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竞争有可能造成监管踩踏

监管竞争有可能造成监管踩踏
2017年11月23日 17:40 IMI财经观察

本文作者系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华,这是他出席11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2017新浪金麒麟论坛”上的发言实录。

他表示,当前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下,金融风险是逐步显现的。明知经济的过度货币化和金融的自由化是产生风险的来源,但是还是在源源不断的金融创新,现在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有放杠杆和逃避监管的问题,杠杆放到极致就是风险。今年以来,防风险就是一个主题。在这个背景下,各个机构出了很多政策。但也存在问题,监管机构过于分散,一行三会的实践有成功也有失败,问题很大一块就是监管竞争。监管机构竞相出台防风险措施,使得很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监管踩踏。所以不仅要防止金融体系里面的债务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还要防止由于监管踩踏所导致的风险的超预期的释放。

以下是全文内容:

首先是我们国家金融改革的历史回顾。1978年、1998年和2008年这三个节点,80年代建立了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分离的金融体系,后来建立了资本市场。金融危机之后,又建立了一个新的监管模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又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个挑战面前,有了更多的监管和创新的措施。

当前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下,金融风险是逐步显现的。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中国在这一段时间之内,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展现了一个新的格局。特别是在金融自由化方面,对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全世界的经济学界都有一个共识,金融危机来源于各地的货币化和过度的金融自由化。既然如此,为什么在2008年以后,全世界的金融体系不仅没有解决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过度化问题,反而大踏步的进了一步?

首先,中国的货币化。货币化的比例,M2和GDP的比例一直是攀升的。现在大概要2.1元的货币制造,M2才能带来1元的GDP。美国货币发行和GDP的关系,现在大约是70%多,7毛多钱的货币发行,能够带来1块钱的GDP,而中国现在直接上升到2.1元钱,这是比较大的剪刀差的运行格局。另外再看中国,现在的金融机构规模大,实力雄厚。金融机构占整个国家的GDP是8%左右,在上市公司里面,金融机构占有中国所有上市公司GDP的差不多一半。

再看整个金融产品的交易,金融场所和交易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现在大家觉得有很多的金融产品在不同的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这是现在一个特殊的景象。有很多金融产品是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产品,现在全世界有的中国都有,还有中国有的,全世界没有的,就是中国的私募产品,全世界的金融体系做不出来,特别是我们的分层计划,我们可以分很多层,优先的再分优先,劣后的再分劣后。这个劣后是什么原因?就是杠杆不停的扩大,只要大盘有一点点的空间,就要拿它再做一次融资。所以现在所有的金融创新,很大的一个问题是为了放杠杆。

金融创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逃避监管。所以我们讲全世界都一样,很多金融创新是为了逃避监管。也就是说,金融监管刺激了金融创新,创新和监管是一对兄弟。另外一方面就是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里面很大一块就是整个大数据和云计算,还有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我觉得大家应该都能深刻的体会到,现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我们的影响。

问题在哪里?在整个金融创新的框架之下,机构过度膨胀,金融风险是凸现。首先是全社会的工具,巨大的货币制造是怎么到社会上去的?不会把钱发到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一定只有一个渠道—债务。所以末端都是通过扩大债务的方法接受了这些货币,每一个接受货币的机构还想把它作为一个杠杆率。所以现在我们看到,银行、货币基金、委外等加剧了金融体系的杠杆率。这些杠杆率做到头,其实也就是风险所在。

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这么严重,明明我们知道经济的过度货币化和金融的自由化是产生风险的来源,所谓自由化就是不停的创新,不停的有脱离监管的金融工具。但是我们恰好在这个时间之内,我们发展的非常快,这个背景下会出现什么问题?首先来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去年有一个分析,就是中国的经济政策2008年以来有一个重要的思维,就是双底线思维,这是我总结的,不是国家正式提出来的。哪个双底线?一个底线是防风险,另一个底线是稳增长。2008年危机冲击下来,我们看到全世界的变化,特别是外贸对我们的冲击,让我们深深感到金融危机蔓延对于一个国家的打击,我们生怕中国受到这个金融危机的冲击,所以防风险是很重要的。但是又觉得如果不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那么风险一定会来。所以我们又提出来,稳增长是防风险的前提。既然提出了这一条,我们一直把稳增长作为一个主线。

怎么稳增长?我们只有一条,就是扩大货币投放,就必须扩大信贷,必须扩大债务工具的运行和运用。所以这样的话,就导致了整个全社会货币高度的膨胀。其实现在市场上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货币,所以央行再紧一点,也到不了实体经济那里去。现在我们在改革,改革里面首先讲大改革就是要厘清、界定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首先要解决整个国民经济中,宏观经济中金融的比重。现在我们要把金融业在国民空间里面的比重占上。只有把金融业降下来,才是让金融回归实体很重要的原因。就像债务工具一样,否则的话什么风险都防不住。

另外应该防止系统性风险,就是防止金融风险在不同领域里的传递。一般我们讲的金融风险主要是债务风险,金融危机之后都是债务危机。哪些地方可以发生?银行系统,债券市场,还有现在的互联网金融,还有非标,影子银行。到底哪一块出问题?首先我觉得整个大的银行系统出不了大问题,我们有巨大的储蓄,还有商业银行在过去巨大的成功,他们积累了资本金,还有政府的兜底。所以我认为,商业银行出不了问题,出了问题会在什么地方?债券市场。为什么在债券市场?因为影子银行很多的交易是跟债券的发生有关的,或者是以私募债券的形式存在的私募产生。所以我们要防止系统性风险,就是要坚定不移的在这个领域里面采取措施。我们看2017年以来,我们采取了很多防止措施的风险,我去年提出来防风险作为稳增长的前提。但是今年以来,防风险就是一个主题。在这个背景下,各个机构出了很多政策。我们中国有一个毛病,监管机构过于分散,一行三会实践证明是有成功的,也有有问题的,成功的就不说了,问题很大一块就是监管竞争。有一个什么事抢着做,有什么问题大家抢着推责任。

今年中央提出防风险为核心,监管机构竞相出台防风险措施,使得很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监管踩踏。每个部门出了风险,对于其他的部门有什么影响并不知道,所以很有可能防范不当的话,会因为监管的踩踏,实际上引发小型危机,所以这个是我们要看到的,没有系统设计的情况下,各个机构竞相出台防严监管措施的危害性。所以不仅要防止金融体系里面的债务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还要防止由于监管踩踏所导致的风险的超预期的释放。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新的课题。

新形势下应该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成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所以在整个金融体系的监管里面,我们要看到,金融监管部门都是管机构,我们不在监管里面的人他们不管。那就导致现在有大量的金融行为,不在传统的金融体系里面,或者游离于不同的监管之间,就出现了很多空间,风险在这个地方游离。这些地方往往是社会游资巨大的地方,我们就像看见一个大坝,防风险的措施,就像筑了一条大江,就会发现汹涌澎湃的资金,到处寻找加杠杆的机会,有一个机会就会迸出来。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对于金融形势的监管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把机构监管和行为监管作为一个同时并举的措施。

有一个必须注意的很微观的问题。金融危机是怎么形成的?金融风险是怎么形成的?大家总结过了,所有的金融风险都是金融从业人员造成的,绝大部分的金融危机并不是由于实体经济的危机造成的,是金融体系造成的。金融体系内是怎么造成的?是由于金融从业人员的贪婪造成的。这个市场有很多金融工具的发行跟实体经济没有关系,比如大多数的结构型产业,比如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跟实体经济没有关系。当然有一些实体经济里面的应收款,一些权益型的资产是比较有关系的,大部分没有关系。金融从业人员每制造一个金融产品,每进行一次金融产品交易的过程当中,都要拿到一大部分。

回顾商业银行,我们建立了信贷终身责任制,使得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有了很大的降低。而现在在债券市场,在其他领域并没有出台这样的政策,大多数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当年就兑现他们的奖金。所以为了他们的奖金,他们不惜伪造文件,不惜参与这些诈骗行为。所有的被诈骗背后都有合谋诈骗的可能,一单不落,只要你被诈骗了,一定是合谋诈骗,因为规矩放在这个地方。现在银行体系的监管相对来说是好的,银行体系以外的对于金融从业人员的监管和责任,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绩效考核是存在严重问题的,这些监管机构并没有真正出台有效的政策。所以中国的证监会,中国的保监会以及地方的金融监管当局要出台类似于信贷责任制这样一个政策,加强对从业人员风险的警示,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贪婪所造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这样的话,才使得我们在一个大的金融框架改革和监管的框架下能够取得成功。

编辑 包倩文 赵玉卿

来源 新浪财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