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齐锂业、方大炭素说开去,我的学习与反思

从天齐锂业、方大炭素说开去,我的学习与反思
2017年07月29日 20:50 雪球

炒股,看雪球就够了

每晚雪球菌给您离真相更近的剖析 

这两年,A股市场中最明星的莫过于天齐锂业和方大碳素了。我们知道,投资需要考虑这三件事,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事实上,若论涨幅的话,最近十年涨幅第一的似乎是华夏幸福,但它是房地产业,虽然不是住宅地产,但从行业角度来说,就已经被我这样的投资者排除在外了, 是很难抓到的。

首先给天齐与方大一个定义,到底是周期股还是成长股。

为了方便学习,我们把它们和铜、铁、铝、煤炭等大宗商品做一个比较。

以下数据未必准确,但逻辑分析的思路应该是正确的。

1、铜。

预测2017年全球精炼铜供给量2379万吨、全球精炼铜需求量2363万吨,全球市场供给过剩16.3万吨。作为一个全球需求超过2300万吨的大宗商品,技术无论如何升级发展,都不可能让需求增加10%,那么同样的,作为一个全球供给超2300万吨的产品,除非发生全球性的灾难,铜的供给也很难降低10%。

那么结论:

不管是过剩还是紧缺,铜都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的过剩或紧缺,那么对应的铜价,也应该是一个小范围内的波动。所以,定义铜为周期类商品。

2、铝。

这里产量给的是氧化铝,需求给的是电解铝的。读者应注意到两者是不一致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结论,即作为全球性的大宗商品,无论供给过剩还是紧缺,都是小范围的,不存在10%以上的过剩或紧缺。定义:铝作为大宗商品也仍然是周期类商品。

3、煤炭。

同理,煤炭作为全球性的大宗商品,也几乎不可能出现大幅波动。仍然为周期类商品。作为周期类商品,无论供应还是需求的波动都比较小,那么价格的波动会有多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周期类商品并非一直都是周期类的商品,而是在某个阶段之后变成周期类,就像公司一样,分为发展期、成熟期一样,中国的21世纪初的大规模建设一直持续很久,在这个阶段,对这些大宗商品需求很大,所以这个时候的大宗商品更类似于介于成长类与周期类之间,体现出来的是既有同期性,又有需求的增长。

由于现在中国经济放缓,所以大宗商品这个时候体现的是周期性特征,如果印度、非洲、南美的需求能够大幅增加,那么大宗商品会再次体现出增长性。

其实说了半天,又回归到原点,说到底,价格还是供需所决定的。

而在需求没有大幅增长的阶段,资源类商品体现的是周期特征。所以假设,随着这一波中国供改的实施,即使出现了有色、煤炭等的价格上涨,其特征也将体现为周期性的价格上涨。参考周期类的资源历史价格,大致可以确定价格的上下限。

但是你要想如天齐或者方大那样,一下子涨个四五倍或者七八倍就不可能。碳酸锂从4万左右爆涨到16万以上,石墨电极涨了六倍,这在铜铁铝之类的大宗商品是不可想像的。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1、资源本身的产量并不高。像铜那样的商品,即使下游有较大的增长,绝对值看上去很大,但也不可能像锂和石墨电极那样在短短几个月间爆涨几倍。

2、下游应用扩展。说到底,只有需求的增加才能造成供需不平衡。价格才有上涨的可能。

那么结论还是一样的,供需的不平衡造成了价格的上涨,其根本原因是下游应用扩展,而应用的扩展如果非常猛烈,会造成短期内供给跟不上,于是价格不得不上涨。那么如果扩展开来,一切下游的扩展即需求的增加,都可以类比天齐或方大这样的,区别只在于需求的增加的快慢,如果需求快速增加供给不足,则价格上涨,结果则是量价齐升,如果需求的增加较慢,则供给略微短缺,则会量升价平,或量平价升。

比如英伟达,也同样可以用供需关系来解释公司股价上涨。由于GPU的下游应用扩展,其市场规模扩大了不止一个量级,但由于下游技术目前还不足,需求并不能大幅跟上,所以出现了GPU量升价平的局面,英伟达也在涨了两倍有余,但事实上,这个需求其实还并没有爆发,英伟达未来的路还很遥远。

回过头来再看各行各业,其实所有的东西说白了,都是供需关系。只要下游的需求增长,就有无穷无尽的可能,而在此之上,如果出现短期的暴涨,就更是会有超额收益。

资源类商品或技术性高的商品最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沿着这条思路,可以比较一下各个商品的供需。

下面,尝试从下游的应用来反推一些资源类商品的供需。但个人能力有限,有商品的应用研究也不够深,难免出现疏漏,希望各位球友不吝赐教。

1、首先排除大宗商品,并非不看好大宗商品,而是大宗很难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看一些小品种。

贵金属。金、银、铂等。

本贴为记录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如有错误敬请指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