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几次站在楼顶往下看” 创业者90%竟有抑郁症状

“我曾几次站在楼顶往下看” 创业者90%竟有抑郁症状
2017年05月28日 20:20 正和岛

丘吉尔有一句名言:“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丘吉尔之后,黑狗便成了抑郁症的代名词之一。

饱受抑郁症折磨的人有很多,随着任正非、毛大庆、张朝阳、徐小平等成功人士自曝抑郁症病史,媒体对于精神疾病的关注就越来越多。

其实在疾病面前,并没有人群的划分,但作为对社会发展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群体,正确对待病症,对防治抑郁症本身有绝对的价值。

采  编 | 谢芸子 

制  图 | 颜玉奉

来  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黑狗”就在身边

“我曾多次站在楼顶往下看,但我知道不能留妻子一个人”

薛勇(化名)是一家AI公司的创始人,曾是某大型国企的高层管理者。

“我当时被朋友欺骗,损失了几百万。我曾经很多次站在楼顶往下看,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除了破财之痛,薛勇陷入了对自我的否定,随后诊断出重度抑郁。

“其实洗手间离床就只有几步路,但我就是起不来、过不去。人生对我来说就像是清单,很多事情都变成了任务。”

比很多人幸运,薛勇积极配合治疗,并在工作之余考取了心理咨询师执照。“我考这个证主要是为了自救。我妻子当时怀孕,我知道绝对不能留下她一个人。”

如今的薛勇已为人父,女儿的年龄和自己的病史一样长。

“我一直抓着护士的手不让走,特别怕死”

“30岁的时候,我特别好的朋友得了罕见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面临死亡。当时又刚刚负责一个新部门,开疆拓土,压力特别大,之后就诊断出高血压。有一次我们公司其他两个高管争吵,整个场面特别激烈,我脑子一下就‘蹿’了,当晚就挂了急诊。结果各项指标都正常,但我硬是在医院住了一晚,一直抓着护士的手,特别怕死。”

张赛(化名)是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曾被诊断出精神疾病。

“我刚出社会的时候在一家日企工作,心理咨询是公司定期安排的,但国内的确没有这么重视。

我有一个朋友曾是一家著名企业的CEO,C轮的时候被合伙人用很不道德的手段逐出了局。她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世界上会存在如此卑鄙的人和手段。她一度患上抑郁,通过做义工才逐渐打开心结。”

“当时我还太年轻,觉得赚钱特别容易”

“我是2011年开始创业,当时还在上大学,二十出头,一开始真的特别顺利,都融到A轮了,汽车之家李想投的。但还是失败了,烧了1千多万,算是大喜大悲吧。”

李佳哲(化名)是标准的90后,连续创业者。

“第一次创业失败之后我马上重整旗鼓,但是第二次又失败了。之后我就开始失眠,睡不着的时候就瞎想。想明天该做什么、1234排序,第二天还特别兴奋。

我去内科、神经科都做过诊疗,我一直不认为这是精神科的疾病,也去做过‘心理咨询’,一个小时500多,前后花了有一万,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精神疾病绝对不会是个例。据《中国企业报》2012年调查数据显示:

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烦躁易怒”症状的占比为70.5%,“疲惫不堪”的占比为62.7%,“心情沮丧”的占比为37.6%。

随着我国创业大潮的兴起,创业者的精神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据创业公社报道,我国创业者90%有抑郁症状。

越是成功人士,越不配合治疗

安定医院院长王刚表示:“我们之前做过调查,北京抑郁症患者的就诊率不到10%,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从临床的感觉看,就诊率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很多企业家长期处于重度压力下,却并不愿意主动寻求医疗帮助。”

在精神疾病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是常见病症。

“我有一个患者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身价数十亿。他有知识、有修养,总是去自学一些相关知识,然后拿来和医生辩论,不接受药物治疗,很多生活习惯也不去改变,治疗的难度特别大。或许在某一个领域越是成功,患者的病耻感、自信心就越强,更容易出现拒绝治疗的情况。”

诚如王刚所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认知的困境。王刚反复强调:“抑郁症是精神疾病,绝对不是心理问题”。实际上人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但如果情绪持续在两周以上,就很有可能是疾病了。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有明确的抑郁症诊断标准。

其中,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 、精力减退或疲劳感;

3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反复思考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状态紧张);

4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 、性欲减退。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是“遗传+环境”,而主要的环境因素为Stress。在机械物理学上,Stress被译为“压力”,而在生物学或心理学领域,该词被译为“应激”。

“应激”是指在各种因素下,心理和生理因遭受刺激时所出现的反应,适当的应激会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但过强的应激会导致机体出现功能障碍。大量证据表明,亲人病故或意外事故常是重大的应激源,而人们在悲伤的过程中会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

正如上述案例,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应激源特别多:政商关系、政策不稳定、道德原罪、市场竞争、生死存亡、资本炒作,甚至是集权还是分权都会成为诱因。

▲抑郁症最大的特征是有自限性,即不治自愈

但很多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相比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并不被人们所熟知。

双相情感障碍旧称躁郁症。简单地说,双相情感障碍以躁狂症状和抑郁症混合或迅速交替(即在数小时内)为特征。而所谓的躁狂症状即与其处境不相称的心境高涨,表现为高兴愉悦或欣喜若狂,而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易生气、动怒)为主。

国外有研究表明:在成功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中,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很高,有20%-40%。与单相抑郁症相比,双相障碍的治疗更加复杂。而企业家群体、或者说商界群体,依从性更差。

▲与单相抑郁症相比,双相情感障碍更复杂,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与医生及时沟通

药物治疗为主、心理咨询为辅

目前,医学上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咨询为辅。

我国《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精神疾病的诊治,必须由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以抑郁症为例,规范的诊疗顺序应该是:先由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如果是疾病状态,精神科医师与心理咨询师组成医疗小组。如果不是精神疾病,则以心理咨询为主。

现阶段,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有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以及镇静催眠药,如果是双相情感障碍,还会增加心境稳定剂。目前,我国抗抑郁药物有二十余种,总体疗效相当。

2015年,毛大庆一篇《跑步治好了我的抑郁症》刷爆朋友圈。随即,财经媒体、创投媒体大规模报道跑步治疗抑郁症的奇效。

实际上,跑步的确可以缓解抑郁症病情,跑步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激素,从而促进人们的快乐情绪。

但是,运动对于情绪障碍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只有20%-30%。且患者不能迷信个体经验,在循证医学的等级划分上,个体的经验是最低的。很多患者都拒绝吃药,病情好转之后就觉得自己的抗争是有效的,但更大的可能性是疾病的自发缓解。

“为什么对于治疗抑郁症,吃药是首选治疗方案?因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都证明,抑郁症是有生物学基础的,生病还是需要药物治疗的。很多患者担心药物依赖,但抗抑郁药物本身就没有成瘾性。

少部分患者在服药初期,可能会出现轻微胃肠反应、嗜睡、头晕等情况。但只要身体适应了药物,一两周左右的时间,这些副作用就会消失。而与药物的副作用相比,疾病对患者的伤害更大,在很多时候,患者也很难区分病症与真正的副作用。在服药期间,患者应该定期复诊,并及时调整药剂、积极配合治疗。”

于己于企,不要再不当回事

在尚善公益基金秘书长伍华看来,虽然大众对于抑郁症的认知度还远不及糖尿病,但随着媒体对此的报道愈来愈多,疾病防治的现状也正在被扭转。

据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最新的调查:

目前,全国抑郁症援助地图共收录我国精神专科医院694家,另有精神科或心理科的三甲医院348家。各地方政府对精神疾病的防治都在不断加强。

以北京为例,此次医改将总体药费下降了20%,对一些价格的也进行了规范、大型仪器设备的检查费也相对降低。而伴随创业大潮的推进,民间资本陆续涌入正规的心理咨询产业,这些对精神疾病的防御都会带都会带来好处,当然前提是相关机构必须遵从法律,不能以消费患者为目的。

对于企业家群体而言,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不管是对自身还是员工,防止精神疾病,都应该更加理性。

“抑郁症是需要终身防治的,患者非常需要亲友的理解和陪伴。”

在伍华看来:“员工出现精神障碍时,可以与企业进行沟通,转岗或调休,而企业管理者也应该引导员工进行积极的诊疗。很多时候,工作的不顺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然企业是需要合理的降低成本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感谢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以太资本对本篇文章的支持)

 欢迎关注正和岛的好朋友

雄安千里眼

(ID:xionganQLY)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