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 自由职业者,也许是未来最受欢迎的人才类型

推广 | 自由职业者,也许是未来最受欢迎的人才类型
2017年11月17日 16:40 华尔街见闻

在现今的“共享经济”时代里,科技已使所有权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许多人对于物质财富的依赖性也日益降低。不过,科技也促使人们与每个人或许最需要的“财富”──工作 ── 之间形成更加“若即若离”的关系。这是否就是关于零工经济 ── 工作者以自由职业的形式为不同公司提供其服务,而非受雇于单一雇主 ── 最深刻的含义?

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为短期工作者寻找合适项目的网站。以 Freelancer.com 为例,它已经将 2 千多万名临时工作者与软件开发、工程、写作和法律服务等领域的雇主连接在一起。根据第 2 届《美国从事自由职业的情况》(Freelancing in America)的年度调查,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工作者属于自由职业者,而这类网站的普及度和使用便利性正是促成因素之一。这一趋势也得到许多研究和调查的证实。德勤会计师事务所(Deloitte)对其遍布全球的 7000 位客户所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公司希望在未来 5 年内增加他们的临时员工数量。专业的服务公司现在也在探索零工经济,例如普华永道最近就推出了一项“人才交换”计划,准备在特定项目上部署经过审核的自由职业顾问。

自由职业者选择这种工作模式最常见的理由就是,他们可以拥有更灵活的工作时间表。这对公司的益处显而易见;它让这些公司能够按照需求获取技术和人力,而无需承担固定合约中所规定的义务。而这也就是问题所在。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独立工作者牺牲了雇主在困难时期可提供的保障,例如经济萧条时,自由职业者可能无工作可做。更大的隐忧或许是,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司一般也不愿意为自由职业者提供养老金计划或医疗保险费用。正如养老金计划从固定收益转变为固定缴款,将风险从雇主转嫁到员工身上一样,零工经济将使个人面临更大的财务危机。一般而言,员工成本降低应可增加公司的利润率。然而意想不到的后果却是,在目前的结构下,零工经济的系统化增长可能引发负面反馈的循环,并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

一份终生职业,或至少持续多年的工作,可以提供高水平的收入保障。它所带来的稳定性对于消费者支出而言,通常是正面的。反之,人们对于收入保障较低情况的因应方式通常是节约储蓄、未雨绸缪。医疗和退休等社会保障网络不够健全的中国,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家庭的平均储蓄率大约是家庭收入的四成,主要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而欧美国家则低出很多,他们只将收入的 5-6% 储蓄起来。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储蓄率几乎翻了一倍,因为大家意识到国家的社会安全体系并不能为多数人提供足够的保障。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70% 的GDP 来自于消费相关的支出,显著提高的储蓄率可能会为正在转型的经济带来另一难题。

自由职业者工会化是否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代表美国 30 万名工作者的自由职业者工会(Freelancers Union)于最近宣布,它将向优步(Uber)(仅在纽约市就雇佣了 3.5万名司机)建议为其司机设立一个可转移的福利方案。如果成功,这将构建一个社会安全保障系统的蓝图,为自由职业者提供所需的保障。这个蓝图可以在整个零工经济中更加广泛的进行复制,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

在足够强大或灵活而能够给予工作者充足的讨价还价能力的经济体中,自由职业者的集体行动或许能够在消除数百万人选择自由职业型态的主要障碍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改变可能会影响自由职业模式对于整体经济的价值。凭借适当的福利条件,自由职业可能从持续拖累消费者经济转变为更具周期性的影响。随着自由职业者人数的日益增加,雇主可能在经济繁荣的时期更快雇佣员工,也会在经济萧条时更快解雇员工。在固定成本持续下降的环境下,他们也有能力在营运过程中进行更多实验性的投资。对于雇主而言,这样的情况可能使经济的波动性加剧,但也有助于刺激当前低迷的投资水平。而对自由职业者来说,这是否意味着他们无需放弃自己最重要的财富,而是用来换取一种更强大的创造性破坏?

瑞银无界系列于2016年7月6日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推出。除了包括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在内的核心内容伙伴外,我们与全球顶尖思想家和创意伙伴合作比如VICE, Vanity Fair, The Future Laboratory和freuds,为人生重大问题带来全新视野。

请登录https://www.unlimited.world/了解更多,并订阅最新内容。

课题持续更新中。  

关注瑞银财富管理公众号,即刻了解更多瑞银信息。

本文件中所有图片或形象(以下简称“图像”)仅为支持文中分析研究而作说明、资讯或记录之用。该等图像中可能含有受第三方版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或要素。除有明确说明外,瑞银与该等第三方之间并无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关联、联系、赞助或许可关系。

© UBS [2017 ] 。三把钥匙及UBS均属瑞银已注册或未注册的商标。版权所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