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赵薇!那,金主和接盘侠呢?

别了,赵薇!那,金主和接盘侠呢?
2017年11月10日 20:10 正和岛

证监会一记重拳,赵薇夫妇被禁5年!

持续了将近一年的肥皂剧终于落幕,股市成了明星们的第二娱乐场,只是苦了一帮散户群演非但没领到盒饭钱还真金白银地交了学费。

“小燕子”摊上大事了

11月9日晚,A股上市公司祥源文化发公告,披露其公司及当事人孔德永,收购方龙薇传媒及控制人黄有龙、赵薇,办事代表赵政,受到证监会处罚。

以上处罚等于是说,黄有龙、赵薇合计被罚款120万元,加上办事代表赵政的30万,龙薇传媒共被罚款150万元。两人五年内不能干证券相关的事儿了。这个处罚看起来貌似挺重。

但你知道,龙薇传媒空壳、高杠杆收购祥源文化(原万家文化),从刚开始以30.6亿收购29.135%股份成为实际控制人,到中间收购股份变更为5%只是作为持有人,到最终双方解除收购,对其他股民造成的影响吗?

截至2017年7月21日,万家文化收盘价9.03 元,较2017年1月17日股价最高点25元下跌63.88 % ,较2016年11月28日首次停牌前下跌 45.2%。

如果你是一个长线持有万家文化股票的股民,这中间没有任何买入、卖出的操作,要经受45.2%的跌幅,被套牢。这,谁来赔?

这是一个典型的“空手套白狼”的资本故事。

龙薇传媒,龙代表赵薇老公黄有龙,薇代表赵薇自己,成立于2016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赵薇。注册资金仅200万元,成立后一个多月即拟收购市值达100亿的上市公司29.135%的股份。收购方案中,来自赵薇的自有资金6000万,其余均为借入资金,杠杆比例高达51倍!

而且,这些借入资金,是在股权转让协议签署后才着手寻求的金融机构的融资,而非已确定的可支付资金。

是的,这不是电视剧里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资本市场的故事,是不是很夸张?

一直以来,赵薇都被称为投资界的女版巴菲特,全民小燕子的名头更是吸引一帮小散二话不说冲了进去!结果呢,为空手套白狼,说大话、说假话,空壳公司被拆穿,赵薇慌不择路跑掉了,倒连累一帮消散在里面接刀子,多少人的财富因此烟消云散!

赵薇夫妇投资版图究竟是什么样?

其实赵薇夫妇并不缺钱,他俩手上直接、间接持有金宝宝控股(01239.HK)、顺龙控股(00361.HK)、阿里影业(01060.HK)、云锋金融(00376.HK)、唐德影视(300426.SZ)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截至去年年底,这些股票市值约45.22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以此做了赵薇及其关联人的资产图,庞大且豪华的资产阵容真是令人唏嘘。

揭秘背后金主

2016年12月,万家文化曾将29.14%的股权转让给赵薇旗下的龙薇传媒,作价30.6亿元。 赵薇想拿下一家上市公司本就惹人注目,当然也惹来了上交所有关资金来源的问询。

当1月12日回复上交所称“30.6亿资金全部来自借款”时,便埋下了被调查的种子,空手套白狼的质疑不绝于耳。

公告披露称:

赵薇持股95%的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龙薇传媒)收购万家文化的30.6亿资金来源为:关联方借款为6000万;作为第三方的“西藏银必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西藏银必信公司”)提供15亿元借款,期限为3年,借款约定利率年化10%,担保为赵薇个人信用;另有15亿元借款来自金融机构,通过股票质押融资。

▲ 图片来源:摘自万家文化1月12日公告

野马财经注意到,真正帮助赵薇出资收购万家文化的“大哥”并不是一向与格格交好的马云,而是资本市场赫赫有名的特猫肉系。

提供了15亿借款的“西藏银必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上海银必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银必信)在2016年2月26日更名而来,秦博为法人代表以及实际控制人。

上海银必信于2014年曾增资扩股,野马财经追溯新晋的股东深圳东升峥嵘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杰胜宏图科技有限公司后发现,这两家公司背后仍是秦博;16年11月,股权再次变更,变成西藏银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一家投资,只有秦博没变 。

实际上,在更名前,上海银必信也是一家为特猫肉系鞍前马后效力的公司。

2015年6月,上海银必信公司曾参与上市公司圣莱达(002473.SZ)股权收购。而一同参与该次股权收购的还有特猫肉旗下信托平台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据圣莱达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

“董事会从未见过秦博出席,沟通事情均是与特猫肉系专业的管理团队沟通,秦博不管什么事。和特猫肉系内部很多挂名在台前出现的法人代表类似,也许注册公司时只是提供了一个身份证,并不掌控公司。”

6000万自有资金撬动了30.6亿,杠杆比例高达51倍,赵薇这出“空手道”耍得虽好,但也没能逃过证监会的火眼金睛,早在今年2月28日,万家文化便收到了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随后交易终止,交易双方均未追究责任,但证监会的调查却未停止。

大半年过去,调查结果尘埃落定。

这场因“钱”而生的闹剧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踏实点,要啥自行车……

接盘侠——祥源文化的未来何去何从?

虽然这场收购最终未果,万家文化仍没摆脱易主的命运,在经历过多位资本玩家的调戏之后,万家文化最终的结婚对象变成一位实业家,2017年8月,祥源控股入了洞房。

万家文化此前屡次被金融资本染指还屡次失败,又被赵薇的收购搞得人尽皆知,从宣布祥源控股入主之后,市场报以涨停来看,投资者的胃口已经被吊的高高的。

在北京某投资公司担任高管的何婧对野马财经分析称,相比明星资本的玩法运作,一家拥有实业资产的集团进入,对近些年来频频卖壳的万家文化来说,无疑释放的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万家文化在资本市场上多以“概念炒作”的形象示人,在长达13年的上市时间里,主营业务屡次更换,并购重组不断,入主的资本玩家此起彼伏。

当时祥源控股入主时,市场上评论其“捡个大便宜”声音不绝于耳,毕竟与赵薇时期的股权转让价格相比,转让价格掉了近一半,可事到如今,却不得不背上万家文化明星效应遗留的“黑锅”。

此前赵薇等人的高杠杆收购虽未成功,可对上市公司的不利影响却并未消除,尽管业绩持续向好,三季报显示2017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1%,但股价却一泻千里,从年初的高点23元/股降至9.32元/股(11月9日收盘价),小股东们要哭晕在厕所,有维权律师指出,受损投资者可以要求祥源文化及赵薇等虚假陈述行为人承担相应责任,据称,现在已经有律所率先就此事开展股民索赔预登记。

也不知,这份“旧罪”卸下之后,新的实控人能否带着祥源文化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毕竟这么多次资本运作下来,吃亏的除了“活该”的明星,还有众多翘首以盼的小股东……

明星证券化的背后

不开公司的艺人不是一个好明星。以前,艺人是唱歌拍戏的,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人涉足资本市场。

中国的“明星股东”现象始于华谊兄弟,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作为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之一登陆资本市场,公司股东不仅包括王中军、王中磊,还有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李冰冰等十多位导演和明星。

两年后的2011年,光线传媒上市。

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是中国娱乐业的两家龙头企业,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明星股东”持股,成了明星跨界的新领域。

新京报在2014年对明星证券化做了个梳理,截至2014年,5年50多位明星艺人当股东。明星们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收益,多的达到上亿元,少的也有上百万元。

直至今日,又一个3年过去了,涉足资本市场的明星艺人只增不少。

一片繁荣狂热的行业盛世下,总有风险在暗流汹涌。

艺人相较于普通人而言,多了一层限定。他们中或许有深耕资本市场,沉淀了深厚的证券知识,但是也有绝大多数人,技术含量低,并且对资本市场、对证券不了解。

1.娱乐圈更迭速度快 明星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明星艺人涉足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了个人信用担保。但这些资本价值与明星影响力深度绑定,而娱乐圈的更迭速度如此之快,这些资产隐含了较大的风险。

2.可能造成虚假利润,粉饰财务报表

上市公司收购明星壳公司,除了布局明星资源的考虑外,也在一定程度上粉饰了财务报表。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行业研究员认为,以往明星与公司签约,是作为公司的合作伙伴出现,其片酬计入到费用或成本里。但现在上市公司收购明星的壳公司,这部分在财报里则变成了上市公司的收入。

由此看,赵薇今天挨罚,是对明星证券化的一次警告,还有着远比事件本身更为深刻的背景和意义。

1.11月7日,公安部出台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强打击金融犯罪工作。

意见要求,要始终保持对金融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和涉及互联网金融、证券期货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突出经济犯罪活动。

2.“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诞生

委员会强调要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更好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资本市场不允许大鳄呼风唤雨,对散户扒皮吸血。”不过,那些暂时没有被雷劈到的,也别侥幸,监管层可不是吃素的!

金融市场需要郎朗乾坤。相信,以此为契机,中国的资本市场将重振雄风!为适时的金融监管竖个大拇指吧!

来源:野马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中金在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