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东南亚:中国互金公司的下一个战场?

抢滩东南亚:中国互金公司的下一个战场?
2017年10月20日 19:40 金融家

作者:晨晨

日前,原积木盒子的母公司PINTEC在新加坡设立了合资公司,又一家中国互金公司出海,宣布以智能投顾为切入点进军东南亚市场。

PINTEC只是数百家布局东南亚市场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中的一个。尽管过去的十年,中国的高净值用户翻了三倍,但显然并未满足中国互金企业膨胀的胃口。

所以,中国互金行业将眼光盯上了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目前中国互金企业已在东南亚市场满地开花,现金贷、P2P以及第三方数据服务商都能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不过,要“吃下”这块看似庞大的市场,挑战并不小。首先 11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政治监管等千差万别,还有最大的阻力就是对中国互金企业的警惕。

01

想想20年前的中国,劳动力成本还很低,对于资本和技术都极其渴望。于是外资看准了中国的市场,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潜力巨大的市场,都让中国成为整个世界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的“成本洼地”和“世界工厂”。

而目前的东南亚就像90年代的中国一样,市场正处于爆发的前夕。东南亚各国中除了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传统金融服务能力较弱,而随着经济发展,金融需求正在快速释放。

其实早在PINTEC之前,就有不少互金巨头就已经“嗅到”这股商机,纷纷进军人口超6亿的东南亚市场,其中也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蚂蚁金服”和“陆金服”。

2015年,蚂蚁金服就战略投资了印度版的支付宝——Paytm,蚂蚁占其股份的40%,此后Paytm用户数从不到3000万升至超过2亿。

2016年11月,蚂蚁金服宣布与泰国支付企业Ascend Money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战略投资、技术及运营经验输出,蚂蚁金服帮助Ascend Money在5年内服务泰国一半以上的网民。

今年7月,蚂蚁金服宣布与马来西亚联昌国际银行旗下的TNG签署协议,将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为当地用户提供电子钱包解决方案和其他相关金融服务。

网贷界老大哥“陆金服”也成立了国际业务平台,陆国际已经在今年7月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金融服务牌照,日前已经在新加坡开业,并将在2017年第三季度正是上线。

02

虽然相比欧美,中国和东南亚的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毕竟是不同的国家,想必政策以及经营环境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海外拓展模式上也需要慎而又慎,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成立分支、设立合资公司、收购。

设立分支机构

在海外拓展模式上,设立分支机构最为常见,新联在线、中国信贷科技、宜信以及陆金所都在东南亚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实还是中国企业对其有债务和承担责任。

新联在线在新加坡、柬埔寨等地都设有分支机构,以新加坡为中心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目前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商业借贷服务平台;

宜信财富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纽约设立了分支机构,前几年,宜信就开始在海外资产配置服务中推出P2P产品,帮助投资人对接海外P2P机构的优质资产,包括全球房地产投资业务。

而中国信贷科技,不仅在新加坡正式成立了东南亚区域总部,并积极在当地寻求合作拓展保险、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等业务。

设立合资公司

设立合资公司这一方式也被不少互联网金融公司采用。

4月12日,蚂蚁金服集团和印度尼西亚的Emtek集团(Elang Mahkota Teknologi)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开发移动支付产品,为印尼用户提供数字金融服务。

9月14日,京东金融宣布与泰国尚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开始进入泰国市场。

合资公司初期多以支付业务为核心,未来双方很容易可以将业务拓展至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保险、理财等多个领域。

收购

通过收购来进行海外拓展有一个典型的企业就是蚂蚁金服。

毕竟蚂蚁金服不差钱,通过收购东南亚电商Lazada的控股股权、新加坡电商Redmart和移动支付服务HelloPay,马云过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也在拼接新加坡的电子商务和支付网络。

甚至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向东南亚市场的推进,迫使东南亚银行业做出变革,积极拥抱移动支付和数字钱包等新型服务。

 

03

东南亚的人口基数颇大,总人数有6亿之多,这片市场的潜力,确实巨大。东南亚的金融发展体系并不完备,金融覆盖率相对较低。

在印尼,拥有信用卡的人数只有6%,菲律宾是5%,越南是3%,而信贷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高达80%。可见,东南亚的信贷缺口有多大。

不过,要“吃下”东南亚这块看似庞大且与中国相似的市场,摆在中国互金企业面前的挑战并不小。 尽管东南亚的人口有6亿多,但这6亿人口却被划分为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

11个国家,风俗习惯、政治监管、发展阶段都千差万别。有些国家和中国的差距会非常大,在人员教育、金融体系、基础设施方面都远没有达到开发阶段。

 比如中国的捷信就提供购物分期的金融服务,帮助东南亚的朋友们分期购得手机、家电等等,而这几年的努力也只进入了3个国家:越南、菲律宾和印尼。

而这些都不是最大的困难,从目前互金平台出海得出的反馈来看,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东南亚市场对于中国金融的警惕。

在东南亚有一批披着“美国公司”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为什么中国公司一定要借着“美国公司”的马甲才能进入东南亚呢?

 原来,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文化就安逸、平稳,这也决定了他们的企业文化——每个人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不具有攻击性。 

 而中国企业一旦进入,平衡就会被打破,一来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勤奋,二来中国人愿意用利润去换取市场,而这样的行为是东南亚一些企业无法想象的,对于经济命脉的金融行业来说,东南亚很多国家都保持了对中国资本的戒备。

所以说,扬帆之外也有暗礁,征途之上,不仅只有一帆风顺。随着国内网贷行业越来越健康,那么出海的互金也会更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