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上最未来派媒体实验室:这里正在发生着什么

探秘世界上最未来派媒体实验室:这里正在发生着什么
2017年02月22日 20:20 正和岛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弗兰克·莫斯说:“以前我们想到技术,总是在谈人工智能,怎么让机器变得更聪明,让他们像人一样思考,具有深刻的感受力。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未来我们应该做的是,怎么利用技术让人变得更聪明、更强大、更独立。”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天才们正在实践这一理念。他们发明了许多的智能器材和软件:智能车、人工腿、改造大脑、拓展记忆、情感机器人等等,目的不在于让机器变得更聪明,而是在于——“拓展人类” 。

来  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意以一种最纯粹的形式发生。

▲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内有一种奇异的透明度,在楼里任何位置都能看到每个角落的人在做什么。

这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新楼,才刚刚落成不久,耗资1亿美元,是日本建筑师槙文彦的作品。

这个编码为E15的建筑对科学家来说,未免太精致了一点。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玻璃盒子,楼里的一切东西几乎都是白色的。

这里有一种奇异的透明度。你在楼里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轻易看到每个角落的人在做什么。“视觉上的透明,代表了一种智力上的透明。”弗兰克·莫斯,媒体实验室的主任这样告诉我。

媒体实验室在成立之初,就是为了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但是逛久了,也会发现许多轻盈可爱、充满人情味的发明,让你觉得活在21世纪也许没什么不好。

在一个叫 Tangible Media (可触知媒体)的小组,我看到几个设计得非常雅致的玻璃瓶,揭开瓶盖,就有音乐冒出来。如果外面天气晴朗,玻璃瓶会发出鸟鸣的声音;如果下雨,瓶子则发出下雨的声音。原来玻璃瓶也可以作为一种信息的容器,而且处理得如此诗意。这个小组的导师是个日本人,叫石井裕。“音乐瓶”就是他为自己的母亲设计的。

约翰·昂德科夫勒是从这个小组走出去的名人,《少数派报告》中汤姆·克鲁斯戴着手套用手势捕捉屏幕的镜头,就是他设计的。他在媒体实验室待了十几年,后来开了自己的公司,试图把电影里那种手势界面系统推广到真实世界。

▲ 媒体实验室主任弗兰克·莫斯

媒体实验室的研究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概念的“媒体”:智能车、人工腿、改造大脑、拓展记忆、情感机器人……这些五花八门的研究,如果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拓展人类”。

▲ 个人机器人小组研究的下一代情感机器人“NEXI”,它的身体、手势和脸都能显示人类情感

媒体实验室一共有25个教授,带领着25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研究员,都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些教授和学生很多都是“博学者”,你随便在这里遇到一个人,他很可能精通5个领域的研究。到最后你会发现,这里根本没有学科的概念。

媒体实验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们的研究是没有方向的。之所以能在科研上有这种自由度,是因为这个实验室独特的筹款模式。他们每年3000多万美元的资助来自60多家知名的大企业,包括谷歌、微软、Hasbro(孩之宝)、时代华纳、LG、三星等。这些企业掏钱,但并不干涉实验室的研究。作为回报,企业可以派人观察实验室怎么创造,怎么创新,如果他们从某种发明中看到商机,必须向媒体实验室申请授权。

▲ 未来的公交车站

在这里,你的激情和兴趣决定了你的研究方向。休·赫尔教授的激情是消灭残疾,他自己17岁的时候失去了双腿;威廉·米切尔教授(已经去世)的激情是让城市和建筑变得更加智能化;雷斯尼克教授的激情是让每个人的一生都保持孩子在幼儿园时代的好奇心,通过创造和建造事物的方式来学习,从而创造一个有创造力的社会;托德·曼库弗教授的激情是让每个人都能创作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意义。

01  爱德华·博伊登:大脑工程师

“我想理解宇宙,并以一种精确的方式改变它。但是,数学和物理学的问题在于,能够影响世界的大问题,要么已经被解决了,要么就是必须和成百上千的人一起工作,你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选择大脑,是因为我们对它的了解还那么少,很容易探索,并且产生影响力。”

▲ 爱德华·博伊登教授

这位《生活大爆炸》式的天才科学家出生于一个“麻省理工学院世家”:母亲学生物化学,父亲学政治学,姐姐也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他自己16岁上麻省理工学院,19岁拿到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双硕士学位,32岁时已经是媒体实验室的教授,为脑科学领域发明了不少工具,其中最著名的是 Optogenetics,一种光学基因仪器,就像《星球大战》中的光剑一样,能利用不同颜色的光线,随时打开和关闭某些特定的大脑神经细胞。2007年,这个发明刚出来的时候,曾经被“科学探索”频道评为“5个最好的科学瞬间”,他自己则被评为美国20位最聪明的科学家之一。

“大脑就像一台终极计算机。”他说,“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你想理解它,你要做的只是输入信息,然后阅读这些信息。计算机有屏幕,有键盘。大脑也一样,如果你能给大脑输入信息,也要能从中输出信息。”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昆虫大小的电子元件,像一把小梳子。他说这是他最新的发明,一个微型无线光导纤维,能插入大脑,记录信息,然后拔出来。

“在未来5到10年,我们将拥有更多的技术,新的大脑扫描仪、新的大脑探测器、新的开关大脑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分析大脑。我在未来10年内想做的,就是发明这些大脑分析器。然后未来20年,我能看到科学家们利用这些仪器来理解智慧、恐惧、幸福、记忆……”

在他看来,一个真正高级的智能生命,必须能意识到世界的非永恒性,能计算到太阳会在几十亿年间燃烧殆尽,发明更聪明的机器毫无意义。

02  托德·曼库弗:音乐的解放者

▲ 托德·曼库弗教授

托德·曼库弗教授过着一种双重生活。他住在波士顿附近一个18世纪的农场里,寂静如森林,他是作曲家,需要独处,需要静思。但是每天早上,他都要开车20分钟到媒体实验室,世界上最未来派的一个地方,一个疯狂科学家扎堆的地方。

曼库弗教授是一个天才的发明者。在媒体实验室的25年里,他发明了许许多多的乐器和软件,“超级乐器”“头脑歌剧”“超级乐谱”“音乐玩具”等等,都是为了找到一种方法,让每个人都对音乐感兴趣,让他们更迅速地到达音乐的核心。

他的第一把“超级大提琴”是为马友友设计的。用这么一把乐器,马友友一个人就可以演奏整个交响乐团的协奏。每次手腕抖动,就会制造和弦。当他拉得越来越激情迸发的时候,音乐会变成人声,甚至变成我们从未听过的“天籁之音”。

在“超级大提琴”之后,他发明了一个音乐椅子。椅子上安装了传感器,你坐在椅子上,只要身体一动,传感器就立刻知道你的位置在哪里,这样每个人只要手舞足蹈就能创造音乐了。当时跟他一起做这个项目的学生后来设计了风靡全球的游戏《吉他英雄》。

03  休·赫尔:人人都是钢铁侠

“我相信会有这么一天,我的腿会和正常的人腿有完全相同的功能。然后我的腿会有更多的升级和拓展,到时候,它会比你的腿更好。我走路所耗费的能量会比你小,我的速度会更快,我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跑马拉松。10年内,我想做这个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 休·赫尔教授

在媒体实验室,休·赫尔教授是一位传奇人物。他7岁开始攀岩,17岁那年遭遇登山事故,双腿被截肢。之前,他被认为是美国最好的青年登山运动员之一;之后,医生给了他一副假肢,然后告诉他,你永远不能再爬山了。

那场事故后,这个以登山为人生全部梦想的少年迷上了物理学,因为这是设计假肢的知识基础。本来对读书毫无兴趣的他上了大学,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子工程学位,在哈佛获得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重返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因为他的手患了重复性压力障碍,他在眼镜框上装了一支铅笔,用脑袋打字。

27年来,为了给自己一双更好的腿,他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假肢:登山专用的、走路专用的、跑步专用的……既然现在他的一部分身体是人工的,那么他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

他发明的 PowerFoot One 智能腿曾经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发明。它用电动机、弹簧、传感器和一个精密控制系统,模拟脚和踝关节每一动作环节的能量传送机理,可以适应不同的地面坡度和步伐,还可以区分使用者是在上楼还是下楼,并且提高了行走速度和稳定性。它甚至可以让人自如地跷起二郎腿。

这里是一门新兴科学的最前沿。生物机械工程,融合了生物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个学科,目的是发明能植入或者接入身体的机器,让机器帮助原本残缺的身体或大脑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大学的精神:教育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蒲实、陈赛等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 

赫尔教授相信,在今天的时代,机器和人体的混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不是一件坏事。

“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深受身体残疾之苦,截肢、瘫痪、肌肉萎缩……即使你不遭遇这种悲剧,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步履蹒跚,身体失去平衡。这么多的人类苦难,是可以通过技术弥补的。”

正和岛百年远景计划,期待有你!把你的简历砸过来吧:wanglei@zhisland.com。(北京五道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