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中国制造业的稀缺资源

董明珠,中国制造业的稀缺资源
2016年12月26日 16:40 华尔街见闻

作者:王成饶,授权发布

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见闻立场。

在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议案被否决半个月后,董明珠在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高调宣布:“愿意以我所有资产投入到银隆”。据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向媒体透露,董明珠个人出资10亿元参与银隆的第三轮融资。

10亿资金作为产业资本微不足道,但就个人资产而言,无论是绝对值还是所占个人资产的比例,在中国这都算得上“巨额级”和大比例。明珠倾其所有投入新能源汽车这个吸金速度极快的风险项目,似乎是犯了“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的低级错误。

格力的多元化并不被舆论和所谓的专业人士看好,但这无妨明珠孤军深入,在格力电器的股东大会否定收购珠海银龙的议案后,毅然决然以个人全部身家孤注一掷于珠海银龙。不少人会将此举简单地看成是任性的行为,不过结论别下太早,在创新投资领域,多数人认为是对的未必真对。

我更愿意相信明珠此举一是看清了市场对储能技术与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二是对珠海银龙的产品与技术开发能力有绝对信心;三是自绝后路,背水一战,以不成功、则成仁的信念推进这项事业。

明珠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入轨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提出“第二曲线”,在中国算得上少有,在世界也不多。

这才是真正创新创业的最佳姿势。

明珠已届享受成功和荣誉的年龄,身着半生心血织就的制造业女皇绵袍,以其全部个人资产,投入中国为数不多的,在世界仍无一席地位的汽车工业;投入到拥有百年造车历史的通用、宝马、奔驰都举步踌躇的新能源领域;投入到一个少壮派们撕杀的、尸横遍野的创新领域,实在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但其生命不息、创业不止的气概相较于渐失创业精神的富贾们,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明珠此举无论成败都值得中国制造业为其树碑立传。

明珠不仅是一面旗帜,而且堪称当下中国制造业最稀缺的资源。

中国最勤勉敬业的职业经理人

1990年明珠36岁孤身一人,忍受失夫之苦和离子之痛来到珠海打工,用11年的时间从一位普通业务员做到业界少有的“裙子CEO”。进位没靠颜值、竞争没有靠亲爹干爹、经营不走歪门邪道,行棋坦荡、业绩绍然,其长成背景没投机、不取巧,无可置喙。

明珠在一个曾经被称为“不喝不嫖,别做空调”的烂行业,在一个利润薄如纸的红海领域,把空调卖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量做到全球第一,总市值做到近1500亿,利润率甚至超过房地产,公司连续多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其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无可置喙。

明珠盛年失夫之后花龄未嫁,心无旁鹜,几十年如一日悉心打理一家自持股份不足1%的公司。六亲不认,不让家兄染指公司业务,不做关联交易谋取私利,不在公司搞血缘繁殖,年年给自己、给企业加压、提质,让大小股东赚得盆钵皆满,作为代理人的职业操守及勤勉尽责无可置喙。

投资中国,最有国家担当的女人

明珠在格力电器董事会这一届的任期大概到2018年,她持有的股票已经不在锁定期,完全可以减持套现,以资产全球化配置为由,换成美元到国外买个酒店、农庄,到欧洲买个球队或者在美国建个所谓的配套工厂,为降低国家外汇储备做点“贡献”。

还可以把资本从产业领域抽出,或进入消费领域,挥金如土地买豪宅、游艇、豪车;或费心思在全球寻找价值洼地,投资奢侈品公司和金融机构;或套汇增加自己的外汇储备,用一篮子货币对冲人民币贬值。

如果觉得上面的做法有点太过分,她还可以以“现金为王”的理由,减持套现,要么委托他人理财成为食利族;要么当个天使投资人投几个种子项目玩玩;或者专职当“网红”和“创业导师”享受精神领袖的愉悦。

这些进可攻、退可守的方略明珠一概不取,偏偏选择了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和促进民间投资的号召,担当起振兴新能源汽车的重任。

在全球经济萧条季,明珠在别人恐惧时愈发贪婪,把大半生积攒的筹码义无反顾地下注于不被“候鸟资本”看好的转型升级的中国。逆所谓的资本潮流而动,增持制造业、增持供给侧改革、增持创新、增持产业转型升级、增持中国。

在汇率破七,外贮骤降,一片鹤唳之时,明珠的行为很容易令人想起卢浮宫中那幅《自由引导人民》画的中克拉拉·莱辛姑娘。当然明珠希望引导的是制造业的革命,个人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精神却是不容小视。

处于经济低迷期的中国,实在需要这样的亢奋剂。

二次创业,不惧牺牲的开拓精神激活守成人

明珠联手万达、中集集团等投资者增资30亿完毕后,个人将持有珠海银龙7.5%的股权。相信明珠绝对不会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在珠海银龙中做一个“安静的股东”,进入董事会是必须的,未来更有可能是入驻经营层,直接上一线操刀。因为明珠的个人品牌价值和运营经验对一个企业来说,远超10亿资本金所能带来的价值。银龙的股东们如果有“识珠慧眼”,我们迟早会看到明珠在新的战场再次放光。因此,明珠实际上是进入了二次创业的阵地,只是目前在格力的服务期未满,暂时只能充当预备队的角色。

创业本身就是小概率成功的事件,二次创业、62岁高龄创业、跨界创业、倾家创业,这四种情况每增加一种,风险就成倍增加,集四种情况为一体的案例在全球范围寻找,十根指头基本也可数下来。

本世纪最吸眼球的二次跨界创业的明星也只有埃隆·马斯克和谢家华,此二人皆为好汉,但与明珠相比,在年龄上就差了一个辈份,明珠在雄心上更胜一筹。

明珠当然比只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人更知道投资有风险,也更了解商业江湖的险恶。在明珠的眼里,生命和资本根本算不上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就是用来守护进取的精神的。这种不惧牺牲的气魄实在壮人豪气,足以令那些有富即安的守成人相形见绌。

中国制造业太需要这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让产业换新天的豪迈。

以制造业振兴为己任,甘为中国制造赴汤蹈火

汽车制造业曾经是美国、日本、欧洲多国的支柱型产业,这根支柱支撑了美国近一个世纪的繁荣和兴盛。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曾有句十分霸气的话:通用在哪里,美国就在哪里。

注意这句话与“美国在哪里,通用在哪里”的天壤之别。

汽车工业之于中国,仍然有久攻未克的领域,填补这个空白,不仅有国家制造能力彰显的需要,更有环保和能源方面的需要。2015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赖度高达60%,在石油消费中,汽车占40%,汽车的尾气排放又是大气污染的罪魁之一,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人的造车梦很早就开始,早在1997年,春兰空调就投资 7.2亿元收购了东风南京汽车,组建春兰汽车。此后,奥克斯、新飞、格林柯尔、美的集团等家电企业也先后试水造车,但都铩羽而归。在中国有汽车梦的远不止家电业,后继者既有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互联网巨头,也有乐视、蔚来、车和家等不很知名的互联网企业。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都是商业投机者的冒险行为,生不足赞、死不足惜,但我更愿意认为这些企业都是民族工业的探路者和攀岩人,生伟大、死光荣。

明珠在商界可谓身经百战,其商业战车也是辗碎无数冒险者和挑战者的枯骨才登顶颠峰的。长期坚守实业的人,不具赌徒基因,根本看不上通过资本运作赚快钱的行当,她也早过了血脉偾张的激情岁月,因此明珠做激情投资或投机性投资的可能性很小。

明珠看好的钛酸锂电池其实并不为业内看好,注资前明珠一定清楚储能材料和技术还处在未定型期,未来一定会有颠覆性的变化;一定清楚蓄电池和燃料电池并不是最终的两个技术路径,未来还可能有新的、颠覆性技术路径浮出水面;更清楚在与磷酸铁锂或者三元电池竞争中它的优、劣势所在。

以明珠的犀利和挑剔,以及做销售出身的经历,别说用PPT和故事来打动明珠拉开钱包,就是造出个概念车,试跑个几万公里,请明珠入瓮的伎俩也逃不过她如炬法眼。

明珠应该知道自己跳入的是火坑,还是金窝,显然她不惧火中取栗。如果真如未入流的证券分析师所言,她只是冲着珠海银龙近期要上市,借此让自己身价倍增,而根本不是为实现产业抱负而去的,那真有可能被明珠认为是对自己格局的蔑视和人格悔辱。

以明珠的个人品牌效应,她的声誉资本已经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无论投什么,估值都会虚高不少。至少不输给凭演技或脸蛋蹭市值的导演和明星,明珠要找个Pre-IPO项目还真不难。如果明珠的志向就是成为富婆,十几年前她就有MBO的选项,格力的私有化并不是机会。

明珠所有的产业抱负与梦想同样是中国制造业稀缺的。

不靠故事圈钱,资本市场稀有的“低财商动物”

格力的股东否决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议案的理由无非二个:一是不看好增发资产的质量和增值空间;二是对其估值不认可。作为格力电器经营的“实质控制人”,明珠无疑主导了这次收购,并亲自上场吆喝,否决收购议案等于对明珠投了不信任票。

明珠是说一句算一句的实业家,不是靠故事募资、圈钱的投机者。如此不信任,对明珠而言如同损人格一样受伤。任性明珠用10亿身家和半辈子打造的江湖名声,告诉所有的人:我与他们不一样,我不会给股民讲童话催眠,我的梦敢用大本钱来做。

在增发议案上投反对票的股东们的态度应该被理解,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大忽悠”们可是防不胜防,不知有多少股民已被害得患上了“信任缺失症”。但对明珠力荐的项目股东应该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在项目增发的同时,把管理层自己绕进去的(同时向管理层增发)有几家公司?套永远是做给别从钻,自己也进去的通常不是套。

我无意为明珠的投资项目唱赞歌,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积累的时间远不够,明珠投资失败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大,只是明珠的执着和坚持真理、不畏权势的历史,公众有理由对她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明珠最可贵的是甘愿把自己当成小白鼠,下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这的确是中国在传统制造领域一个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是值得下注的赌局。但个人的赌注下得实在是狠,甚至连“口粮”和私房钱似乎都没有留下多少,这也正是明珠令人起敬的原因。

霸气的明珠,用常人认为苛刻和偏执的方法,把格力带到世界领先的地位。过日子,甚至共事几乎没有人会喜欢这样一个的咄咄逼人、口不饶人的女性,可以谁又能捍动得了她用业绩浇铸的家电女皇的地位呢?

中国制造业所稀缺的职业精神,明珠身上皆有,可是曲高和寡,识得明珠这块“和氏璧”的又有多少?

中国的制造业在向高端攀登的过程中还真缺不少像董明珠这样的“犟人”与“匠人”,他们有点脾气和无意的言语冒犯咱们应该,也值得忍着点。

对经济猎犬我们实在不能要求他们即温顺又凶猛。

好像德鲁克说过这么一句:只要你能按剧本优秀地演出,我可以忍受你的坏脾气。

所有出不起钱投资,又出不上力的人们,不必遗憾,我们让出一条道,用呐喊和包容为全心投入创新、创业的明珠们助威。如果明珠们的新能源汽车真造出来了,不妨买一台,相信这比抗战时拿出金银细软捐一架战斗机的境界并不差多少。

毕竟,有国才有家。

转载请回复 授权 查看须知,否则一律举报。

若觉得见闻君写得不错,

请顺便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