服组织惰性,市场策略和决策需要更加敏捷迅速,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以适应市场变化。

二、上海有条件成为数字领域的世界城市

上海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全球性的金融和航运中心,并且在制造业和贸易领域世界领先。在未来,上海应该成为数字领域的世界城市,使用数字技术为上海的产业,贸易和投资服务。

上海可以在智慧城市,金融科技,和云服务方面建立世界级的能力。

1. 运用数字技术建设智慧城市

上海提出2020年初步建成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所谓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也为上海整体投资、贸易的便捷提供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城市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医疗等,从而依赖大数据来强化上海整体竞争力。

2. 金融科技技术将助力金融中心的建立

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但与纽约、伦敦金融中心相比,我们在金融服务水平、金融产业集群、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区块链技术,是通过采用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共享账本或数据库。通过密码学加密技术,保证这一账本或数据库的全网公开、通明的一致性,同时是一种安全的、不可篡改的匿名网络技术。

为加强上海金融中心竞争力地位,除了货币政策等方面的改革进程,更需要积极参与前沿技术变革。区块链技术将对金融行业产生的重大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上海应提前为未来金融中心布局。

  • 交易模式的变革:变革现有的交易模式,特别是在清算和结算系统中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够降低交易的复杂性,并有效监督。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变革,使得纽约和伦敦交易中心地位可能发生改变,上海应把握时机,鼓励技术创新,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驱动新型金融交易模式的诞生和发展。

  • 金融机构的变革: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地位将被更加开放民主的自由交易市场替代。上海应以更开放的理念营造优化的商业环境,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资本和创新人才。推进与区块链技术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持续扩大区块链研发投入,在全国金融机构总起到引领性作用。

  • 金融的监管:区块链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金融机构的IT系统运行模式,并可形成可量化的自我监管平台, 有效降低欺诈行为,提高监管的效率。上海应积极争取在区块链数据部署上的先行先试,逐步开放部分金融数据资料, 实时观察读取数据,并作出反应,提供相对应的政策,有效防范金融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

3. 积极推进云服务建设

为打造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4个中心,提高上海国际化城市核心竞争力地位,政府应从行业发展和企业自身痛点出发,在未来数字化技术领域提前布局,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一系列数字化服务,为企业的投资和贸易保驾护航。云服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云服务是未来城市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上海竞争力的再提升。云服务会大幅度降低企业的数字化成本,并使得他们在全球竞争中占得先机。

三、利用自贸区提供针对投资和贸易的数字化服务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资本项目可兑换,物流,投资和政府监管等方面积极推动投资、贸易。同时,上海也借力自贸区,在跨境投资服务平台的支持下,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成为投资周报国家的先行者、领跑者。针对投资和贸易可以有一系列数字化服务,来提升便利性。

  • 物流服务在贸易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而作为在中国贸易发展中被给予厚望的上海自贸区正在推动物流业渐进式发展,在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中,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

  • RFID管理(电子标签、射频识别),如RFID仓储物流系统可选择性用于采购、存储、生产制造、包装、装卸、运输、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到服务的各个业务环节和流程。能够实时地、精确地掌握整个供应链上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向和变化。

  • 针对区内特殊的功能需求,包括RFID的数字化管理可在以下方面提升人与物的高效快捷,提升自贸区物流标准。

  • 分区物流管理:区内港口、海运、空运、仓储4种不同区域的特殊功能分类管理。

  • 对口岸单位人、物监管:传统的监管模式被集中、分类、电子化监管替代,从而实现区内人与货物的快捷流动。

    在自贸区航运体系管理中,数字化广泛应用于在线订舱、运价查询、提单下载、在线结算及全程跟踪等进出口物流,同时也为仓储、保险及物流金融中提供一站式服务。

    • 跨境支付。由多家国内外银行搭建的大宗商品跨境金融服务平台10月在自贸区启动(新加坡星展银行、马来西亚联昌国际银行和上海银行等国内外主要银行开展试点)。这个创新的支付生态系统平台也是自贸区数字化变革的重要举措。该平台将上海自贸区打造成无现金贸易中心的革命性典范。

    • 无纸化:银行及客户在传统贸易结算方面一直面对繁琐的纸质归档程序的不便。新型平台能将结算流程的数字化和一体化变为现实。

    •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平台的建立也有效地连接了境外网站和中国消费者,随之而来的物流仓储平台和跨境支付需要更精准数字化支持。

      我们正处在一个被数字化颠覆的时代,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传播,企业和企业之间不再是竞争而更多的体现在竞和、分享,并在生态系统上链接更多伙伴。政府应更具有前瞻性的提升投资、贸易便利性,使上海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全球领先城市。

    作者简介:

    黄昱先生在战略管理领域有超过十五年的从业经验。他主要从事企业战略、区域发展、投资、和数字化创新等方面的管理咨询业务。黄昱先生长期作为政府和企业高管的高级顾问,分析复杂的商业问题和行业的深刻变化,并制定和实施改变游戏规则的战略。黄昱先生的工作经历广泛地涉及了许多行业的客户,包括政府、金融、地产、消费品、电信、媒体、技术,交通、医疗和能源等。黄昱先生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中国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他为中国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规划、差异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建议。

    黄昱先生目前是高风咨询的资深专家。在此之前,他曾担任法国凯捷咨询中国区副总裁。他还曾是美国摩立特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并曾任职于博斯管理咨询公司(Booz & Co.)驻北京办公室,和IBM全球商业咨询服务公司驻旧金山办公室。黄昱先生在北美生活多年,曾在多家硅谷的高科技公司任职。

    黄昱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在美国伦塞勒理工大学获得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获得MBA学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