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从“帽子里变兔子”和“10万+毁新闻”说起

新闻业:从“帽子里变兔子”和“10万+毁新闻”说起
2017年03月15日 00:25 财经记者圈

编者按:最近,有两句狠话刷了屏,一是“自媒体都想从帽子里变出兔子,没有记者跑现场”,二是“10万+毁掉新闻,毁掉互联网,毁掉年轻人”。最终引发了新闻人和自媒体人间的甩锅大赛。

文|叶伟民

1996年,我还是个县城中学生,在地球走过最远的地方不过省城广州。我的堂姐夫在那里当记者,带我去过几次麦当劳。啊,那可是20年前的麦当劳,一个套餐25块老版人民币的麦当劳啊,魂淡!少年惊惶,堂姐夫却一副小布尔乔亚的嘴脸,在高脚桌前漫不经心地咬几口就放下了,我舔着包装纸上的沙拉酱弱弱地问:“您能天天吃着麦当劳吗?”

堂姐夫迷之一笑,然后埋头翻传呼机。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他月薪已经近万,在广州够买好几平米了。

3年后,我到兰州读大学,成为一个物理专业学生。第一个新年,南方周末发表了那篇影响深远的《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一个新闻系的师兄把这句话印上文化衫,那种酷劲儿让我自觉药丸了。难道不是吗?人家迎风低吟,我在做实验;人家诗意忧伤,我在做实验;人家仗剑天涯,我在做实验,姑娘都不正眼看我了,魂淡!

后来,我果真背叛了那些实验室,开始了新闻生涯。有那么十多年时间,传统媒体过着金主抱钱打广告都要排队走关系记者雄心日肥上房揭瓦竟还洛阳纸贵的日子。我幸福极了,与聪明人为伍,如游侠般行走在人间与行间,书写着“纸里包着火”的故事。

后来,日子难过了,聪明人也慢慢散了。原因并不复杂,就是生意没了,主义也没了。

生意是怎么做没的?无非是“内燃机如何玩残马车夫”显浅的商业故事,“中心化”败给了“去中心化”。

在红线成功实现跨越式后退的今天,新旧媒体(公共新闻领域)集体扑街。都在一条船上,谁看不惯谁,谁骂谁,都不过是船头的怼船尾的,软卧的怼硬座的——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所以,无论是“变出兔子”,还是“10万+毁掉”,我是不赞成诛心之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不至于险恶和洗地。不过是摆了一些事实,讲了一些糊涂的道理。而且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不好说,这年头,装外宾也是个技术活儿。

但他们坏在逻辑上的混乱和概念的偷换。文明斗殴,不约定范围就是耍流氓。新闻不等于媒体,新闻的困境不等于媒体的困境。这个锅就是亚利桑那州那么大,也扣不到自媒体身上——人家就算是写吃喝玩乐美女游戏,篇篇10万+,融几个亿,那也是勤劳致富,光荣啊。

引发此轮争论的评论文章

再看远点,对严肃新闻的挑战从未停止。纽约时报穷得要卖大楼就不说了,就连上周五,白宫禁止纽约时报和其他新闻机构参加吹风会。特朗普公开嘲笑记者:“他们就会提宪法第一修正案。”台下的喝彩声送给了这位新总统。

很有可能,美国也有人感叹“没有记者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了,不知道他们盖对了锅没有。

教堂塌了,第一件事不是忏悔,而是买砖。重建主义,必先重建生意。既然是生意,就要符合市场规律和供求关系。群众爱看段子爱看吃土,还是需要真相的,即使有时候表现得不是那么急迫。

严肃新闻从哪里复兴?不论整体环境,还得回到我开头的故事,拿好钱,请好人,当一盘好生意来做。也不必对资本的加入过度恐慌,世界上越顶级的媒体恰恰是资本越活跃的地方。

国内一些商业化媒体也有点这个意思了,他们花大钱请调查记者,收入比领导还好,甚至享有期权,完全互联网公司的玩法。

最后,我以一则朋友圈截图为结尾。对方是我新认识的媒体朋友,我们讨论过,未来这不会是孤例。不知此言是否尚早——欢迎回潮,新闻专业主义。

作者简介

本文系叶伟民(公号ID:yeweimin121)授权发布,叶伟民,资深媒体人,非虚构写作者,曾任南方周末特稿编辑、记者,有《伊力亚的归途》、《父亲的66号公路》等作品。原题《新闻业的生意和主义 | 五十步笑百步,怕是乐了员外又误少年》,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大家好,我是财记君,看了今天的文章,您有何感想?期待您的留言和评论!你说,我们听!

相关热文(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裘新万字长文:隧道深远,亮光已然可见!

黎瑞刚谈传媒,8000字访谈实录独家披露,干货满满!

媒体人不会永远是时代的宠儿,可能会重复产业工人的命运

李海鹏:故事永不过时

一篇深入骨髓的解读:现在是内容的黄金时代,但它擅长把自己伪装为知识

20余年前还是一名记者,如今他投出了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

那些年,在南方周末写特稿——"中国新闻业最佳特稿作者"实战心得

传媒业去产能,媒体人该怎么办?

12名世界顶尖摄影记者用镜头记录2016:在执行拍摄任务时,我感受最深的是无尽的等待、信息缺乏和可怕的周遭

我在报社实习,收到采访对象的"暗示"——很多人都想睡刚步入社会的你

曹林:新人跳来跳去跳不成名编名记

澎湃新闻网总编辑刘永钢:好的内容、真正的新闻永远是刚需

裘新:媒体融合有两个层面、两个阶段的涵义,成功的充要条件只有一个!

范以锦:传媒教育不应成为传统媒体困境的“下半场”,传媒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用武之地!

老记者心声:我们做了这么多年,怎么被一群小年轻超过去了!?

今天的新闻世界是否还需要“大编辑”?

报业寒冬,记者转行,看德国纸媒如何困境求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