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参控股银行为哪般?

保险参控股银行为哪般?
2016年11月10日 11:31 中国金融

作者:岳 磊

今年7月4日,保监会正式批复同意中国人寿增持广发银行股份至43.686%,这意味着中国人寿正式成为广发银行单一大股东,中国人寿也终于获得了一张宝贵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牌照,多年夙愿终成现实。

其实,近几年来,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不断在加速,银行业纷纷控股保险公司,已有多达8家银行系保险公司或集团成立。然而,反观保险业收购银行股权之路,则是荆棘密布、步履蹒跚,成功者寥寥无几。

那么,在混业经营的道路上,保险集团孜孜不倦地收购银行股权为哪般?

 

保险集团的“金控梦”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条件下,金融混业经营正在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势,大型商业银行、产业集团纷纷加快金融行业布局、争夺金融牌照,而保险集团也不甘落于人后。从各国金融行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保险集团走金融控股模式的综合经营道路,更利于实现整体利益的战略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一个保险集团都有一个金控梦”,而走金融控股之路,最核心、最必不可少的就是银行牌照

虽然最近几年传统银行在金融体系的作用在下降,并且遭遇发展困境,但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仍然是传统商业银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我国国内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仍是依靠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银行是唯一独立、合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而储蓄存款则是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占比远远超过商业保险。

据统计,2015年,银行业总资产规模接近200万亿元,利润超过1.6万亿元,在金融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而保险行业总资产规模仅有12.3万亿元,利润总额超过0.28万亿元。

不过,银行里面最令保险公司垂涎的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牌照。究其原因,是因为全国性银行具有遍布全国的网点、丰富的客户资源、强大的资金融通能力,与传统保险业务容易形成协同效应。

同时,银行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利润较大,保险集团通过并购、参股,可以迅速扩大集团规模,获得丰厚回报。2015年,平安集团实现利润542.03亿元,其中平安银行贡献利润高达218.65亿元,占比高达40.33%。

然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仅有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12家,牌照极为稀缺,而且多数被国有资本控股,保险公司获取难度极大。目前仅有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两家成功控股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此外安邦集团也控股了一家农村商业银行。

 

1+1>2”

其实,在保险集团控股或参股商业银行后,可以在多个方面实现战略互补,并发挥出“1+1>2”的协同效应。

首先,最直接的是推动银保业务的深度合作和升级转型。

银行渠道是保险销售的最重要渠道之一,2014年银行渠道占比接近40%。在2014年保监会发布银保新规后,银保业务更多受到银行与保险公司关系的影响。若保险与银行在股权上有关系的话,银保业务则容易得到双方的大力推动。

譬如2016年3月,民生银行发布公告, 2016年代销安邦保险集团金融产品服务费用不超过人民币60亿元。

同时,保险公司对银行实现参股控股后,将进一步促进银保业务及产品的升级转型。

譬如,保险公司与银行共同研究个人客户的风险特征,研发更具针对性的个人保险产品,填补现有银行理财规划中的产品空白,或者保险公司切入银行业务流程,推出与银行主要业务深度融合的新型保险产品服务。如为办理住房贷款的个人客户提供寿险、意外险等,为办理贷款的中小企业业主提供定期寿险、信用保险等。

 

其次,推动银行与保险客户群体的迁移,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形成金融产业链。

保险集团与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存在较大不同,推动客户群体的迁移,有助于做强双方的业务。而拥有银行牌照后,保险金控集团可以基于银行账户,聚合旗下不同金融机构的服务与产品,推动产品的交叉销售,打造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实现业务的协同发展。

在这方面,平安集团是国内金融企业实现业务协同发展的先进典型。平安集团以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项服务、多个产品”为目标,持续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积极推进用户、客户间的迁徙,平安银行则成为集团内最大受益者之一。

2015年年报显示,平安银行积极参与集团内核心金融企业之间的客户迁徙计划,全年获得新增客户共计388万人次,陆金所、万里通等集团互联网金融平台为银行亦贡献超过200万新增客户。而在平安集团体系内,具有支付功能从而贯通各消费场景的信用卡,被视为各子公司的一种重要获客载体。而平安银行通过交叉销售渠道获客占其新增发卡量的33%,其信用卡和汽车金融等渠道亦从集团内不断挖掘保险资源。

最后,银行与保险在资产负债业务结构方面天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银行与保险综合经营有利于分散风险、平滑业绩、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在分业监管模式下,保险集团旗下子公司与控股银行均保持独立法人资格,在开展业务活动时,接受各自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市场监督,有助于提高透明度、规范关联交易。

除此之外,持有上市银行股票或投资未上市银行股权,有利于保险资金投资的长期化。商业银行股票属于大盘蓝筹股,有着低估值、高分红率、大资金容量的特点,市场表现相对稳定,对险资而言具有较高的资产配置价值。

截至2016年8月1日,保险机构所持有的A股股票为602只,市值共计7362.54亿元,占总市值的比例为1.48%。其中,持有银行股票市值3782亿元,占比高达51.37%。

 

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对于保险集团来说,控制银行股权,打造金融控股平台,虽然能够因为规模经济产生协同效应,并促进保险与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但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

第一,“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经营面临巨大的挑战。伴随着经济增速下降,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低迷,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不良贷款压力持续增大,银行面临资产质量下降的压力。

同时,在金融脱媒加速、互联网金融持续冲击的影响下,银行存款不断分流,存款增速放缓,银行负债端同样形势严峻。

另外,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银行负债成本不断提高,传统息差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总体而言,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商业银行正在承受不良贷款双升、盈利增速下降的发展压力。保险集团此时控股银行,在引发市场质疑的同时,还需要解决商业银行因不良资产上升带来的资本不足难题。

第二,在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下,保险集团的业务将逐步多元化、多样化,相对纯粹分业经营的模式,风险管控难度加大,风险呈现出独有的特征。一方面,风险隐蔽性强,复杂程度高,主要由内部关联交易和复杂股权关系引发。另一方面,风险传递性强、叠加效应显著、危害性大,集团内部由某个企业因为关联交易、长期关系、破产救助等带来的危机会迅速传导、扩散,并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运营,进而引发更大的危机。

第三,保险与银行整合难度大,协同效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我国,银行与保险面临不同的监管政策,经营规则也完全不同,银行为资产驱动型经营,而保险则为资管负债配匹型经营,保险并购银行后,经营理念需要适度转变。同时,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拥有差异巨大的企业文化,如果仍用经营保险的思路来经营银行,由此带来的磨合成本将尤为巨大。

综合来看,虽然面临诸多风险,但保险集团谋求银行牌照、建立金融控股平台的脚步不会停止,混业经营仍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总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