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员再驳黄奇帆:对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很大误解

央行官员再驳黄奇帆:对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很大误解
2017年11月23日 22:50 经济学家圈

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规模以及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外储管理一直为市场关注。 近日,中国外储管理体制改革呼声再起。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从货币创造机制、外储的战略地位和货币政策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1月21日晚,盛松成在清华经济高层论坛上做了一场生动的货币供应与外储管理的演讲。

近期有声音提出,中国因央行独自管理外储,造成“外汇占款绑架货币政策”的现象,基础货币扩大,M2不断增加,引起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同时,外储收益也不高。因此外储管理体制可以考虑“两元架构”,即由财政部和央行共同管理,以避免通货膨胀和金融乱象。

盛松成认为,这一分析看似逻辑清晰,但实际上,对我国基础货币创造渠道和货币政策存在很大误解。

从货币创造机制看外汇占款的影响

盛松成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立场,要害并不在于外汇占款多还是少,而是国家是否利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具有主动调节的能力。中国外汇储备从加入WTO开始的这十几年不断增加,到2014年6月达到3.99万亿美元的峰值,而人民银行通过央票的发行,部分抵消了外汇占款增加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的影响。“一方面,投放货币是央行购买外汇的结果,如果不这样做,当时的人民币汇率很可能会大幅飙升,对经济的影响会很大。我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之所以能维持较高的国际贸易份额,与当时我们不放任人民币升值是有关系的。如果放任不管,外汇占款不会那么增加,但是经济允许我们这样做吗?不允许。所以不能说外汇占款绑架货币政策,实际是货币政策为国家经济稳定、经济发展服务的。当时我们持续购买外汇,是为了维护汇率稳定。另一方面,货币发出去了,要想办法把它收回来,比如向商业银行发行央行票据。”

与“外汇占款过多导致货币超发”恰恰相反,目前我国货币创造机制的一个变化在于,中国外汇占款最近几年来持续负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已形成掣肘,央行因此开启了货币政策新工具,包括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来调节货币投放。反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可以看到,目前“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在央行总资产中的占比提高到了27.2%,而2014年6月末,“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仅占央行总资产的4.4%。

“货币投放取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 外汇占款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抵消,并不存在绑架基础货币投放的问题。”盛松成强调。

外汇储备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性和流动性

对于外汇资产配置的管理, 盛松成指出,官方外储从流动性、安全性等角度考虑,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同时也进行了多币种的配置。 这是国家资产安全和宏观调控的战略需要。

“外汇储备管理首先不是考虑盈利性,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和流动性,比如在必要的时候用以调节汇率和防范资本流动风险。盈利当然要考虑,但盈利是第二位的,”盛松成表示。

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美元资产在我国外储中的占比约66%,略高于IMF统计的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63.6%的占比。可见我国外汇储备对美元资产的配置处于合理的范围。此外,美国国债只是我国持有的美元资产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种类的美元资产。与世界上其他外汇储备大国相比,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并不多。根据美国财政部披露的数据计算,截至2016年末,美国国债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34.93%,而外储规模世界第二的日本,美国国债在其外储中的配置比例高达91.79%。

我国财政部曾于2007年发行155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注资。应该指出的是,注资中投,对央行而言,外汇占款转化为对政府债权,对基础货币没有影响。对政府而言,一方面增加了负债,另一方面增加了长期投资。虽然依靠投资收益可以偿还国债利息支出,但负债的增加,会提高政府债务和赤字率,甚至可能引起通货膨胀,不适合作大规模外汇资产配置。因而,财政部持有外汇储备,相比人民银行持有,没有必然的优势。同时,判断外储投资的收益情况,还需要具体数据作为依据。

外汇储备管理是复杂的过程,如果要采取新的管理模式,需要详细论证和多方讨论,根据国家货币政策和经济金融发展需要来制定实行。

黄奇帆演讲全文:

在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判断——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中存在着严重的失衡,这个失衡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中存在着结构性的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今天我主要讨论一下金融失衡的现象和对策或者应该采取的措施。

  这几年,中国金融“脱实就虚”的主要现象特征有两个,一个是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4.4%增长到2015年8.4%,今年上半年是8.8%,这是全球金融占比最高的。美国最近10年即使金融泡沫比较严重,也在6%-7%期间,欧洲和日本一直在5%左右,我们的指标是全球最高,这不是好事情,是金融脱实就虚的现象。

  第二个指标就是M2是GDP的2倍左右,美国的M2是GDP的70%,这个比重是美国的三倍。比重高一方面说明资金周转效率、使用效率低,另外一方面带来几个问题:第一,M2过分庞大会造成通货膨胀,首先表现在房地产市场,我们的M2在2003年的时候跟现在比增长了大概十倍,房价也涨了七八倍。

  第二,M2大量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产生了非常多的表外业务和理财业务,几十万亿的资金转到了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通道业务、叠加业务就带来了金融的泡沫和风险,这块的泡沫正在增长,增长的利润都会传递到实体经济成为融资的成本。

  为什么我们的M2脱离货币政策,大大高于GDP的增长率?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M0,M0在2003年是3万亿,2005年是6万亿,2015年到了30万亿,也就是说这十来年来M0涨了十倍以上,加上乘数效应就非常大了。

  M0增长的规则应该是GDP的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再加上一个平减系数,但我们这些年没有采用这种货币政策基本公式,完全是20%多的增长,这是由于外汇占款导致的,我们国家的30万亿M0当中,有20多万亿是外汇占款。

  大家又要问,全世界都有外汇储备,为什么别的国家没有外汇占款引发通货膨胀或者M0和M2超规模的扩张的问题呢?那是因为外汇储备的体制有两种,一种是两元构架——财政储备为主,央行储备为辅,一个国家80%、90%的外汇是财政储备,央行是10%、20%的财政储备。而我们不是两元构架,是央行独自储备,但央行是不能发债的,也没有其他的钱,所以只能用M0的扩张购买外汇,形成外汇占款绑架M0,因此,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体制是存在问题的,我们现在讲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改革,不仅是金融监管体制要改革,而且外汇储备体制也要改革,如果不改革的话,会造成中国通货膨胀、金融乱象、脱实就虚源头的源头的源头。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至少带来四个好处。

  第一,财政管理外汇储备,可以吸收M2并造成紧缩,不会通货膨胀。

  第二,央行摆脱了外汇占款的绑架就有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根据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为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很好的服务,形成独立的货币政策。

  第三,财政管外汇储备,是自己发国债拿来的钱,就可以给中投进行投资,这种投资不讲15%回报,不讲10%回报,就最起码的5%回报,一年就会有上万亿的收入。而央行的外汇储备是不能投资的,只能买国外比较好的债券,利息比较低。

  第四,我们可以真正成为世界金融强国。金融强国不是把钱借给别人,而是自己投资,产生实实在在高回报、好回报,有效益持续效益回报的强国。

  2012年,美国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了一个怪圈:一些发展中国家辛辛苦苦赚来的外汇自己不用,而是以低利息借给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拿了外汇在全球投资,取得了五到十倍的效益,这就是一个经济怪圈,这个经济怪圈其实就在说中国,所以必须解决“斯蒂格利茨怪圈”,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