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30年内人类一天只需工作四小时,

马云说30年内人类一天只需工作四小时,
2017年06月27日 17:15 华尔街见闻

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主编精选

这两天,马云的一句话又刷屏了:“不出30年,人们就能每天只工作四个小时,而且可能每周只需要工作四天。” 这是他在向媒体描述人工智能将如何“解放”人类,减少人类工作时长,从而多一些休闲时间时说道的。

听起来很美好,对不对?但马云没有说到的是,在人工智能蚕食人类工作的大势之下,值得所有人焦虑的失业前景。

而这是已经切切实实正在发生的事情。麦当劳今年以来股价已上涨27%,跑赢标普500同期10%的涨幅,因市场看好麦当劳用电子自助点餐机取代收银员的计划,认为这有助于其驱动销售。

在人类和机器的较量中,敏锐的资本市场选择站边了机器。

1

人类的败退VS机器的崛起

以往的技术革新在毁灭工作的同时总是创造出更多的工作,但这一次则完全不同。事实上,自从互联网技术兴起以来,美国社会的劳动参与率就开始呈现下滑趋势,美国的全职工作数量已停滞增长多年。 

另一方面,科技、自动化、人工智能越来越讨得雇主欢心,博得大众眼球。亚马逊的仓储机器人、无人机配送计划曾引爆社交媒体,申通快递的全自动分拣机器人“小橙人”也曾引起轰动,让外媒和国外专业人士对中国的物流业刮目相看。 

对于人类来说,更糟糕的消息是,机器人占领的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还渗透到知识密集型行业,如金融。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从银行柜员到投行IBD,从分析师到交易员,从审计到律师,金融业的许多岗位将由科技取代。

都说大势所趋,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在资产泡沫狂欢盛行的当今社会,我们有必要提醒一个真理:

财富是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来创造的,而非通过”印钱“或者推升股价的方式。

以及一个残酷的事实:

过去几年美国社会的生产效率近乎处于停滞增长状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将生产力分为可贸易类型和不可贸易类型。例如,一个啤酒瓶装机就是一个可贸易生产力,它可以被送到世界的任何地方进行生产;而某当地小酒馆的酒保则属于不可贸易生产力,这是一种只能在本地提供的服务。

不可贸易生产力的最大问题是,其很难获得生产效率增长。比如,即使是最有经验的酒保在有限时间里能调制出的酒的数量是有限的;一个零售销售员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服务的顾客数量也是有限的......等等。

在人类个体的生产效率增长受阻的同时,劳动力成本却由于受医疗保险和养老金等支出的提高而在不断上升。

这时候,雇主面临着几个选择:

什么都不做:在产出有限、成本上升的挤压之下,按兵不动坚持到利润消失,然后倒闭;

涨价:在产出有限、成本上升压力之下,抬升产品价格来保持盈利,但这么做的后果是将损失掉一部分无法忍受更高价格的顾客;

提升效率:选择高效低成本的自动化服务来代替人类服务,从而保持价格优势。

由此可见,雇主们别无选择,要么选择创新,投奔自动化,要么等待灭亡。

2

未来的职场会是怎样?

麦肯锡对800种职业的2000种工作内容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几乎所有工作都将受到自动化影响;在60%的职业中,约30%的任务可以完全交给机器人来执行。

虽然当前制造业在自动化进程中先行一步,但据福布斯援引数据称,预计未来在美国,知识经济类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将是当今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10倍以上。这意味着,即使今天的你靠脑力吃饭,未来也有被取代的可能。

全球最大的招聘求职网站Indeed.com分析师Daniel Culbertson认为,只有那些工作内容很大程度上是非例行性的才最不易被自动化。Culbertson认为,未来最有前途的工作是那些能够与机器形成互补,又或者是必须依靠机器所不能复制的人类品质的工作。

该机构的一份对加拿大工作机会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科学家、保健专业人员和网络安全专家等科技领域的工作最不易被自动化。该研究发现,去年加拿大职场对数据科学家和网络安全专家的需求激增超过70%。

哈佛大学教育经济学副教授认为,单一技能类型的工作最易被自动化,例如许多只需要数学技能就能胜任的工作已经被自动化,而那些结合了数学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的工作类型,如经济学家、保健技师、管理分析人员等,则仍然被需要。

牛津大学在2013就对各类工作被机器取代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如果你是银行柜员,那么小心了,你被机器取代的可能性是98%:

对于建筑工人来说,被取代的可能性是71%: 

记者和健身教练相对安全些,被取代的可能性分别是11%和8.5%:

3

听起来很可怕,未来人类怎么办?

比尔·盖茨曾提议,向机器人征税,用以向那些被机器人夺去工作的人发工资,让他们去从事一些需要发挥人类自身特质的工作,比如照顾老人和教育孩子。

但对于不想被取代的人来说,要做的是对症下药。正如上文提及,单一技能人才最易被自动化代替,那么解决方式就是发展复合型技能。

实际上,早在1991年就有人提出“T型技能人才”的概念。T上的横杠代表知识的广度以及跨学科合作的能力,而垂直线条则代表某个领域相关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深度。

随着自动化的崛起,个人发展T型技能变得越来越迫切。例如,假如你是数据分析师,那么你不仅要掌握数据分析技能,也需要掌握向他人沟通分析结果的演示技巧;假如你是招聘人员,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你筛选简历、安排面试,却无法代替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挽留人才,而这就是未来你的价值所在。

本文为见闻主编精选付费文章,今天微信免费尝鲜试读,更多精选内容,欢迎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订阅。见闻主编精选,每天五分钟,用最短的时间理解最关键的全球变化。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