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余说的“大案”来了,这个公司遭顶格处罚

刘士余说的“大案”来了,这个公司遭顶格处罚
2017年03月13日 00:00 华尔街见闻

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

两周前的2月26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国新办举行的记者会上曾郑重其事地向大家“剧透”,在并购重组方面将公布一些“有影响力的案子”。

昨天,首个典型案件浮出水面:九好集团借壳鞍重股份(002667)涉嫌以虚增收入、虚增银行资产为手段,企图将有毒资产装进上市公司的案件被证监会查办。

顶格处罚,罚金439万元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九好集团通过各种虚假手段,将自己包装成价值37.1亿元的优良资产,与鞍重股份联手进行忽悠式重组,以期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九好集团及其鞍重股份的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证监会拟对九好集团、鞍重股份主要责任人员在证券法规定范围内顶格处罚,对本案违法主体罚款合计439万元,同时对九好集团造假行为主要责任人员郭丛军、宋荣生、陈恒文等采取终身市场禁入以及5至10年不等的证券市场禁入。

能被证监会顶格处罚典型的案件自然有特别之处:执法人员总结道,这起性质十分恶劣的忽悠式重组案件有五个特点:

一是市场影响大。重组信息披露后,鞍重股份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涨停,涨幅超过200%。

(2015年11月26日复牌后,鞍重股份连续10个一字涨停)

二是造假涉及面广。九好集团2015年的供应商共计1300多家,仅查实涉及虚假交易的供应商就达200多家,分布于全国多个省市。

三是造假领域新。九好集团被媒体称为“国内第一个后勤托管平台”,主要从事居间撮合并收取服务费。

四是造假专业性强。以往案例中虚增银行存款一般采用伪造存单、虚构账号等手法;而在该案中,为了掩盖财务造假形成的资金窟窿,九好集团通过过桥借款、以定期存单质押开具承兑汇票等金融手段结构化地虚增存款,造假手法专业性更强。

五是造假隐蔽性高。为隐藏虚构业务,九好集团在银行账户之间设置“防火墙”,对与供应商之间的资金循环进行多重规避;采用多道转账等手法,在资金划转路径上进行了多重隔断,隐藏资金真实来源、去向。

花式抗法,拒不配合调查

除了上面列举的五大特点,九好集团无所不用其极的对抗监管调查才是最大“亮点”。

据稽查人员介绍,配合造假的供应商大多与九好集团关系密切或存在利益关联,普遍抗拒调查。部分供应商采用报警、威胁、谩骂等方式驱赶调查人员,甚至出现个别供应商负责人抢夺证据、袭击执法人员的暴力抗法事件。

在调查九好集团2013年至2015年的台账时发现,3年中与其合作的供应商数量分别为935家、1176家和1319家,客户则达到上万家。但九好集团提供的1200家供应商联系方式中,错号、空号263家,查无此人或长期无人接听的210家,可以联系上的供应商中有92名相关人员不配合调查、直接挂断电话、百般推诿、不愿告知具体地址等。

九好集团为何如此大费周章抗拒调查?因为他们实在是有点过分。

调查发现,2013年至2015年,九好集团为实现重组上市目的,有组织、有预谋地进行了大规模、系统性财务造假,通过虚构业务、虚设客户、虚签合同、虚减成本、虚构存款等手段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在2013-2015年涉嫌虚增营业收入,金额高达2.65亿。

九好集团的小伙伴也要查

中国证券网报道,此案中暴露的中介机构不勤勉尽责、“看门人”独立性缺失的问题也受到关注。

实际上,加大对包括中介机构在内的多样化违法主体的查处力度,是去年证监会稽查执法工作的一大特点。证监会稽查局相关人士向上证报记者表示,证监会将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涉案主体,绝不放过任何一项违法失职行为,绝不放过任何一项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为执法原则,按照“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要求,“零容忍”一查到底,顶格处罚。

该人士表示,此案涉及到上市公司,参与交易的无论是买方卖方、标的还是中介机构都在证监会的监管和执法范围之内,对于本案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行为证监会将深挖严查,“目前我们也掌握了部分机构违法违规的线索,会根据程度依次做严格处理。”该人士告诉证券君。

此案中,九好集团的一些供应商认为自己不用跟证监会打交道,外加九好集团事前以“公司要上市了,大家帮帮忙”为由,打过“招呼”,引致询问取证过程中,对抗行为大量涌现。

监管人员表示:“就是因为有人配合,公司才胆敢造假。对于这些配合造假、不讲诚信的个体或企业,应该有数据库记录,或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本案中进一步凸显。”监管人员告诉证券君,对于这些企业,监管部门也会持续关注。

转载请回复 授权 查看须知,

不带来源和二维码一律举报。

若觉得见闻君写得不错,

请点下面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