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后再相见 揭秘美国牛肉入华之路

14年后再相见 揭秘美国牛肉入华之路
2017年06月27日 00:30 财经记者圈
已经很少有一个事件,能够把关心政治的人、关心市场的人和关心吃的人的目光同时聚集在一个地方。而最近“美国牛肉再次入华”,作为中美两国“百日经贸计划”十项早期成果之一,就受到了这样的瞩目。

6月23日,首批牛肉由中粮肉食控股有限公司和中粮我买网合作完成进口,进入国内正式销售,标志着中美两国“百日经贸计划”一大成果落地,也标志着美国牛肉时隔14年后正式重返中国市场。

追溯:从封禁到解禁

上一次美国牛肉出现在中国餐桌上,还是在2003年,当时,中国牛肉的最大进口国就是美国,进口牛肉三分之二都由美国供应。2003美国华盛顿发生了疯牛病,并且快速蔓延,中国随即颁布了对美国牛肉的进口禁令。此后,虽然疯牛病被遏止,然而因为种种原因,美国牛肉一直无缘中国市场。

在封禁美国牛肉的十四年中,中国的牛肉人均消费量出现逐年大幅增长,且消费升级,对牛肉的品质需求也急剧提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牛肉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全球第二大牛肉进口国。

有数据显示,中国在2004年到2016年期间,人均牛肉消费量就增长了30%。而在去年牛肉进口量达到了82.5万吨,金额约26亿美元。相比较于 2003年,全年牛肉进口量仅为1500万美元。如此爆发式增长,自然让美国牛肉商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充满了期待。

进口背后的硝烟四起

与14年前不同的是,如今的进口方式已经不再限于传统的商超、市场,新经济渠道已经开始大举渗透到全球贸易中来。这一次美国牛肉入华,各大平台也闻风而动,掀起了首批美国牛肉的争夺战。

对于电商来说,直采生鲜的首发权至关重要,首发不仅意味着流量入口和品牌曝光,也意味着渠道实力的象征,是对平台综合实力的证明。而对于此次意味着中美关系和缓的进口贸易,更加具有空前高度的政治意义。

6月20日,在底特律市阿里巴巴主办的“中小企业论坛”上,天猫就放出消息称,首批美国牛肉将通过天猫进入中国市场,最快月底就能上市。苏宁旗下的苏鲜生也称,与美国农贸处进行了联系洽谈,双方就如何引进美国牛肉相关事宜进行沟通。

然而,这些先放出风声的电商却未能真正抢到先机。6月20日,中粮我买网首批美国进口牛肉运抵北京;6月23日,中国官方检验检疫机构发出合格证明,中粮我买网进口美国牛肉顺利通关,并即时在线上开售,拿下全网首单。这一事件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由路透社进行了报道。

路透社6月23日引用央广的消息称,这是14年来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首批牛肉。从北京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获悉,这批牛肉是中粮肉食控股有限公司从美国泰森食品公司进口的。

中粮我买网:首单背后

事实上,为使中国消费者尽早品尝到安全优质的美国牛肉,中粮肉食领导亲自带队前赴美国进行了多次不懈的努力。

中粮肉食早在5月12日中美政府宣布对美国牛肉开关后,就密切与各方积极协调沟通,落实产品需求。

据中粮内部人士透露,因为此次解禁消息来得突然,美国供应商准备不充分,美国全国符合中国进口标准的牛仅有1800头,其中900头属于美国第一大牛肉供应商泰森食品公司。为实现首批牛肉顺利进口,中粮肉食团队赴牛场考察牛源,向供应商介绍中国牛肉消费习惯、指导其屠宰加工以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食用方式,共同商定制作标签等。

最终,中粮率先实现与泰森进行合作,并且利用中粮的渠道和冷链优势,拿到了美国入华的第一单牛肉。值得一提的是,首批上线开售的牛肉是“冷鲜”即非冷冻的肉品,这在海外直采肉类中非常少见,对肉的保鲜度要求极高,必须空运加全程冷链才能保证。

此次上线的安至选美国牛肉为谷伺上脑牛排,此后还会陆续上线西冷牛排、肉眼牛排,以及牛仔骨、牛肋条、金钱腱等。所有进口的美国牛肉均为检验检疫合格、育龄不超过30个月的谷饲牛,且不得检出兽药、促生长剂、饲料添加剂和莱克多巴胺(瘦肉精)。

“牛肉外交”可以说是中美关系趋好的明显结果。而随着电商的竞争和发展,生鲜电商平台会在跨境贸易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次美国牛肉的解禁,以及未来中国越来越多参与到跨国粮食流通中,不仅在外交和商业层面意义深远,对消费者而言,也将带来切实的变化。这意味着老百姓将面对更多和更实惠的选择,中国人的“菜篮子”会越来越丰富、安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