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现欺诈疑云,获滴滴投资的人人车能否走出负面泥潭?

频现欺诈疑云,获滴滴投资的人人车能否走出负面泥潭?
2017年10月07日 12:10 歪道道

最近,作者接到一位人人车用户的求助,说其在人人车APP看到一辆全时四驱的奔驰轿车在售,在购买后进行维修时,发觉车子是一辆两驱的,与平台展示的信息不符,而合同上的购买车源编号也的确是那辆四驱的车子。

在用户与人人车沟通后,平台也承认了这一问题,处理结果是给用户5~6万赔偿。但用户觉得,四驱车与两驱车的差距费用大概在8-10万,同时,此事已经涉嫌欺诈,要求退车并获得赔偿。此事目前已处在僵持阶段。由于个体声量较小,因此希望获得媒体关注。

在给了求助者一定的个人建议之后,也有一个问题让我开始思考,在二手车这个竞争残酷的市场里,人人车想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杜绝这种事件的发生,但是,为何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屡屡见报?

最近滴滴投资人人车的新闻曝出后,与其他行业或者公司不同,整个舆论对于此次人人车的融资似乎都持谨慎态度。那么,获得了滴滴加持的人人车,能顺利走出负面缠身的泥潭吗?

人人车深陷危局,滴滴远水能否解得了近渴?

2016年人人车的发展状况,总结起来离不开两个词:失误和下滑。根据人人车对外公布的数据,从7月的1.8万辆到11月的2万辆,这段时间内平均每月增长2.7%。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国二手车交易量为81.73万辆,8月份此数据为86.30万辆,11月为99.35万辆。由此可以计算出,2016年下半年二手车行业平均月增速为5%。

也就是说,人人车增长率仅为行业的一半。伴随这种业绩下滑的趋势,人人车的资金问题也一直备受舆论拷问,尤其是D轮融资被曝出实际到帐只有9000万美元。而且完成此笔融资后,人人车的估值不增反降,从之前的5.7亿美元降到了4.5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泣血融资”。

也正是由此,这次滴滴的投资对人人车来讲,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救命稻草。而且按照CEO李健的畅想,滴滴和人人车的合作将是一场共赢,在流量、用户数据以及供需两端等方面,看似都可以为人人车带来直接利益。

只不过在目前尚未成熟的行业形势下,滴滴的远水能解得了人人车的近渴吗?2亿美元又能够助其打多长时间的烧钱战呢?

二手车市场的商业价值有目共睹,只是国内各方面要素普遍不成熟,以致于目前二手车平台的竞争还停留在广告营销的阶段,这点恐怕人人车是深有体会。如今获得滴滴融资后,李健开始高调宣布投放10亿、重新加入广告战的行列,可是考虑到今年推出的包卖业务也要投入大量资金,仅仅2亿美元未免有些杯水车薪。

再者,相比其他竞争者,人人车的融资数额在继续烧钱的广告战中并不占优势,而且原本它就因为去年战略失误而落后,单纯从资金的角度出发,滴滴的投资不足以保证人人车弥补这段差距,除非广告营销和新业务短时间内获得极大的正面效应。

当然滴滴和人人车的合作最关键的还在于流量和用户数据,以帮助后者实现精准推送、挖掘潜在客户,但要想最大程度提高转化率,还需要考虑多重因素。

据统计,在新政限制条例颁布后,二手车市场中符合要求的车辆价格和销量普遍呈现上涨趋势,这是网约车和二手车之间商业联系的必然结果。如今有了滴滴的引导,人人车更有可能成为司机的首要选择,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新政实施近一年,这波政策干预带来的红利已经差不多被各大平台收割殆尽,短时间内不会再产生换车需求。

另外,相比大众消费者,专业司机对车辆的了解程度更深,也更容易了解二手车市场的深浅,尽管滴滴可以将人人车推荐至首选,也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相应的转化率。总而言之,滴滴或许给了人人车一线生机,但最终还要取决于自身优劣和行业环境。

虚假信息正在摧毁人人车的信誉和口碑

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几乎毋庸置疑,尤其对照欧美国家的成熟状况,未来增长空间绝对可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二手车交易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年增长率达到10.3%。2017年上半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583.71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率高达21.5%,而在下半年传统旺季的助推下,预计2017年全年二手车交易量可能达1214.6万辆。

不过与这种蒸蒸日上的行业趋势相比,个体竞争状况就显得有些杂乱无序,单看人人车,就不断被曝光数据造假、刷单以及事故车等负面新闻,可见目前的市场发展离成熟还差得太远。而这背后都直指一个核心问题,即信息不透明导致的信任问题,若是长久找不到解决之法,二手车市场只能徘徊在增量层次,无法迈向良性健康的行业生态。

就目前来看,尽管二手车电商赢得了资本追捧,但传统二手车市场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有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二手车千万辆交易量中,二手车电商份额仅为10%左右,而且不容忽视的是,这种进展还只是通过大量投放广告得以实现。

仔细分析,传统二手市场和二手电商之间的差距迟迟得不到有效缩减,可能一定程度上在于电商模式放大了用户和平台之间的信任问题,这是互联网渗透传统行业所不常见的情况,也说明二手电商还处在不成熟的初级阶段。据相关调查显示,60%的网友还是比较信任4s店认证的二手车,对二手车市场、交易公司等传统机构以及二手电商,网友并不怎么买账。

所以在第三方认证机构和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二手车电商平台本应该尽可能弥补信息不透明导致的用户信任缺失问题,这样才能依赖长期形成的口碑进行良性竞争。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人人车反而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刻意欺瞒用户,甚至涉嫌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这不是简单通过责任赔偿就能掩盖的。而且这与平台数据造假、吸引投资者不同,是在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和违背双方交易的基本准则,无疑会对平台的信誉产生极大冲击。

从平台官网车源数据造假,到交易过程中涉嫌欺诈,人人车连几驱这样的基本车辆信息都在刻意隐瞒,又如何能保障核心的车辆安全问题?所以对人人车来讲,可能滴滴投资短暂解决了资金困境,但信誉这种涉及长期效益的因素,一旦受损,想要重塑必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人人车将沦为滴滴的棋子,失去成为巨头的机会

滴滴投资人人车的消息一出,舆论都在怀疑滴滴是否控股,而人人车就此失去独立运营资格的可能性。尽管此后李健强烈否认,但这种合理质疑还是充分说明在这段合作中,人人车所面临的风险并不比资金匮乏时期小。

首先来看滴滴这方。2016年1月,滴滴上线汽车电商平台,但到今年3月,滴滴汽车电商业务下线。除此之外,滴滴曾布局线下的滴滴车主俱乐部,对车主提供维修保养、保险理赔等一站式线下综合服务,还和二手车第三方检测机构好车伯乐合作开发智能检测系统。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尝试基本上是雷声大雨点小、突破寥寥。

所以不难推测,与人人车的合作只是滴滴实现汽车服务商目标的又一次探索,成则双赢,但若是再次失败,滴滴损失较小,而人人车面临的境遇可能比融资前更差。

而从滴滴的角度出发,虽然网约车司机购买二手车,或者是为平台提供车源,看起来是同时解决了供需两个问题,从而降低司机成本。但实际上还存在一些客观要素影响此次合作的效益。一方面,二手车真正的市场其实是私家车,而滴滴的车辆已经属于出租车范围,需要考运营牌照是趋势,而拥有运营牌照对于二手车的价值打击是毁灭性的。

另一方面,人人车的信誉问题也会间接影响滴滴的企业形象。在新政筛选下,滴滴司机基于购买合格车辆的需求,而接受人人车的推荐,若是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了像文中提及的涉嫌欺诈的现象,未免就会令消费者疑心两者的“通力合作“,实际上是在戕害买家的利益。

对于人人车来讲,即使暂时不控股,作为这轮融资唯一的投资者,甚至是以后的救命稻草,滴滴在这次合作中无疑具有较强的话语权。这就意味着正值生死攸关、妄图强力反弹的人人车,在融资后可能某种程度上要受制于滴滴的考量,现在来讲不能肯定是件坏事,但通过行业爆发而成为巨头的想法,可能会因为滴滴的插手而落空。

二手车平台日子不好过,可以理解,可这并不代表就有蒙蔽消费者的理由,与其将大把的资金投入广告营销,还不如好好解决一下平台内部的矛盾,而不是简单的敷衍或赔偿。

歪道道,科技媒体人,互联网分析师。微信公众号:歪思妙想(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