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马云说了实话......

原来,马云说了实话......
2017年12月12日 22:15 理财中国

自马云爸爸说出“一个月挣一两百万的人那是相当高兴,一个月挣一二十亿的人其实很难受”的金句以后。

最近几天,关于扶贫这件事儿,老马和东哥之间怼的挺欢快。

舆论一水儿的站东哥,大概是他振臂高呼“中国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的状态下,这是我们富人的耻辱”起了作用。

老实说,我觉得,东哥夸张了。

这年头有钱了,好像不散尽家财就是虚伪。

但是,要不要做公益,那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不关乎道德层面上的事儿。

一个人有能力,选择消费享乐还是回馈社会。这是他的权利自由,我们无权干涉。

东哥做了,我鼓掌点赞。

但觉得自己做了就高尚别人不做就耻辱,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行为,我不敢苟同。

01

老马看似高调的表象下,其实才是说了不少实话:

“扶贫的政府做,脱贫的企业做。脱贫是一种机制。”

企业的目的,终究是盈利,不是施舍。当企业自身的目的都无法达到,更别论扶贫了。

如果一个企业自觉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一定是因为:

选择不承担,利益会受损;承担下来,利益会增加。

所以阿里和京东等企业主动出击去扶贫,总比让舆论逼得被动附加再去要高明的多。

东哥跑去平石头村实现梦想当村长,招人给项目发展旅游业打造村品牌注重人才教育。

阿里投了100亿成立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互联网+技术结对帮扶,引技术到农村,帮助村民卖东西,成果纳入员工KPI考核。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自己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人们才会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动力。

技术跟着贫困人群走,贫困人群跟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

市场的经济条件越好越发达,对企业效率和投资更方便,双方互利,良性循环。

嗯,不管大佬们背后何种目的,起码都表现出了这种 “ 我自己起飞了,该带着大家一起飞了 ” 的态度。

造血式扶贫,让人们看到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钱眼,获取可持续的赚钱方式,带动一个村真正明白市场经济的真谛,而不是坐等政府来救济。

02

其实政府也没少做扶贫的事儿,但是收效甚微,有企业相助,未尝不是一种好出路。

贫困,说到根源,无非是教育、技术、健康、能力、机会这几方面资源配置不平衡。

之前政府的行为,大多是输血式扶贫一样缓解症状。

症状一时被压制却不能被治愈。帮助贫困不是只给钱就能解决。(极度贫困生活不能自理的家庭除外)

举个栗子:

都知道北欧国家福利好,失业救济金高。

我有个朋友定居在瑞典,那里失业率将近18%,还是没人愿意从事搬运工等体力劳动工作,每年都需要引进大量的劳工。

但是,部分发放免费食物的福利点,排队的人比早起上班要积极的多,中间还穿插着不少外表看起来光鲜的年轻人。

所以,精神贫穷比物质贫穷更可怕,一旦成为习惯,坐等福利不工作,只会养出混吃等死葛优瘫的懒汉。

03

说起来,家庭教育也是同一个道理,一味地不劳而获只会让孩子变成伸手要钱衣着华丽的乞丐。

厂长的读者里不少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孩,他们不希望孩子太累,又希望孩子过的很好。回避跟孩子谈家庭财务,总觉得孩子太小,要什么给什么就可以了。

寒门教育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花钱也培养不出“贵子”。

其实父母这种行为就造成了孩子潜意识里的懒惰,反而为金钱所控,长大了常会变成我们口中提到的“月光族”。

所以,对孩子的理财意识培养也是亲子教育的重要一环。

厂花的建议是,把每月给孩子的零用钱存入一个专门的账户,让孩子有金钱意识。

如果孩子年龄太小,可以帮他专款专户买定期存款,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或者是持久型定投基金。(对了,不建议买教育金类的保险,收益率太低,一般跑不过通胀。)

如果孩子想买什么东西,要从账户支取并说明取出的代价,账户里每月定额的钱一旦花光,只能通过在家做额外家务的方式来赚取。

要让孩子有家庭财务的参与感,可以一起记账,讨论家里的钱应该怎么花销。

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自己有一个小账户、并让他参与到支配中来,会让他觉得自己是被当做平等的大人来对待,容易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花钱时的慎重感。

要从小学会掌控金钱,而不是长大被金钱掌控。

虽然大佬可以带着飞一飞,但终究要学会自己扇动翅膀呀。

来源:厂长投资笔记(licaigc)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