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金融回落的“今天”就是宏观经济的“明天”

张超:金融回落的“今天”就是宏观经济的“明天”
2017年11月14日 00:15 张超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作者姓名,并同时标明文章出自公众号“宏观经济观察”,否则视作侵权】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其他类型媒体如希望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MacroObserver)联系。

2017年10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04万亿元,预期 1.1万亿元,前值1.82万亿元;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632亿元,预期 7830亿元,前值1.27万亿元。10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8.8%,预期9.2%,前值9.2%,回落0.4个百分点,再创增速新低;M1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3%,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降低10.9个百分点。

对于金融数据,我们判断如下:

1.金融数据回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2.居民“存款搬家”直接拉低M2增速,后期会修复;

3.表内外融资同步回落,社融再反弹空间有限;

4.长短期、各类型贷款下降,地产支撑的“韧性”恐难继;

5.非市场化债券发行增加债券市场风险;

6.金融“前高后低”预示经济“前高后低”。

数据具体分析和预判如下:

存款搬家拉低M2

受居民存款大幅下降的影响,M2增速再创新低。10月,M2余额同比增长8.8%,低于预期0.4个百分点,且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降低2.8个百分点,再次刷新年内最低值。M1余额同比增长13.0%,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通过考察金融机构存款情况可以发现,前10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6.33万亿元,同比增速较上月末和去年同期分别减少0.2和2.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10月末居民户新增存款由上月的10325亿元大幅降低至10月的-8052亿元;企业存款由上月的3428亿元降低至10月的126亿元;财政存款由上月的-3972万亿元增加到了10月的10500亿元(隐含债市波动的主因);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由上个月的-8675亿元增加到了10月的4657亿元。居民户存款在10月出现大幅度下跌,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季节性因素。观察过去三年居民户存款的变化,季节性波动的特征非常明显,而10月居民户存款的超预期下跌拉低了10月份M2的增速,后期会有修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存款利率与市场化理财产品收益率差距的拉大,居民将存款转为理财产品的趋势逐渐加强,使得今年10月份居民存款的跌幅超过以往年份,金融机构寻找低成本资金的机会成本在增加,全社会综合成本不可避免的得到提升。

社融回落不意外

受贷款大幅下降的影响,10月社会融资规模不及预期。10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04万亿元,较上月大幅降低0.78万亿元,且低于预期0.06万亿元。其中,社会融资规模中新增人民币贷款6635亿元,虽然同比多增625亿元,但较上月下降5250亿元,且低于预期的7830亿元,贷款融资需求回落。同时,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内的三大表外融资共计1074亿元,占比重回10%以下,较上月降低近12个百分点,表外融资同步回落。其中,新增委托贷款环比减少732亿元,降幅拉大;新增信托贷款1019亿元,环比大幅降低1349亿元,达年内次低;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12亿元,环比降低770亿元。通过近5年来企业贷款与表外融资的走势图可以看出,虽然近些年来表内融资和表外融资均会在三季度后出现季节性下跌,但是随着金融监管的趋严,今年二者的差距在增多,表外融资转到表内的趋势更加明显。随着信贷额度的过早释放、受限行业表外融资回落、金融去杠杆压力持续,未来社融反弹空间有限。

贷款下降刚开始

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不及预期,居民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均大幅下降。10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632亿元,比上月减少6068亿元,高于去年同期119亿元。分部门看,企业部门新增贷款2253亿元,低于上月2255亿元但高于去年同期1963亿元。其中,新增企业短期贷款-113亿元,降幅较上月缩小408亿元,且高于去年同期325亿元,反映企业经营性贷款需求小幅回升;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2366亿元,较上月下降2663亿元,中长期贷款持续下滑反映企业投资需求仍然低迷。事实上,上半年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平均而言比前两年更高,但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却出现了整体逐渐下滑的趋势。这说明今年人民币贷款或有被提前释放的迹象。虽然目前的企业贷款数据还不能佐证经济出现了新一轮的下降,但结合今年不断下滑的投资同比增速数据,我们不可能得出所谓新周期的开始。

居民部门新增贷款大幅下滑,短期贷款降幅显著,中长期贷款创年内最低。9月居民户新增人民币贷款4501亿元,较上月降低28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0亿元。其中,居民户新增短期贷款791亿元,较上月大幅下降1746亿元;居民户新增中长期贷款3710亿元,比上月降低1076亿元,达到年内最低点,且低于去年同期1181亿元。整体来看,虽然居民的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均在10月份存在季节性下跌的现象,但本次跌幅更为显著。而且,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贷款,10月份跌幅均超过了今年前两个季度后的跌幅,表明在剔除季节性因素后,居民贷款的下降具有一定的趋势性。

一方面,严查“消费贷”拉低居民短期贷款增量,斩断违规进入楼市的新增资金量;另一方面,随着房地拐点的明确也降低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今年以来消费贷款的流向愈发模糊,甚至以“消费贷”的名义包装出来的“首付贷”流入地产市场,而“新壶旧酒”也增加了金融不稳定因素。9月份以来我国政府开始严查消费贷款等短期贷款,居民短期贷款降幅明显。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房地产市场的扭曲发展已经透支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剔除了信贷刺激后,居民消费的增速短期内难见回升。

对未来的判断

债市的剧烈波动影响金融稳定。进入四季度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心与“眼球”转移到债券市场。观察数据发现,企业债券融资较为稳定,由9月的1562亿元降低至10月的1508亿元,但利率产品的波动却非常巨大。利率产品的波动集中在价格,而量的波动并不明显,这主要在于对价格“迟钝”的利率产品大量供给,打破了市场脆弱的平衡。数据证明,虽然利率产品价格不断“跳水”,发行量并无明显减小,而政府机关存款却在不断走高。需要强调的是,利率产品的收益率跳涨将引发全社会平均利率的全线上升,区别仅仅在于时间的早晚。

展望未来,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信贷以及M2增速均不及预期,金融数据全面下滑。全年金融数据“前高后低”必将导致宏观经济的“前高后低”。居民存款大幅下滑使得M2再创新低、融资逐步回归表内的同时贷款降低明显、新增信贷中各结构数据均呈现季节性下降。一方面,在经济增长新动能尚未出现的环境下,企业投资性需求依然低迷;另一方面,虽然居民短期贷款受到严查消费贷的影响,但大幅走低也证实了我们的判断,由于长期以来房地产投资的大力发展透支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因此,在金融严监管的趋势下,金融机构寻找低成本资金的机会成本在增加,全社会综合成本会不可避免的提升,而金融数据的“今天”就是宏观经济数据的“明天”。

张   超 (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机构无关

宏观经济观察介绍:

感谢您对宏观经济观察微信公众号的关注!

我们致力于经济热点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经济学及货币银行学理论的研究。

我们将结合系统性经济理论和实时经济动态发布评论和研究报告。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其他类型媒体如希望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MacroObserver)联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