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监管金融科技?这是来自美澳新三国的监管经验

如何监管金融科技?这是来自美澳新三国的监管经验
2017年07月12日 21:10 IMI财经观察

7月8—9日,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国金融科技、监管科技领域的专家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科技官莫汉帝、澳大利亚证券及投资委员会主席格雷格·梅德柯拉夫特、美国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移动应用及金融科技总监杰拉德·蔡等齐聚上海,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主办的“第四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发表演讲。

他们认为监管者一方面要在政策上鼓励创新并及时适应行业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则要跟上科技发展步伐,提升监管能力。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和地区先后提出了沙盒监管、创新中心、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给监管松绑,扶持金融科技企业,推动金融科技研究与合作。今年,中国央行也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力图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统筹协调。各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不同,监管部门需要应对的挑战也不尽相同,而且,全球金融科技监管也需要协同合作,来使得金融科技合规、良性发展,而非野蛮生长、滋生风险。

以下为演讲实录:

监管政策应当鼓励创新和试验

“金融监管决策者制定政策不能靠白皮书,必须靠试点,多做试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科技官莫汉帝(Sopnendu Mohanty)在峰会上强调,金融监管者应当与金融从业者携手合作,提供一系列政策工具支持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大胆尝试、创新,从而提高创新效率。

据莫汉帝介绍,新加坡建立了电子KYC平台,采用Myinfo信息数据库和政府对接,并与银行分享客户的信息。这个KYC平台涉及整个基础架构平台,包括数字身份认证、安全性的API等等。他同时在会上宣布,新加坡在7月10日启动PayNow体系,该体系允许客户和银行共同连接,客户通过ID和移动电话和银行帐户进行映射,直接进行支付或转帐,并认为这个模式堪比支付宝或Apple Pay。

莫汉帝还认为,传统金融银行无法和阿里巴巴、腾讯这些科技巨头竞争,就是因为他们不能非常快速地跟随科技发展来更新其系统。如果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就要在开放式架构API上进行创新,这样能更有开放性。比如银行可以多和科技巨头交流、合作,共同建设一种开放式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银行可以在更加微观的层面上为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帮助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这对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澳大利亚证券及投资委员会主席格雷格·梅德柯拉夫特(Greg Medcraft)也表示,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应该着力做三件事情,以便让市场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内生性增长。这三件事分别是:树立投资者的信心;保证市场公开透明;阻止、化解系统性风险。他认为,监管应当对新兴企业和传统企业维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来鼓励创新者拥抱机会。

监管要跟上科技发展步伐

“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害怕失败,不愿意承担创新风险。”莫汉帝指出,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设立改革创新试点,采取“监管沙盒”等方式,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更加敏捷、有针对性地调整监管政策框架。

格雷格·梅德柯拉夫特认为,监管者一定要积极、有前瞻性地推动金融科技的繁荣和发展。监管要跟上并适应科技发展步伐,应当灵活监管。但同时又不能非常快速地去监管,因为监管者需要先了解最新的技术,然后再进行监管。

美国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移动应用及金融科技总监杰拉德·蔡(Gerald Tsai)则强调监管方也要跟上科技发展步伐,有效运用RegTech(监管科技)改善自身工作,让监管更加高效。他介绍说,目前美国已在反洗钱、合规方面利用相关监管科技,未来还将把这一方式应用于消费者保护等领域。

对于监管者应在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杰拉德·蔡表示,首要的职责是保证被监管机构的运行是健康、规范、合法,包括公平对待消费者。此外,还要保证风险得到恰当管理。

杰拉德·蔡介绍,美国并没有专门针对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部门,所以该行业面临州级或者联邦级不同部门的监管。“在金融监管方面,有各类功能性的,分业、综合的金融监管机构,有很多非银行的活动,像保险,主要由各州管理许可发放和审慎监督。另外有其它一些业务,既受50个州也受联邦政府的监管,横跨多个行业”。Gerald Tsai强调,虽然美国没有明确的支付体系监管机构,但是美联储在某些重大支付系统方面负责制定标准。

如何协调全球金融科技监管?

由于各国的金融市场有不同的条件、形态和特征,因此,全球金融监管的协调非常重要。格雷格认为,这不仅仅是把规范和标准协调起来,作为监管者还要综合、全面地看待法律法规的执行,确保各国目标一致,即以金融市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格雷格强调,金融科技可能会给跨境监管和监管规则一致性带来挑战,“全球的监管方都认为不应该出现监管套利的情况,我们要对一些原则进行协调、统一”。

为什么协调如此重要?格雷格分析称,良好的市场环境可以推动创新,让市场能够很好地资助实体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监管者要确保投资者相信市场能有效、透明的运作。“找到这个平衡是很难的”。

如何推动金融科技方面的协调监管?据格雷格透露,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和中国的证监会进行了双边对话,以加强合作。IOSCO(国际证监会组织)也召集了包括中国证监会在内的监管方,商讨全球资本市场运作。现在有112个IOSCO的会员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在跨境执法方面会进行协调,“一个辖区希望另外一个辖区的监管部门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和文件,如果出现违规行为,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共享”。

莫汉帝同时也强调,数字安全性对于金融稳定非常重要。如果在大型金融公司或银行中出现大的数字安全问题,处理不好的话,会对整个体系造成不可逆转的重大影响。因此,政策决策者、银行、科技公司,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数字安全性。这不只是局限在一个国家,而是全球化的。应当更好地进行跨国协作、分享数据,创造强健、安全的数字系统,是一个跨国境的大项目。新加坡在以往也花费了很多努力加强数字安全,包括政策制定、监控交易、结算等方面。

编辑  魏宗  郑畅

来源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孙国峰:共建金融科技新生态

区块链金融的应用场景与监管设想

陈龙:银行和金融科技的深度结合正在发生

关于数字货币演化的猜想

王永利:资产信息化、共享与平台建设将带来财富新时代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