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价格刺激或致9月PMI为年内高点

张超:价格刺激或致9月PMI为年内高点
2017年09月30日 19:45 张超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作者姓名,并同时标明文章出自公众号“宏观经济观察”,否则视作侵权】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其他类型媒体如希望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MacroObserver)联系。

9月30日,统计局公布9月份制造业PMI数据为52.4%,较上月增加0.7个百分点,且高于预期0.8个百分点,连续14个月在荣枯线上方。从分项数据看,生产指数为54.7%,比上月增加0.6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4.8%,比上月增加1.7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9%,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9%,较上月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8.4%,较上月大幅上涨3.1个百分点。

对于PMI走势,我们判断如下:

1.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需求短期回暖,不代表真实需求回升;

2.库存数据背离表明未来预期并不乐观,9月PMI或为年内高点;

3.大小企业PMI走势背离是经济潜在隐患。

数据具体分析和预判如下:

生产的热情来自需求?

9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达年内最高点,且创下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制造业扩张步伐加快。从分类指数来看,生产指数上升0.6个百分点达54.7%,新订单指数上升1.7个百分点,达54.8%,成为继2013年1月超过生产指数后,近4年来的再一次超越。但这一现象背后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的短期需求回暖,并不代表真实需求回升。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较上月增加0.9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51.1%,较上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为59.4%,较上月下降了0.1个百分点。这一现象表明,随着欧美经济缓慢复苏,我国内部需求进一步增强的同时对外供给也有所改善,制造业外贸进一步回稳。但是,在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以及从业人员指数均长期处于荣枯线下方,分别为47.4%、44.2%、48.9%和49.0%。产成品库存和从业人员指数更是连续数月下滑至年内最低点,上述情况表明制造业未来预期并不乐观,本月制造业PMI的上升应为一种短期的现象。

不同规模企业PMI背离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均有所上升,但大型企业回升较快,中小企业仍面临生存压力。具体来看,大企业PMI指数为53.8%,较上月提升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指数为51.1%,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小企业PMI指数为49.4%,虽然较上月增加0.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荣枯线。

在非制造业PMI方面,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4%,较上月上升2个百分点,增速加快。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1.1%,比上月回升3.1个百分点,重回高位景气区间,企业生产活动加快。在主要分类指标和其他分类指标中,包括新订单指数、投入品价格指数、销售价格指数等各类指数均较上月提升。

对未来的判断

9月制造业PMI较8月增加0.7个百分点,且高于预期0.8个百分点,创下近5年来的最高值。但是,与官方PMI指数大幅上涨不同,财新录得的9月PMI指数为51.0%,低于8月0.6个百分点,且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均较上月下降,表明制造业扩张速度放缓。官方PMI指数与财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的背离表明9月份制造业PMI的高涨是一种短期的现象,难以持续。

事实上,本次制造业PMI的进一步回升同8月一样,受到短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的影响,因此只能表现出短期的加速上升。从结构数据来看,9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大幅回升确实表明企业短期生产热情充足,但是,原材料价格指数持续走高与原材料库存以及产成品库存指数在荣枯线下方持续走低的背离,表明企业对于中长期的预期并不乐观。今年期货价格引领现货价格波动的特点使得原材料价格的短期大幅上升带动了制造业PMI的回升,但是在没有原材料数量同步增加的情况下,短期的价格因素并不能真正带动实体经济的复苏,制造业PMI的走高或许是“昙花一现”。因此,目前不易对经济盲目乐观,未来制造业PMI下行的概率依然较大。

张 超 (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机构无关

宏观经济观察介绍:

我们致力于经济热点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经济学及货币银行学理论的研究。

我们将结合系统性经济理论和实时经济动态发布评论和研究报告。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其他类型媒体如希望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MacroObserver)联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