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向松祚:虚拟资本投资的六大特点

专栏 | 向松祚:虚拟资本投资的六大特点
2017年09月04日 17:10 IMI财经观察

编者按

《新资本论》是由IMI副所长向松祚出版的新著。该书全面分析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论述了如何解决国家主权与宏观经济政策独立的矛盾,并探讨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未来的救赎之策以及中国战略。

全书分为“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危机、救赎”三卷,视野宏观,气势磅礴,是一部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重磅经济学作品。《IMI财经观察》将于每周一连续刊登《新资本论》节选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本文节选自卷二•第七章。本节是《新资本论》系列连载第113期。作者指出,虚拟经济是不经过任何物质转换过程,单纯依靠投资标的物的价格变动来赢利的经济活动。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虚拟资本投资具有六大特点。

以下为节选全文:

根据本书的定义,虚拟经济是不经过任何物质转换过程,单纯依靠投资标的物的价格变动来赢利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活动的投资标的物可以是任何形态的物质资产、金融资产、人力资本或资产、衍生合约以及任何可以想象的其他形式的投资标的物。虚拟经济活动的投资标的物可以与实体经济有关系,也可以毫无关系。房地产、股票和大宗商品投资,与实体经济有最直接的关系;外汇、期货、衍生金融投资,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非常微弱;还有一些虚拟投资的标的物与实体经济毫无关系,譬如最近开始兴起的所谓二元期权,以及从古至今延绵不绝的纯粹赌博活动等。

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虚拟资本投资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来自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获得的收入和利润,虚拟资本投资的收益则来自投资标的物的价格变动。因此,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取决于真实需求和供给,虚拟资本投资的收益则取决于资产价格的随机波动。

金融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实体经济的供给和需求对资产价格的波动有重要影响(所谓基本面),长期而言,资产价格与经济基本面非常密切地正相关,或者说,基本面最终决定资产价格或价值。然而,资产价格的短期波动往往脱离基本面,完全受投资者的情绪、预期、牛群效应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影响。我们将这些影响归纳为虚拟经济的供给和需求。虚拟经济的供需规律,不同于实体经济的供需规律。

第二,一般而言,虚拟资本投资的杠杆率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杠杆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其他衍生金融市场的高杠杆率是尽人皆知的事实。物质资本积累领域的杠杆率极限是100%,即债务与总资产的比率不能超过100%,否则就会资不抵债。

第三,虚拟资本投资之所以能够使用极高的杠杆率,是因为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大幅降低了借贷的交易成本。物质资本投资的流动性较差,一般只能通过收购兼并实现股权转让;人力资本投资的流动性最差。

第四,虚拟资产或金融市场的调节速度远远快于物质资本或物质资产市场的调节速度。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表明,货币信用市场调节速度最快,金融资产市场调节速度次之,物质资产市场调节速度最慢。所谓调节速度,是市场价格对外部冲击的反应速度(譬如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速度),调节速度取决于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

第五,虚拟资产或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主要取决于货币和信用创造,货币和信用创造则主要或完全取决于货币制度安排和货币政策操作。

第六,根据财富最大化假设,在贴现率一定的条件下,财富最大化就是收入流的最大化,特别是短期收入流的最大化。贴现率一定的条件下,越是短期的收入流,贴现值就越大。只要有可能,投资者必然追求短期收入流。虚拟资产或金融市场恰好为投资者提供了追逐短期收入流的最佳制度安排。因此,金融市场越发达,规模和流动性越高,虚拟资本积累速度就越快。

编辑 韦祎 肖子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