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并不了解的夏日内蒙

你可能并不了解的夏日内蒙
2017年07月13日 16:01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人们都说七八月是人们去内蒙草原游玩最好的时节。那壮美翻飞的草浪,碧蓝如洗的天穹,奔腾的骏马、肥壮的牛羊都吸引着无数的人来到内蒙古这片土地。夏日的内蒙古,有着极致的美丽,却也给内蒙古带来了“只有草原”的极片面的刻板印象。

北上的火车

从成都一路向北经陕西榆林到呼和浩特,一觉醒来,惊觉川内的高山密林突然在穿越一个又一个的隧道后变换成稀树坦原。路上少有人们在画册上所见的辽阔青青草原,多的倒是大青山脚下夏日时节还未丰收的成片成片的玉米地,和被排列得整齐划一的白杨树间隔覆盖的黄土地。

途径鄂尔多斯,一座矗立于内蒙古沙漠和起伏的丘陵草地中的城市。透过车窗远远可见成吉思汗陵的轮廓,再往北可见成片极有建筑特色的高楼林立,站台设计得大气而漂亮,与前路之荒凉形成显目对比。车厢里热情好客的内蒙古旅客声情并茂地描述这座声名远播的城市。十多年前,鄂尔多斯以丰富的煤炭资源起家,在最鼎盛的时候引发了一轮建设热潮,引进了许多国外著名建筑师参与城市规划和外资涌入。然而,它与香港媲美的野心抱负却­终成泡沫,只留下了华美的建筑群的轮廓,留下了人们对经济的担忧与期盼。

呼市初印象

呼市,是呼和浩特,内蒙古的首府,没有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没有人在马路上骑马。

从呼和浩特火车站进入城市的主干道,轰隆隆的地铁施工声裹挟着滚滚热浪向我们一行人袭来。蒙汉的融合促进了呼和浩特的现代化发展,也带来了文化上的碰撞与交流。在呼和浩特,已经少有人穿着蒙古传统服饰。虽然蒙语作为官方语言被要求在内蒙古境内各大公开场合使用,但说蒙语的人相对来说仍少得可怜。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超过四百万人,甚至多于蒙古国人口,但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实际上这只占到内蒙古人口总数的20%。而其中多数人也不会说蒙语。据内蒙人介绍,能代表内蒙的方言反倒是与内蒙接近地区的东北官话和晋语。蒙东地区(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的汉语方言接近东北话。内蒙古西部(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鄂尔多斯、乌海)属于晋语方言(山西话)。

蒙古族特色在城市中仍更多地体现在美食上——手把肉,莜面,膻味极小的羊肉与羊杂碎,按烧麦皮称斤两的羊肉馅儿烧麦,各处连锁的格日勒阿妈奶茶店……体现宗教特点的召文化和伊斯兰风情街等等,凝结了这个城市千百年来的历史与文化;市中心新华大街沿线高楼鳞次栉比,近几年快速发展建设程度并不次于其他省会城市;中山路商圈聚集了呼和浩特几乎全部的大型商场。

但中心外的城市水平,通过内蒙古访员的描绘与资料搜集,我们仍会发现这个城市发展不足的弊病,普遍的娱乐、教育水平并不高,人情问题在这样的城市也尤为突出。与内陆一二线城市的距离仍是这座城市高素质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

包头实见录

在多数外地人的潜意识中,内蒙的经济仅仅靠牛羊买卖支持,但实际上,内蒙古西有东风航天城——即酒泉发射基地所在,东边除了丰沃的草原还有储量极大的森林资源,以及丰富的矿产与煤炭资源、风能、日照等多种资源使内蒙古成为巨大的资源输出省。

从呼和浩特到包头的列车上,清晰可见富饶的河套平原与贯穿其中的阴山山脉,赋予了包头成为内蒙古经济与工业最发达的城市的基础。包头的经济超过了首府的经济状况,规整而干净的城市街道彻夜闪烁着霓虹,全国唯一的城中草原赛罕塔拉生态园中的鹿儿呼应着包头“鹿城”的称号。建国初期一大批晋、京津冀和东北的移民涌入包头支持工业建设,使得包钢集团、北方重工等重工业企业成为了包头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轻工业无以为继,又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群,使之彻底变成了纯重工业基地。

但另一方面,中原文化与北边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晋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交融、交错、交流,形成了包头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移民文化、阴山文化。这一移民文化也是草原文化灿烂的一部分,共同书写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辉煌的一篇。

草原不浪漫

内蒙古大概是中国最富有鲜明印记的省之一——内蒙古“大草原”的印象深深扎根在大多数非内蒙人的心中。而实际上,也有一些内蒙人没去过大草原,对大多数内蒙人来说,骑马仍是稀罕事。

内蒙古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从东到西,有集中在大兴安岭北部的“祖国的绿色宝库”,有水土丰沃的优质草原,从黄河过境在平原上留下大大小小的湖泊,到被阴山、贺兰山阻断所形成的压抑黑戈壁,和风与干旱创造的曲线优美的多湖沙漠,这一切形成了一个立体而富有层次变化的内蒙古。

在生物意义上来说,草原的年均降水量低于400毫米,“草原”一词其实代表了缺水与寒冷。我们在草原之外,过着庸庸碌碌的生活,见惯了城市的钢筋水泥与人流熙攘,提及内蒙便联想到草原,想到草原便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浪漫,然后便萌生出对着广袤自然的向往,选择将这当作世外桃源。我们来到这里,夸赞青草繁茂,牛羊成群,我们在夏日温柔的风下,在世世代代的游牧民攒下的经验与财富里体验自然,却想不到他们在游牧与城市化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的苦难。

去过草原,去过牧区,去过戈壁,去过沙漠,去体会过真正的游牧生活,才会明白那些都市人所无法忍受的困扰——不用说城市人离不开的WiFi与快捷网购,那不方便的洗澡清洁,单一的食物,草原上的蚊虫鸟兽与冬日如刀凌冽的狂风都够人折磨。饱尝人间烟火与冷暖的人儿想要来追求宁静与平和,是否又真的受得了那长期与世相离的寂寞与清冷,和那不知断送过多少好汉的寒冬。

而针对牧民的各种政策一直以来饱受争议。草场退化、荒漠化的脚步没有因为政府出台的禁牧措施而停止脚步。而繁华的都市又吸引着草原上的壮年向外出走。蒙古族的文化,是依附在其游牧生活之上的。“游牧过的地方不留痕迹,支过蒙古包的地方,走后一切照旧”是他们对大地,河流,自然的敬畏,是处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的需要;可当蒙古族抛弃了那种游牧生活方式的时候,与游牧生活所带来的蒙古族传统文化,何去何从呢?

忧国忧民心

历史发展的车轮在游牧的草原上前进,留下车辙上被压倒的草;碾过老旧的房屋和原始的工业,也许会带来崭新的道路。

无论是访问还是写作,拥有自我审查的能力,有忧患意识,都使这份工作更有意义。作为财经专业的学生,学金融经济是为了什么,为了炒股挣钱吗?为了金融体系的完善吗?也许都是,但在这次高校联盟的调查中,我在内蒙古大学的同学的身上看到了他们欲用所学报所爱的情怀。

在与蒙古族访员思荣夫探讨时,提到蒙古族的文化传承问题,幸运的是,蒙古族仍是真实存在的民族,而不像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匈奴,鲜卑一样,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中,或者彻底被汉族所同化;但同时,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建设的推进,强烈的民族感也在随着民族特征的减弱而一天天变淡。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民族文化消逝,在他们的心中也必涌起无限的落寞与伤感,和无限的抱负。总之,一个民族的传承,仍需从内部自省与强大,但归根究底,无论是蒙古族、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他们共同的传承才是中华民族的兴盛之所在。

我们短暂的访问,目之所及的是每一座城市的独特与美丽,我们所难以深入和需要探寻的,却是每座城市真实的进步,甚至是背后的疮痍与无法摆上台面的伤疤,以此,来认识我们未曾了解过的中国。

“在戈壁之南,东从大兴安岭,西到阴山及贺兰,几千年绵延的记忆在此截断。无论是苍狼还是苍鹰,都已经失去了大地和天空,只剩下那还在惶急地呼叫的天上的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