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当前A股市场的最大风险

这是当前A股市场的最大风险
2016年10月30日 23:45 华尔街见闻

作者:广发证券策略研究团队的陈杰、郑恺、曹柳龙

本周A股投资者的关注点是两大重要会议——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前者的“确立核心”让投资者兴奋,而后者的“抑制资产泡沫”又让投资者担忧。

顶层政策设计是否会生变?对股市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就此问题,我们的看法是:

1、似曾相识的“兴奋感”——14年“打大老虎”带来的反腐热潮,也曾让投资者兴奋,大家认为“只要上层统一了,就可以安心搞改革了”。

在周四晚上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发布完之后,我的感受是“好久没有接到这么密集的电话了”——在前段时间A股市场比较沉闷,大家对于策略方向判断的关注度也在下降。但是周四晚上我的电话就没停过,很多投资者打电话来认为市场“僵局”将被向上打破,甚至一些之前持续谨慎的投资者也有点“按耐不住”了。原因在于大家把公报中提到的“确立核心”和2014年的“打大老虎”类比——因为这都意味着上层更加统一,这样就可以安心去搞改革了,因此有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毕竟在2014年7月“打大老虎”的最高潮出现之后,A股市场紧接着就进入了大牛市。

2、但我们认为目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并不在于“上层”对推进改革的决心统不统一,而在于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虽然很多投资者在为“上层统一、安心改革”而兴奋不已,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因为“上层是否统一”这个问题,其实在2014年“打大老虎”时就已经有了肯定的答案。而在此之后,“改革”一直就是政府的核心工作任务,对于上层推进改革的决心其实完全不用怀疑。而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其实是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开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且这些问题不能再像以往通过“既要…又要…”式的方法解决,而只能通过“二选一”的方法去做出利益上的取舍——今年推进“供给侧改革”最核心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但我们认为其中的“三去”和宽松货币政策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

3、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推进“去产能”和“去库存”,新问题在于容易造成价格上涨失控——以煤炭和地产为例。

今年以前,煤炭被认为是中国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而三四线的商品房库存过高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煤炭和地产分别是今年“去产能”和“去库存”的最主要方向。但问题在于这两个行业都有一定的金融商品属性,因此其价格不仅受供需影响,还受到流动性环境的影响,在过于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中进行供给收缩,就容易出现价格上涨失控,结果倒逼行政手段不得不进行反方向的调控——在煤炭行业,在“去产能”的同时又要开始“保供给”;在地产行业,在“去库存”的同时又有大量城市开始“限购”,这势必都会影响“供给侧改革”的最终效果。

4、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推进“去杠杆”也面临新问题——在融资成本较低的环境下,企业主动“去杠杆”的动力弱,反而倾向于“借新还旧”。

今年的“三去”任务中,“去杠杆”的动作一直较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宽松的货币环境下,企业缺乏主动“去杠杆”的动力——货币宽松带来融资成本的下降,因此很多企业反而可能趁着融资成本较低去“借新还旧”,甚至“加杠杆”。可见也许只有在一个利率相对较高的环境下,才能真正倒逼企业“去杠杆”。

5、一旦货币宽松成了改革向前推进的阻碍,我们要警惕监管层对流动性紧张的容忍度提高,这可能是当前市场的最大风险。

在上周的利率市场出现了短端利率上行而长端利率下行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资金“借短买长”;而本周则是短端利率和长端利率同时上行,说明短端资金紧张的局面已经传导到了长端市场,这时候只能通过央行进一步释放短期流动性来解决问题。但从上文的分析来看,由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已经成为了推进“三去”改革的阻碍,再加上本周五政治局会议提到的“抑制资产泡沫”也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因此我们要警惕监管层已经提高了对流动性紧张的容忍程度,这可能才是当前A股市场的最大风险,因此我们继续维持四季度“慢熊”的市场判断。

广告投放QQ:1814385214 投稿:tg@wallstreetcn.com

↓↓↓欢迎和你的朋友分享、点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