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即将超越欧元区19国之和,相当于什么水平?

中国GDP即将超越欧元区19国之和,相当于什么水平?
2017年10月14日 17:15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总量不久之后便可超过欧元区19国之和。这是在各国决策层官员齐聚华盛顿之际,IMF新近公布的《10月份世界经济展望》中透露的信息。

根据该报告,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19年将从今年的11.9万亿美元增长至14.2万亿美元,而欧元区将从12.5万亿美元增至14万亿美元。美国在2019年GDP将达到21万亿美元,仍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不过IMF警告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那么健康,短期增长目标带来了“急剧减速”或金融市场发生意外的风险。

1

IMF一连四次上调中国增速

“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不会持久,因为不是所有国家都出现经济复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长期通胀率低于目标’,这加深了发达经济体中期经济增长前景的下行风险。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比如一些欧元区国家,中期经济前景依然令人失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晚间宣布,全球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并上调2017和2018年的全球GDP增速预期。其中,中国经济增速上调0.1%至6.8%, 这是该组织今年第四次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

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上调中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至6.8%,此前预期6.7%;上调2018年预期至6.5%,此前预期6.4%。

而对2017年和2018年全球GDP增速预期,IMF 预计2017年和2018年全球GDP分别增长3.6%、3.7%,此前预期增长3.5%和3.6%,这一预期显著高于2016年3.2%的全球增长率(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门主任奥伯斯法尔德(Maurice Obstfeld)表示,全球经济复苏持续加速,复苏尚未结束。各国决策者应抓住本次经济复苏的机会。鼓励各国利用当前的良好环境来提高增长潜能,并为下一次经济下滑提供缓冲。

2

人民币下行压力已经缓解

IMF称,此次上调中国GDP增速是因为在过去宽松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下,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表现强于预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也较预期更强劲。

IMF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延续至2022年,并表示这种预期是在中国保持宽松政策的基础上。

在国新办于10月10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增速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

与此同时,IMF还对人民币汇率发表评论称:“人民币下行压力已经缓解,因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且采取了资本管控,中国应该重启迈向市场驱动、灵活的汇率制度的努力。”

3

全球周期性经济回升加快

在中国增速得到上调的同时,美、日、印度等国家预期也得到上调。

上调美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至2.2%,此前预期2.1%;上调2018年预期至2.3%,此前预期2.1%。

IMF在报告中表示,因为“政策的不确定性很大”,IMF不指望美国国会和总统能够通过税改方案。

美国商务部上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略有上修,国内生产总值环比折年率增长3.1%(市场预估为3%);为2015年第一季以来最快。

美国之外的发达地区经济体,日本、欧元区均得到了上调。上调欧元区2017年GDP增速预期至2.1%,此前预期1.9%;上调2018年预期至1.9%,此前预期1.7%。

上调日本2017年和2018年GDP增长预期,分别至增长1.5%和0.7%,此前预期1.3%和0.6%。

《世界经济展望》称:“目前的情况与去年初显著不同,当时世界经济增长徘徊不前,金融市场动荡不定。我们现在看到,欧洲、中国、日本和美国以及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周期性经济回升正在加快。”

但奥伯斯法尔德表示,全球复苏可能不可持续。即便目前的利率上涨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仍然在增加,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参与了增长。同是,通胀低于目标、工资增长缓慢,因此中期的预测来看并不特别乐观。

他表示,发达国家央行应该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直到通胀出现企稳迹象。不过,某些国家通胀维持在谜之低位。

4

中国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哪个阶段?

华泰证券李超团队近日发布报告,就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人口老龄化水平,重化工业发展,环境污染与单位能耗等五大方面与发达国家进行了横向比较。

中国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接近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

2016年中国人均GDP为8123美元,接近于70年代末的美国、德国、法国、日本,80年代初的英国,90年代初的韩国。

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5060美元,同期美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400美元;2015年,中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当于同期美国水平的12%、日本水平的26%、韩国水平的35%、英国水平的17%,大约等同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

中国经济逐渐向以服务业和消费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将继续提升。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深化产业结构性改革,循序渐进发展城市化,构筑新的经济增长推动力。

我国当前城市化率接近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50年代的日本

2016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7.35%,进程接近于1851年的英国、1930年的美国、1955年的日本和1980年的韩国。对照各国城市化发展历史,未来五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依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国城市化的历史表明,当城市化率达到70%-75%左右时,城市化的进程将放缓。

在各国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模式,我们认为中国更接近日本和德国模式,中国城市化进程或在达到65%-70%的水平后增速放缓,这意味着当前我们距离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边际拐点还有10年左右。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城市数量已达到657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78个,县级市360个。与此同时,我国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到了147个,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到了57.35%。

我国有13个省份的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57.35%),有10个省份超过了60%。主要位于沿海发达地区,其中,上海、北京和天津均超过80%,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水平相当于1970s的美国和意大利、80s的日本

2016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8%,近似于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的日本、70年代意大利,但中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上述三国。

人口老龄化的长期影响,一是导致全社会抚养负担或大幅提升,2050年,全社会平均抚养负担或为现在的1.9倍。

二是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老龄化社会应以高消费、低储蓄、低增长为特征,然而在中国这一特征尚不明显。从长期看,中国消费终归向经典理论靠拢,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三是人口结构变化也会影响资产配置选择:中年家庭更青睐高风险资产,年轻家庭和老年家庭更青睐低风险资产。

我国当前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末

70年代末,欧共体和日本也曾相继开展了钢铁等重化工业的去产能计划。去产能与大宗价格、PPI和相关行业股价关系如何?

以日本为例,我们发现,78年后钢铁行业表现以及拐点,均与通胀走势密切相关。日本钢铁行业的产能去化较慢,在去产能政策推出初期到产能真正向下拐点之前,钢铁行业股价迎来三波上涨行情,且涨幅明显优于大盘。这一期间PPI走势与PPI钢铁分项走势较为一致,股价的走势则呈现一定的滞后。产能向下拐点前夕,钢铁股曾迅速下跌,随后表现显著弱于大盘。

对环境污染与单位能耗的国际比较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往往呈现倒U型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从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人均排放量看,中国和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均已经进入EKC曲线右侧下滑区域,中国相比英美日等发达国家进入EKC右侧通道晚20-30年。

我们认为中国总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将迎来拐点。中国的单位能耗相当于全球平均单位能耗1993年的水平,中等收入国家2000年左右能耗水平,高收入国家80年代水平。2017年政府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环比下降3.4%,与2016年目标保持一致。十三五期间单位能耗比2015年下降15%。

内容来源│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