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宝万后,伊阳大战又上演,伊利会不会重蹈万科覆辙?

继宝万后,伊阳大战又上演,伊利会不会重蹈万科覆辙?
2016年09月20日 19:50 正和岛

9月18日,伊利股份披露的权益变动报告书,9月14日,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旗下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由此触发举牌。为何举牌伊利?背后又有什么动机呢?

一切来得很突然,令外界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险资入侵伊利股份,中国第一大乳业企业伊利正面临来自外部资本任性破坏的风险。

9月18日,伊利股份披露的权益变动报告书,9月14日,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旗下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由此触发举牌。公告显示,9月14日,阳光保险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增持伊利股份无限售流通股股份5667900股,占其总股本的0.09%。本次增持前,阳光保险已持有伊利股份297572165(2.98亿)股,占有总股本的4.91%。本次增持后,阳光保险合计持有3.03亿股股份,从而合计持有伊利股份总股本的5%。

阳光产险和阳光人寿在公告中表示,不主动谋求第一大股东,未来12个月内不再增持。不过,选择在中秋节期间公告“举牌”伊利,依然让业内感觉突然,而其举牌时点选择也颇值得玩味。通过查阅伊利股份近几期财务报表股东变动情况,可以隐约感觉到阳光保险对伊利股份的举牌节奏,像是一次长期谋划后的闪电行动。

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范为评论指出,不排除阳光保险通过控制伊利股份,达到其资本运作的更多目的。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阳光保险未来继续增持伊利股份,从而进一步获得控制权,参与战略决策和高层主导权。

多位乳业人士纷纷对媒体表示,乳制品行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柱行业,产业链长而脆弱,任由资本炒作或将酿成行业灾难。

▌缘何突然举牌伊利?

翻阅伊利股份2015年度三季报显示,截止去年9月30日之前,阳光保险都尚未进入伊利股份,而今年初披露的2015年报,阳光保险便突然进入,去年四季度3个月时间内大幅买入1.09亿股,占伊利总股份的1.83%,位列伊利股份第五大股东。随后伊利股份披露的2016年一季报和半年报显示,阳光保险持股比例均未发生变化。

因此,阳光保险再度开始大幅增持伊利超3%股份直至宣布举牌,时间点恰好是今年7月、8月到中秋节前。而这一举牌时间点与万科复牌、宝能继续增持、恒大举牌万科的时间线基本重合。

7月4日,万科A复牌连续2个跌停后,宝能宣布再度增持万科股份,而8月4日,恒大系也高调杀入举牌万科,加之恒大此前对廊坊发展、嘉凯城等一系列举牌,引发二级市场掀起新一轮产业资本和险资的举牌热潮。

事实上,去年底宝万大战掀起的首轮险资增持潮,阳光保险的系列举牌动作的时点就颇为耦合,操作手法也相当凌厉。

去年11月30日万科A开启大涨,拉开“宝万之争”序幕,而随后的12月1日,京投银泰、中青旅和承德露露三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阳光保险也在11月30日一天之内同时举牌上述3家上市公司,一时震惊A股市场,赚足眼球。

截止目前,阳光保险重仓持股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伊利股份、承德露露、中青旅、凤竹纺织、京投发展(京投银泰)、胜利股份、涪陵榨菜、恒立液压、双汇发展等多家上市公司。

与此前阳光保险举牌的承德露露(8.43%)、中青旅(7.46%)、京投银泰(5.35%)等上市公司不同,此次举牌的伊利股份无论从整体市值、行业地位还是品牌影响力,都同其他被举牌上市公司有着明显区别。

伊利股份市值接近1000亿,而承德露露、京投银泰和中青旅三者总计市值也仅仅三百多亿元,这意味着阳光保险此次举牌伊利股份,需要动用的资金量与此前举牌不是一个级别。

并且其提前潜伏半年多之后突然出手,恰好配合宝能万科恒大股权战舆论高峰期。时间点选择之巧、出手速度之迅捷,似乎更像是一场筹谋已久的举牌计划。

▌举牌背后动机值得深思

阳光保险作为国内七大保险集团之一,纵观其重仓持有或举牌的A股上市公司,其与宝能系、安邦系、恒大系、生命系等险企的投资偏好有明显不同。

“恒大系”举牌的对象主要在地产、建筑等领域;“宝能系”举牌的对象主要在地产、商贸、公用事业等领域;“安邦系”、“生命系”举牌的对象则主要在地产、银行、商贸等领域;

而阳光保险举牌的对象主要在食品饮料等领域。比如其举牌的伊利股份、承德露露,持股的双汇发展、涪陵榨菜等。

本次举牌乳企龙头蓝筹股伊利股份,阳光保险的“胃口”相比去年似乎明显大增。而对于举牌伊利股份后阳光保险的下一步行动,也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

有市场人士推测,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显然不止是“看好未来发展前景”如此简单。由于伊利股份的行业地位优势明显、前景预期良好,以及丰裕的现金流,成为当前资产荒背景下的稀有品种。不排除其后续继续增持伊利股份。

该名人士指出,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等大蓝筹股的举动,更像是资本运作的一个跳板,不排除继续增持,获取公司控制权。未来,阳光保险完全可以通过控制伊利股份,达到其资本运作的更多目的。

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阳光保险未来夺取伊利控制权后,参与战略决策,利用伊利股份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扩展非乳业业务,将伊利股份作为一个平台,进行其擅长的股权投资,从而从中谋利。作为市场上的“白马股”,被广泛看好的伊利股份,若是沦为险资攫取利益和资本布局的工具,着实让人心痛。

▌举牌遭遇普遍负面批评

此次举牌伊利股份背后,阳光保险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诉求似乎显得非常激进。

有对各主要保险公司经营风格比较了解的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与规模排在较前的几家保险公司相比,阳光保险创立较晚,风格相对比较大胆彪悍,扩张冲动强烈,此次大举增持伊利,最终目的究竟何在,不能轻易下结论。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在“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指出,这几年,少数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在经营中漠视行业规矩、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实现资产迅速膨胀,完全偏离保险保障的主业,蜕变成人皆侧目的“暴发户”、“野蛮人”。

有媒体评论称,即使稳赚不赔,险资也不能“有钱任性”。金融工具的职能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不能为了赚快钱、赚大钱侵蚀实体经济。比如,仗着财大气粗“抢”购企业,不是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而是谋划着日后卖地、卖房、卖品牌,捞一把就走人,留下没法收拾的摊子……今年前三季度,保险业利润大增95%,未来十年,保险业仍处发展黄金期,险资体量还会越来越大,如何把这头“大鳄”的蛮力驯化为拉动经济增长、服务国计民生的正能量,还需扼紧制度的缰绳。

有媒体援引经济学家滕斌圣的话称,如果中国企业总是在取得一定成功后戛然而止,中国几经割裂的商业文明就无法传承,小草将无法长成参天大树,如此付出的机会成本将是巨大的。

▌农业禁不起资本折腾 专家呼吁夯实政策篱笆

作为实体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农业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众多行业专家也纷纷表达了农业、食品等领域尤其不能经受资本任性冲击的观点,并呼吁效仿国外出台相关特殊保护政策。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乳业产业链比较脆弱,因为奶牛养殖生产周期长,固定投入大,从犊牛到产奶至少18个月,而生牛乳属于难以保存的产品,这造成了牛奶生产弹性差,奶价周期性波动,这是行业特性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正是中国乳业龙头企业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市场销售,“一个企业管一条产业链”。因此乳业投资一定需要长期、稳定、专业和建设性,这与资本热钱“快进快出”的逐利模式是完全相反的。

宋亮建议,考虑到目前乳业正在进入到新一轮的调整、整合阶段,正在面对全球奶源产能过剩,因此国家和监管部门需要限制资本热钱炒作乳业股甚至将其当成资本运作的跳板,否则下一步一定会看到无数奶农利益受损,无数乳品产业链相关企业彷徨无措,甚至整个中国乳业的混乱崩溃。

另外,宋亮还表示,从乳业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乳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产业链跨越第一、二、三产业,链条上环节多,风险重重,经营难度极大,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才是乳企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今年(2016年)众多乳品企业甚至快消企业业绩下滑,就是明证。而伊利之所以能够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得益于伊利管理层审时度势,积极推进以创新和国际化为驱动的战略,顺应市场趋势,及时优化产品结构和全球供应链,使得伊利的综合竞争力持续加码,为业绩的领先提供了保障。宋亮分析,一旦资本控股乳业企业,将其当成资本运作的跳板,造成公司动荡,往往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企业自身发展难以保障,甚至会对整个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像伊利这样的龙头企业,容不得资本兴风作浪。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仝志辉担心,大规模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几乎占据了农业生产的全部链条,从个案和具体时间段观察,可能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但“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它削弱了农民从全产业链条获取利益的能力,导致农户后续自我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不利于农业深层问题的解决”。

专家纷纷表示,国外的一些成熟做法和经验可为我们借鉴。

据了解,美国农业部是政府农村投资的主要运行者和管理者。该部门建立了健全的投融资管理和运行体系,对农村投资具有较强的调控和监管能力。日本的农村投融资机制不仅重视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而且利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政府掌握的财政投融资积极进行干预,形成了独特的政府主导型投融资制度,使得农村的整个投融资活动符合国家战略发展。同时,美国和日本等国建立了完善的农村投融资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手段明确规范和保证农业投资政策的落实。同时,部分国家还建立了相应的农村投融资的保险与担保机制,对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风险进行监管与调控,将风险降至最低。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我们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要建立资格审查、项目审定、风险保障金制度,这三个制度对工商资本都有一定的约束条件。所谓的资格审查就是你有没有从事农业的经验,你和农民的契约关系怎么建立,有没有资质,这是一个大的问题。第二,你搞的项目符不符合政策,符不符合农民的意愿。第三,要有风险保障金,如果你的项目失败了,要退出这块承包地,用什么来赔偿农民?事先得有一笔风险抵押放在这里。

专家也表示,如果能借这一事件促成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对实体经济、对农业企业保护的重视,则对国民经济的长远平稳发展善莫大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