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金融场景应用

区块链,金融场景应用
2016年12月07日 09:00 中国金融

区块链,作为一个基础设施,是架构层的底层,它最大的意义是将从底层重构的角度出发在多方面再塑金融业生态,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

当今国内外无论是大小科技公司还是传统机构巨头,无一不想赶上这股浪潮,纷纷布局区块链技术。在国内,也形成了创业公司先行、BAT巨头接招的发展态势。

创业公司开路:如蜻蜓点水而余波不绝

区块链+结算与清算(支付)

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最先革新的领域就是支付清算。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跨境汇款的成本高昂,平均每个汇款人所承担的手续费率达7.68%。为了解决跨境汇款中的“痛点”,全球已经有不少入局区块链的公司看中了这块市场。而国内互联网巨头百度布局区块链的起手式便是跟投区块链支付应用Circle。

(1)资源汇聚,基础设施变革。

在2016年9月23日的区块链国际峰会上,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与旗下分布式资本公布了一项1.5亿元国内最大规模区块链风投,获此投资的是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重新设计银行业基础设施的钜真金融。该公司正在联合多家金融机构自主研发区块链底层架构协议,以及现券全额交易及结算等应用。如投资方所说,这是一笔战略性投资。因为从基础设施开始的重新设计,才是对金融行业的真正重击。

钜真金融CEO孙立林称,金融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虽然前端已经进化过,但后端还没有跟上。因此,当基础设施处于分散的状态下,每一家新兴的金融机构都要面临很多个前置平台,很多个不同的协议。这对任何公司的IT人员来说肯定是痛苦的。

这样的问题对全球金融服务系统来说同样存在。作为本质是数据强一致性的分布式系统,区块链可以让金融机构的互联互通、分布式更加透明,其有可能重构现在的信息披露、登记、股权交易和发行,以及后面的清算结算交易系统,重构其业务流程。

根据穆迪研究报告,区块链创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风险资本介入。截至2016年7月中旬,约有149家比特币和区块链初创公司从风险资本那里募集资金的总额超过12亿美元。

(2)国际银行纷纷试水,国内缓进。

同样是在今年9月的区块链国际峰会上,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对外公布称,微众银行与华瑞银行联合开发了一套区块链应用系统,用于两家银行微粒贷联合贷款的结算、清算业务。目前已经投入试运行。这是国内银行机构首次关于区块链结算清算业务的探索。

而放眼全球,许多国家主要银行都已经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的形式推出相关试验项目,包括支付、证券交易、结算清算。在9月初,巴克莱银行和以色列一家初创公司共同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交易。通过区块链技术,在4小时内完成了传统需要耗时7-10日的交易处理流程。此外,渣打银行、暹罗商业银行Pcl正与众多公司一起向区块链技术开发商Ripple注资,投资额达5500万美元……

与此同时,据华尔街日报报道,Visa计划明年推出区块链支付服务,瞄准的是复杂的B2B跨境支付。利用与初创公司Chain合作开发的软件Chain Core,这事实上是Visa系统挑战Swift网络的一种尝试。

根据Greenwich Associates的数据,银行今年在区块链项目上花费将超过10亿美元。可以说,各方已经意识到区块链的重要性。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的一个现实是:我国在新一波技术浪潮中又出现居于下风的态势。相比较而言,国内区块链在金融业务上的探索并不明显。2016年10月版《区块链革命》作者DonTapscott在接受中信出版集团采访时表示:“我觉得中国的区块链关心者还基本处在一个跟随、模仿的层面,他们对于区块链的理解和我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他们还是一个初级的阶段,离我的研究有一定的差距。”

区块链+资产数字化

(1)“P2P式纳斯达克”:考虑需求比考虑技术更重要。

除了基础的支付、结算和清算,各式各样的产权交易所交易,包括登记、发行、交易、转让、交割清算等也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

2015年年末,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纳斯达克,首次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交易平台,完成和记录私人证券交易。澳洲交易所利用区块链技术与银行账户连接,买卖股票后资金可以迅速到账。

刚刚发布的《白皮书》中亦指出:各类资产,如股权、债券、票据、收益凭证、仓单等均可被整合进区块链中,成为链上数字资产,使得资产所有者无需通过各种中介机构就能直接发起交易。

国内,相关的探索仍集中在一两个初创项目中,比如小蚁区块链。小蚁项目前不久完成了国内最大规模ICO(改编自证券界的IPO,本质上说ICO也是一种“公开发行”,但是所发行的标的是数字加密货币而不是证券),共筹集6000多个比特币,约合人民币2200万元。

具体来说,小蚁项目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将实体世界的资产和权益进行数字化,通过点对点网络进行登记发行、转让交易、清算交割等金融业务的去中心化网络协议。也就是说,小蚁项目是一个电子合同,用户在上面可以发行和交易股权,用电子签名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用区块链来保存所有交易记录。

因此,理论上在小蚁区块链上股权数据库的维护不是由一个中心化公司控制,而是由所有小蚁项目的参与者共同维护。小蚁项目中的股权发行、交易等行为都是由用户和用户直接发生,不需要通过第三方,这相当于“P2P式纳斯达克” 、“证券市场上的O2O”。

小蚁平台具有很多出色的特质,如果未来其还能解决工业级性能等问题,也许将能比较彻底地颠覆或大幅补充现行证券业基础设施。全球的证券交易所其实都在以比较积极的开放的态度来看待或者尝试这项技术。

但是,万向区块链研究室首席研究员余文波表示,从更现实的角度来讲,区块链技术想要大量地渗透到证券行业的话,可能更务实的态度还是更多地去考虑现实的证券行业的需要,再去考虑怎样把技术整合到现有的一些行业当中。如果只是单纯地从技术出发,就想推动整个行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是比较幼稚的。

区块链+互联网金融:数据民主与反欺诈

资产数字化的另一个应用方向是资产管理。

专注于区块链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的布比区块链上海总经理杨帆表示,今天所有在用的互联网服务,用户数据都不是用户的,是以BAT为代表的数据中心的,说白了一句话:数据垄断。我们的数据都是由一个中心组织机构进行维护,数据的信任完全是通过中心组织机构建立、维护,数据所有者中心化、数据存储中心化、数据交易验证中心化,这将带来什么问题?中心机构拥有对数据的最高权限,他们可以拿你的数据做任何的事情。

比如P2P理财“假标”问题。在这些P2P骗局中,融资没有对应的真实资产,随便做一个APP,在上面写着这是某某标的资产的融资、利率,当用户把钱打进来之后,其实没有对应真的标的物和资产,进而导致了最后的欺诈,这就是数字欺诈。

所以,在一切都数字化的过程中,未来怎样的数字才是可信的?“我们认为开放、民主的数据才是最可信的。”杨帆说道。同样以互联网金融为例,利用区块链,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为真正参与其中的资产端客户、参与交易环节的合作方都建立不同节点,根据交易需求和不同的节点发布交易凭证,通过区块链来证明它们的标的物是真实有效的,把标的物的源头直接记录在链上。

而与此技术同理,基于区块链技术,保险业务的改变也不例外。

据了解,国内平安保险、众安保险和阳光保险等数家保险公司,正致力于研发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据众安保险CEO陈劲透露,目前,众安保险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文件存储和数据存储技术,结合智能合约开发框架,未来利用这些工具,保单、理赔等信息的存储将会更加安全,不必担心泄露或丢失。

区块链对于保险业的另一大价值是智能合约下的共识算法,它可以在事件触发理赔合约后由算法自动执行理赔。不过,目前的技术程度尚未能实现此功能。

诚然,数据民主与可信化的需要适用于各个行业,利用区块链进行资产管理的目标也不限于互联网金融,但是如杨帆所言,“很理性地说,技术永远可以被复制,区块链的技术也是开源的,只有找到用户切实的需求,通过技术提供价值才是更重要的。”

区块链+征信:打破信息孤岛,加强身份识别

在10月18日的工信部区块链论坛上,万达网络科技首席架构师蔡栋和区块链与金融创新总监季宙栋就万达自身对区块链的探索做了分享。据了解,万达本身作为一家传统房地产商,在今年5月开始超级账本相关技术的研究,至今已产出多项成果,包括8月内测上线了基于Hyperledger的区块链征信应用,9月中完成基于腾讯BaaS两个DAPP(去中心应用)的POC概念验证等。

蔡栋称,万达集团本身的运营数据非常有价值,无论是个人消费行为数据、供应链运营数据,还是制造业、工厂贷款、商户和连锁品牌数据的结合等,而它们之间的跨界结合将创造大量的创新业务场景。这些新场景最直接明显的好处是,基于区块链利用海量数据关联开展征信工作,弥补当前市场信息孤岛造成的大部分消费者征信数据的缺失。

众所周知,征信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传统中由于技术架构的问题无法在各机构、行业间安全地共享数据,使得征信工作中形成数据孤岛的障碍。因此,在区块链的介入下,大数据征信将是一种新的形态。

首先,数据因不可篡改性而具有极高的公信力。其次,数据的存储也能够方便快捷地提供多维度的分析数据,比如万达可同时提供多行业的数据源。最后,数据或将可以通过一定的交易机制,通过区块链交换数据信息,打破数据孤岛。

 BAT的区块链探索:有所行动,但谈不上布局

时至今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在区块链上的举措屈指可数,这不光是指项目数量,还体现在行业影响力上。

百度,该公司至今为外界所知的区块链项目是于今年6月对美国区块链技术公司Circle的投资。Circle是一家基于区块链技术做支付,特别是社交支付的公司,所以,这对百度的场景争夺、支付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但Circle进入中国市场还需要突破许多竞争、监管的考验,距离真正进入尚需时日。

比较而言,阿里巴巴在区块链的应用上可以说是已领先一步。8月初,蚂蚁金服首席技术官程立表示,蚂蚁金服尝试将区块链应用于公益场景,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线区块链公益筹款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声”,让每一笔善款可被全程追踪。除此之外,在2016杭州云栖大会的区块链分论坛中,阿里云邮箱联合法大大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邮箱存证产品。但归根到底,这些都是试水区块链的举措,难有实质意义上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阿里巴巴金融宣布了可能在其新的云服务平台使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发挥其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优势。但目前尚未有新的进展消息。

腾讯关于区块链的尝试还要数旗下微众银行打造出的国内首个金融机构联盟区块链云服务BaaS。据了解,微众银行以腾讯金融云为底层,打造了国内首个金融机构联盟区块链云服务BaaS,目前测试用于银行间微粒贷联合贷款的结算、清算。

所以总体来说,国内对区块链的关注在影响范围及整体进展上稍显落后,更多的是在做一些准备和尝试工作。虽然说全球区块链技术都还面临着密码学、分布式数据库搭建、智能合约协议的开发等阻碍,但是对于中国的创业者、区块链技术推动者来说,更加任重而道远。据了解,万向分布式基金主导的30个区块链投资中,国内创业公司目前只有5家,其中一家还是做该领域内容传递的。

对于区块链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唯链CTO、区块链社区最早的一批参与者帅初日前指出,中国人在区块链领域基本没有发言权——无论是比特币扩容或者代码的修改,到现在为止比特币的核心开发都没有一个中国人。以太坊的开发也是,核心开发者有40个人,中国的开发者据了解只有2个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人参与度低;另一方面,国人参与的领域大多集中在挖矿和交易,很少在代码领域做出成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