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最糟糕的周期有没有过去?这是大摩的回答

房地产最糟糕的周期有没有过去?这是大摩的回答
2017年06月02日 16:40 华尔街见闻

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

6月来了,这已成为金融市场较为忧心的时刻之一,2013年6月的 “钱荒”始终让人心有余悸。

今年这个时点上,搅动资金面的因素更为复杂,比如第二次MPA考核、银行业监管持续收紧、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以及跨季资金需求的大增。

1

金融市场不大可能出现钱荒

对于6月资金面,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Robin Xing)近日在北京对华尔街见闻表示,金融市场不大可能出现钱荒。

投资者对6月资金面看法出现分歧,观点包括:6月资金成本仍在高位波动区,但会弱于三月份;财政资金投放与现金回流将弱于3月份,这将造成银行体系整体可得资金情况更加紧张。

对此,邢自强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市场担心二季度末时点与MPA考核等因素造成流动性紧张局面,但央行上周已经表示6月上旬通过MLF等工具来掌控好流动性,避免出现2013年大起大落的现象。因此,比如7天回购利率从3%大幅上涨到6-7%的可能性非常低。

他还特别强调, 中国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性比2011年和2013年有大幅度提升。特别是今年4月以来,银监会加强了对影子银行以及表外业务的监管,但央行对银行间利率的把控相对灵活,4-5月份向市场注入了流动性,稳定了银行间市场利率。

2017年5月,中国央行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总共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590亿元。其中6个月665亿元、1年期3925亿元,利率分别为3.05%、3.2%。5月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41578亿元。

另据报道,各大银行面对流动性紧张暗自打起“价格战”,比如5月19日央行与财政部开展的3个月期国库现金定存招投标,中标利率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但这并非孤立事件。各大银行早在今年第一季度就吃到了“苦果”——央行在1月和3月上调了逆回购和MLF的中标利率,资金成本大幅上升。

2

未来一两年,中国经济呈紧缩态势

此前,接近央行的人士曾对华尔街见闻透露,二季度或三季度MPA考核指标将更为严格,监管将进一步收严,银行资金层面或将再次迎来调整。以上这些现象凸显了中国经济治理思维的变化:中国经济正处于货币与金融双重紧缩的框架下,工作重心由保增长转移至控杠杆、防范金融风险。

 “未来一两年,中国经济呈紧缩态势,金融去杠杆还会持续。比如以我们所计算的,包括了各种银行在内的社会融资总量增速是14.5%,远远高于名义GDP的增速。未来还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到今年年底可能下降到13%,明年年底进一步下降。长期的金融去杠杆与相对更谨慎的债务管理取向没有变。”邢自强如此说道。

对于中国经济短期的走势,邢自强判断增长或在今年一季度已见顶,未来1-2年将是温和的软着陆。“从中国国内的自发动力来讲,私营部门产能投资有好转迹象:产能投资增速从去年年中零增长上升到7%-8%的增速。尤其是来自民营企业的产能投资并不依赖信贷,主要靠自身的资本留存和利润,对抵御信贷紧缩也有一定的帮助。”

3

房地产最糟糕的周期已过

对于房地产的走势,邢自强认为当前房地产周期跟2013-2014年完全不一样,现在房地产的库存大为减少,再次陷入深度调整的可能性比较低。5月底,他曾撰文指出,房地产市场最糟糕的周期已过,因为2009年-2013年间,新屋开工量从7亿平方米跳升至13亿-15亿平方米,大幅超过10亿-12亿平方米的当期销量,积累了大量库存,致使房地产市场在2013年-2015年经历了一轮深度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今年2月发表的中国经济蓝皮书中指出,即便银行系统当中存在坏账,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通过对市场注入资金,避免金融冲击的发生。一旦中国政府认为总体经济需求低于安全值,便会出手实施经济刺激以提振增长,防止边际效应影响社会稳定,造成短期内增速从放缓到复苏的“迷你循环”现象。

据悉,市场预计6月上旬将迎来4313亿元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此外,本周公开市场共有3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5月31日和6月1日总共有2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连续两天进行逆回购操作,完全对冲两日的到期量。6月2日,央行进行300亿7天、200亿14天逆回购操作,当日有200亿逆回购到期,净投放300亿元。

转载请回复 授权 查看须知

若觉得见闻君写得不错,

请点下面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