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诺奖得主教你如何理性投资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诺奖得主教你如何理性投资
2017年10月11日 19:45 国泰基金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美国人理查德·H·塞勒,以表彰其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贡献。长期以来,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都假定人是理性的,所谓理性的经济人。氮素,塞勒发现,在生活中和投资时,人们并不总是做出理性的选择,而且往往做出非理性的选择。

作为一个叛逆心和好奇心都很强的学者,塞勒把这些观察到的例子都记到了小本子上,开始了研究。最终塞勒变成了红娘,把经济学和心理学联姻了,于是行为经济学逐渐为世人所知晓和接受。

后来,塞勒的理论也被欧美一些国家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作为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家,塞勒获得诺奖算是实至名归。

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理性的人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这种事情还真不少见。

电影上映,咱们都会去电影院看。如果只看了二十分钟便对这部电影兴趣索然,那么接着看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会硬着头皮继续看,直到结束。为啥呢?心疼买电影票花的那点钱呗,俗话说的好,来都来了,对伐?

这么做当然不理性,咱们大可以果断退场,然后利用剩下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去看另一部好片也行。继续坚持看完烂片,付出的就是沉没成本。

同样的非理性例子在投资上也经常出现。

比如小明在一只股票20元时候买入,后来一路涨至30元,接着涨至40元,然后下跌至30元。看着这行情,小明的心情跟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赶紧在跌至30元时候卖了。

不难发现,涨至30元时卖掉,跟后面跌至30元卖了一样,每股都赚10元钱。氮素,前者令小明喜气洋洋,后者却让小明自怨自艾,后悔没有在40元卖掉。同样只是赚了10元钱,带来的心情却是不一样的。这在行为经济学上叫做损失厌恶,发现电影不喜欢却坚持看完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不想买电影票的钱白白浪费。

在给定的时间和空间咱们能做的事情有限,人们面临多个选择却只能单选时,一旦做出了决策,就意味着付出了其他选项可能带来的高价值的机会成本。

筒子们还记得吗?小幸总说投资理财是一门“反人性”的活儿,其实就是指大多数普通投资者难以克服喜盈恶亏的天性,导致追涨杀跌,或者浮盈的时候总想卖,浮亏的时候总想补仓。行为金融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处置效应,因为普通投资者潜意识里不害怕踏空,但是厌恶亏损,如果你懂一点行为金融学,或许会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既然完全理性的交易决策难以做出,我们该怎么优化自己的投资理财呢?

其实有easy模式啊,普通投资者投资基金更为合适,将投资单一个股变成投资一篮子股票,这样决策时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就会大大减少。

基金经理有着多年的市场经验,不仅对行为经济学颇有研究,同时也可以帮助持有人克服损失厌恶等不理性行为,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咱们也更省心呀。

至于怎么挑选基金经理,买哪些基金,不妨参考昨天小幸的推文:《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最会赚钱的基金经理们》,有数据有真相,通读3遍都不嫌多哦。

风险提示:相关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基金投资需谨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