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加了个假息? 错! 它会“真”给你看

感觉加了个假息? 错! 它会“真”给你看
2017年03月17日 17:45 华尔街见闻

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

从8·11人民币汇改到英国脱欧,再到美国大选,市场收复跌幅的时间在不断缩短,分别为65天、5天和7个小时。

昨日,美联储加息以及中国央行货币市场“加息”,市场甚至连下跌都没出现。加息却都加出了“降息”的效果,让不少人感慨“感觉加了个假息”。

但不少业内分析,是真加息不是假加息,甚至称货币政策在“长牙齿”。

市场狂欢,我们遇到“假”加息?

美联储加息后,资本市场反而陷入了一场狂欢:道指周三收涨逾100点、纳指离6000点关口只差100点、标普500指数涨幅近1%为两周最高、美元指数下跌1.3%至两个月新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0个基点跌破2.5%、金价上涨1.5%至1220美元/盎司。

追踪股价、美元、国债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协同变化的高盛金融状况指数(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 FCI)已降至2000年以来、非金融危机时FOMC会后反应的第三低位,这一幅度意味着资本市场对本次加息的解读竟等同于一次降息。

昨天,中国央行上调三大指标性利率。国内债市不跌反涨,国债期货盘中一度冲高涨幅超过1%,虽然午后有所回落,但全天仍大幅上涨。10年期利率债现货也出现4-5bp的下行。

同时股市、商品和汇市表现也相对较强。沪指收涨0.84%,创3个月高位,深成指收涨0.77%,创业板收涨0.46%;商品市场,有色金属期货收盘领涨,沪锌主力收涨3.6%;汇市方面,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8901,日内一度涨0.28%,创一个月最大涨幅。

为何加息加出了“降息”的效果?

“加息还大涨,这个不难理解。”天风宏观宋雪涛称,简单的说,美国市场以为3月加息要买一赠一(6月加息预期),结果没有,所以股债双涨;中国市场看到美国+25bp都能股债双涨,那中国只+10bp就更应该涨,所以股债汇三涨。

3月加息的靴子终于落地,但美联储既没有给6月连续加息的预期,也没有暗示缩表。本来市场情绪还比较纠结,堆积了大量看空头寸,就像是穿好了护具等着大棒重重落下,结果发现只是皮鞭轻抽一下,立马止盈止损脱下护具狂欢。

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覃汉、刘毅认为,美联储政策并没有想象的严厉,甚至有利空出尽的意味,因而全球市场都在涨,不光是中国。在央行货币市场“加息”靴子落地之后,短期内很难再有超预期利空出现,短期做多热情集中爆发,带动债券市场大幅上涨。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认为,在中国央行“量稳价升”的操作中,量稳为资本市场释放流动性,价升则旨在逐步去杠杆及维持适当的中美利差,整体利好股债商及外汇市场。

我们正处在“真”加息周期之中

虽然央行负责人发表“中标利率上行并不是加息”言论,但多位市场人士的认为,是真加息不是假加息,我们正处于新一轮加息周期中。

“加息辩真假,那是咬文嚼字,没啥意义。”宋雪涛指出,看看现在的10年国开债-国债利差、信用利差、等级利差,就知道没有什么加息是假的了。

3月16日凌晨美联储加息的决定出来,3月16日上午中国央行就上调OMO和MLF+10bp。现在央行的反应这么快这么坚决,说明不仅有准备,而且这只是个开始,对市场而言此时博弈央行宽松肯定会输。

央行到底加息了多少,其实看SLF更好,SLF是未来最重要的基准利率,SLF就代表了央行的态度。市场利率加了多少息,那要看各种市场利率,但在央行心里,春节后至今已经加了55bp的息。2月3日隔夜SLF+35bp,3月16日+20bp。

方正宏观任泽平也表示,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两次上调OMO、MLF和SLF等一系列政策利率,而且均是在美联储加息后跟随,我们正处于新一轮加息周期中。上调公开市场利率是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加息,是真加息不是假加息。此次央行上调政策利率的目的在于对外稳汇率,对内去杠杆、防风险。

宋雪涛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如果下定决心跟随美国加息,就是集中力量挤泡沫了,那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动的,包括存贷款基准利率。反观历史,信贷扩张之后的房地产泡沫和09-10年似曾相识,不排除基准利率加息的可能,甚至在2季度。

货币可能会在2季度连续收紧,真假加息不重要,结果都是一样的,哪怕基准利率上调也不意外。我们可能会渐渐发现,2季度开始,货币政策也在“长牙齿”。

狂欢之后,三家投行接连警示风险

现在,这些人都在提示风险:先是高盛,再是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然后是摩根大通顶级量化策略师……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警告称,美联储一如预期加息25个基点,与之前释放的信号并无二致,但市场却将其看成一个“鸽声大作”的惊喜。这根本就不是美联储想要的市场反应,耶伦已经失去了掌控力。再加上目前的金融环境比去年底更松,这可能导致美联储加快加息步伐。

加拿大皇家银行交叉资产策略主管Charlie McElliggott很快也发报告称:“美联储会将市场的反应视作一种‘过头’,并会在未来数周乃至数月通过更加鹰派的措辞基调来被迫纠正这种‘不正确’的市场鸽派解读,届时,会使利率市场受到冲击,进而使得交叉资产的波动性增加。”

摩根大通全球量化和衍生品策略部门负责人Marko Kolanovic的观点和Charlie McElliggott类似,他也警告称,市场波动性可能就将回归,继而导致“意外灾难”。他预计市场短期内将走弱,他现在持有谨慎立场,还敦促客户赶紧对冲股票持仓。

转载请回复 授权 查看须知,

不带来源和二维码一律举报。

若觉得见闻君写得不错,

请点下面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