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次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让中企损失巨大

美首次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让中企损失巨大
2017年12月01日 22:10 正和岛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30日报道,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绝中国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实际上美国于11月中旬向设在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提交了这项决定,并在周四公布了这一消息。虽然特朗普的幕僚早就暗示过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美国也多次表态不会承认中国的这一地位,但这是美国首次公开亮明立场并阐释理由。

针对此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环球时报》表示,“美国的这一行为是对中美经贸关系的一种伤害,特朗普刚刚结束访华,此前中美也在经贸方面达成了‘百日计划’,此时‘泼冷水’对两国都没有好处。”报道援引经济学家的估计称,美国和欧盟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让中国制造商在出口方面损失几十亿美元。

市场经济地位为何物?中国没有获得认可,将产生什么影响?为何欧美日都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市场经济地位有什么用?

美国首次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是个之前已被预料到的结果,并不令人讶异。实际上,早在中国加入WTO满15年后,标志着中国应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从美国到欧盟,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早在2016年12月8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正式宣布,关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地位,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2016年5月,欧洲议会拒绝同意中国在今年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议案。

众所周知,中国人为加入世贸组织曾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很多人纳闷为何16年后,依然没有在国际上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为何要如此看重它?

早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的一项规定,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经济”国家的适用期限是15年,将在2016年12月11日失效。《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

在针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并不自动用中国产品国内价格作比对价格,而是选择第三国产品价格,即替代国价格作对比价格。

也就是说,入世并未使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在入世后的15年内中国不得不面对替代国价格这一不公平对待。同时明确要求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后,即2016年12月11日终止。可自动失效并不等于自动获得,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会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为何这一问题当时没有解决?中国入世时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表示,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上让步,是不得已而为之。

谈判很艰难,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外方的妥协。而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应该说远远超过了反倾销条款的重要性。

何为市场经济地位?它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会在国际贸易中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国获得这一名分与否,所受待遇可真是天差地别。

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那将加大对手反倾销调查的难度。客观来说,是否会遭受“反倾销”,与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地位本身并无直接关系,然而市场经济地位之所以重要,则是因为反倾销能够成立的必要前提是:从反倾销发起国的角度来说,是其进口商品的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

在进口价格已定的前提下,如何确定“正常价值”就是能够成功立案的关键。按照倾销的定义,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就会被认为存在倾销。而如何确定正常价格就成为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关键!中国加入 WTO 期间,国际主要贸易伙伴也是频频利用我国“非市场经济体地位”的劣势,而对我国出口商品频频“反倾销”得手。但如果中国有了市场经济地位,基本就可以参考国内价格,被扣“倾销”的帽子就没那么容易了。

比如,如果其他国家不认可中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会是完全不同的做法——他们就不会选择调查中国市场的彩电价格,因为它认为中国市场的价格发生了扭曲,调查结果是不真实的。那怎么进行调查呢?很简单,找一个“合适”的替代国,去这个替代国调查该国彩电的市场价格。

举例来说,上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开展彩电反倾销调查,以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彩电的生产成本。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可是中国的20倍,算下来中国当然在低价倾销。

可见,“有地位”很重要!

负面影响到底有多大?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得不到承认已是事实,无疑将会带来各种负面影响。报道援引经济学家的估计称,美国和欧盟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让中国制造商在出口方面损失几十亿美元。专业人士认为负面影响主要有三个:

其一,它导致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我国企业败诉的主要原因。因为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是选择以替代国为样本的,因此中国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可能性就异常提高,这在过去十几年间,大大损害了中国企业和工人的权益,但我们却对此无能为力。更令我们感到无奈的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选择替代国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倾销调查,但反过来却不行,中国如果想进行反倾销调查,是不允许选择替代国为样本的。

加入WTO以来,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凭借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打开了全球市场。但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存在,欧美国家经常选用“替代国”的数据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其二,中国企业难以胜诉,客观上又进一步刺激某些WTO成员对我国的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同时打击了我国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在中国方面的持续交涉和抗议下,相关国家对中国做出一些让步,但总体效果仍然不理想。

根据WTO统计,2014年其成员共发起反倾销案件236起,中国涉案63起,占全球的27%,是全球第一涉案大国。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7起反倾销案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产品,中国一直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者。美国一直频繁地对中国挥舞反倾销大棒。

商务部在2014年的一次发布会指出,中国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8年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仍然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

其三,非市场经济地位否认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成果和现状,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30日报道,这场交锋关系重大,如果一国被贴上“非市场经济”标签,将意味着其他贸易伙伴可以更自由地对这个国家征收高额关税,依据则是这个国家的政府干预行为会造成市场扭曲,给自己国家的生产商带来不公平的竞争优势。经济学家估算,美国和欧盟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让中国制造商在出口方面损失几十亿美元,他们的部分商品要缴纳远高于100%的关税。

根据当时中国加入WTO的条款,只有该成员国在中国入世之前的国内就已存在反倾销与是否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相关规定,才可以在中国加入WTO后对华反倾销中利用是否“市场经济地位”这一点,否则是不行的。

而在中国入世之前就存在相关立法的经济体,主要有美国、欧盟、巴西、埃及、印度、以色列、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秘鲁、新加坡、南非、泰国、土耳其等十四个经济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让这些经济体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才是最重要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包括俄罗斯、巴西、新西兰、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在内的81个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由于上述十四个经济体都不包含其中,因此,其实际意义并不大。

那欧盟和美国有什么理由拒绝承认?

两者的认定标准有所区别。欧盟是从市场的作用、会计标准、商业自由程度、立法、汇率自由度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评判的,而美国则以货币可兑换程度、设立外资企业自由度、国有经济比重以及美国认为合适的其他判断因素为标准。

但是,要注意,上述这些标准更多是学术意义上的,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标准具有相当大的“弹性”。比如,欧盟和美国就承认瑞士、乌克兰、俄罗斯、印度等国具有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可是,瑞士的金融行业缺少透明度,乌克兰、俄罗斯、印度等国国内市场的状况如何,我们也心知肚明。

更为奇怪的是,欧洲等找到的理由,很多时候是诸如“中国国企在经济中占比太高”等。但即使在欧盟内部,如法国,它的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都是很高的,像法国电信、法国邮政、法国航空等行业巨头皆为国有。换句话说,这是很明显的“双重标准”。

再来看俄罗斯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时间点:2002年。在这一年,欧盟和美国突然先后承认俄罗斯完全市场经济的地位。彼时的俄罗斯经济状况不提也罢,欧盟和美国的这一举动,也很难从经济上去加以解释。

为何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实际上, “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在很多时候并不简单是一个经济上的问题,它虽然披着一个经济的外壳,却有着一个政治的内核,并且反复成为各国勒在中国脖子上、随时准备用来做交易的政治筹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今天下午回应相关问询时称:

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概念并不存在于世贸组织的多边规则之中,只是个别成员冷战时期的国内产物。在世贸组织164个成员中,有此国内法的成员寥寥无几。

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反倾销替代国的做法,需要严格依照中国加入议定书的规定如期取消,这与中方是否满足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没有关系。某些国家和人员试图将两者加以联系明显是在混淆视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钱是首先其冲的因素。西方国家向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心存芥蒂,故在经济制度上专门设置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而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则正是这其中它们用来打压竞争对手的最为有效的工具。实际上,无论是欧美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还是此次反对给予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背后的实质是以欧美为主导的贸易体系和中国崛起经济力量的博弈。

中国与欧盟、美国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但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欧美主导的贸易体系正面临着中国崛起经济力量的巨大挑战。一旦中国成功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将会大大降低欧洲国家进口中国商品强行征收反倾销税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外贸出口。经济博弈在未来将更加复杂多元,而掌握制定规则、破除制度障碍的能力尤关重要。

一旦欧美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意味着它们将更难抵御中国的低价商品,因为各伙伴国不能再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征收反倾销税。

欧美担心,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无异于“单方面解除”针对中国的贸易防御——虽然也是他们天天扛着“自由贸易”的旗帜横行。有国际观察人士认为,欧盟一些行业人士反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主要是贸易防御心理作祟。他们担心一旦给予承认,将有更多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威胁欧盟企业生存,影响就业。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毁灭欧洲传统产业,包括钢铁、陶瓷和纺织等。长期以来,中国输欧的钢铁扣件一直承受着“替代国”算法的反倾销税。以钢铁行业为例,欧盟的一些官员表示要遏制中国钢材在欧盟的“倾销”以保护该行业生存空间。

美国的恐惧比欧盟更甚,作为世界上排名前二的两大经济体,中美间的贸易往来不仅事关两国自身,也是影响世界外贸产业的关键因素。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继续扩大,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去年美国在商品贸易中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3470亿美元,占整体逆差的47%。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不仅能帮助中国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的产业资本、技术资本、金融资本开拓了一条走出去的道路。而美国先后推出TPP、TIPP则是希望实现对中国经济上的封堵,并让WTO名存实亡。美国在历次与中国的战略对话中,都会以这个问题作为关键的筹码,逼迫中国在人民币汇率、美国国债等问题上做出让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进行谈判,美国也无数次声明会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却最终都会无果的原因。

如何才能获取全面市场经济地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为获取全面市场经济地位,提出了三点建议。

1.力争取得“全面”而非“产业”层面的市场经济地位

根据WTO条款和国际“反倾销”过程中的一些案例操作,“市场经济地位”既可以按“产业”分别取得,也可以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取得,建议此次力争取得“全面”市场经济地位。

2.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为契机,促进国内改革

当前,我国对内正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对外也在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些其实都与欧盟和美国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是一致的。建议以争取我国“全面”市场经济地位为契机,系统梳理和甄别国内与之不一致的相关政策,既以我为主、又巧借外力加速国内改革步伐的推进。

3.明确牵头部委,建立工作组,采取协调一致的外交行动

2015年人民币加入SDR,是我国在经济金融领域成功获取全球制度性话语权的里程碑式突破。其成功的经验是中央高层领导得力,同时明确了牵头部委(比如商务部),各方协调一致行动,避免国内必要的相关改革措施的拖延,对外也形成了外交合力。

对于此次我国是否能够取得全面市场经济地位,无论是从WTO的相关规定与操作实践,还是欧盟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对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原则来看,都有相当的弹性空间,本质上早已不是一个完全的法律问题,而是需要更多依赖于外交努力。对于欧盟,在首先争取英国支持的情况下,考虑德国和意大利的诉求。对于美国,主要是与美国商务部对口进行协商。 

结语

十九大报告给国人打了一剂强心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外界合作增多,摩擦也难免会增加。捍卫企业的正当利益,义不容辞,这可能促使中国正式请求世界贸易组织展开调查,美国贸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曾称之为“我们在WTO遇到的最严重的诉讼”。对于政府或企业接下来的动作,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综合了侠客岛、新浪财经、参考消息 、凤凰财经、环球时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坐井观天等资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